馮 婷
(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第一中學 湖南 郴州 424300)
德育教育究竟有多重要呢?高中語文教師又應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呢?雖然這給教師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壓力,但壓力就是動力,我們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才子,而且要在日常的學習中讓學生明白立德樹人的道理,從而全方位發(fā)展。高中語文課堂除了傳授相應的語文知識以外,還應該抓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動力,巧用教師的聰明才智,巧妙地挖掘語文教學中的以德育人、人文思想、道德觀念的內(nèi)容,讓語文課堂中加入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從而運用語文課堂發(fā)揮德育教育的功能。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教育手段,而課外閱讀也是一種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教師通過積極的引導學生閱讀各種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課外讀物,不僅可以有效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開拓視野,還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但是,書也有“好”、“壞”之分,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讀“好”書,才能夠使學生真正的通過課外閱讀獲得進步。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思想特點、興趣愛好以及年齡特征等實際情況,積極的為學生推薦各種優(yōu)秀的讀物,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使學生能夠一直保持課外閱讀的興趣,特別是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有些學生喜歡閱讀一些談情說愛的書籍,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和學習有關文藝理論的書籍,提高學生的閱讀品鑒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相關書籍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同時,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避免一味的閱讀情節(jié)曲折的書籍,而是要能夠閱讀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書籍,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獲得有益的感染,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并且,教師還要積極的鼓勵學生訂閱各種報紙、雜志,促使學生能夠擴大自己的視野,增強自身的思想覺悟。
古典文學是語文課本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佳作不僅文筆優(yōu)美、語言精練,也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塑造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的優(yōu)秀品質。在當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這些古典文學中的思想仍然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并且成為啟迪人們進行思考的關鍵。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古典文學這一載體。在利用古典文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大聲朗誦的過程中感受文章中傳遞的思想,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進而不斷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并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學《項脊軒志》時,教師可引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使得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祖母、母親對子女的關愛之情。學生在讀完這種至情至孝的文章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父母為我們付出了一切,我們拿什么回報父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感受到父母的恩情,并在生活中學會尊重和感恩父母,進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有效傳承。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是重中之重。語文的核心知識,不僅是語言能力表達能力相關知識,而且還要幫助學生提升其思想道德素養(yǎng),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盡可能將德育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如今,現(xiàn)代化教育逐漸普及,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考慮學生的學習的具體需求,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真正發(fā)揮德育教育的應用價值。高中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制定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實踐以及認知特點,篩選恰當?shù)慕虒W內(nèi)容,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蘊藏著“立德、立志、做人、愛國”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文章的特點,將德育教育完美地滲透其中,使學生在文章學習過程中不自覺地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進而不斷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在《沁園春·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毛澤東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和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引領其樹立為國家、為民族奮斗的人生目標。
總而言之,語文作為我國最基礎的學科,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對保證學生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各種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的滲透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之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充分發(fā)揮自身“教書育人”的作用,使德育教育真正的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