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利娟
(河北省遷安市夏官營鎮(zhèn)團辛莊完全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朗讀教學是組織好語文教學中的最核心任務,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文字和文學素養(yǎng)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其中,做到發(fā)音規(guī)范、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發(fā)展小學生語言思維,激發(fā)小學生的朗讀情感,提高其文學語言運用的魅力及外顯的語言表達力。但在朗讀教學的具體操作當中,由于小學生心理素養(yǎng)、應變思維等還不是很成熟,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在學習朗讀時經常會出現不能全神貫注、情感進入最佳,情感同化動力不足等情況。這些都對語文的朗讀教學不利。因此,教師要從生本特質入手,選擇情趣性強的朗讀授課方式,強化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讓其自覺固化自己的朗讀習慣,從而讓學生很快就喜歡上朗讀課、語文課。筆者通過朗讀教學案例,從準度字母、文本理解等層面闡明優(yōu)化朗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朗讀的第一步就是要說好普通話,說好普通話要從學好拼音開始。一直以來,字母發(fā)音都是低年級學生學拼音的頭等難題,也是小學生學好語文要跨過的第一關,更是今后對語文學習做好的一個鋪墊。因此,我們要盡最大努力調節(jié)小學生對拼音的興趣度,改變小學生錯誤的發(fā)音。我們可以用動畫的形式播放所學字母的發(fā)音口型變化,關鍵部位的變化可實現暫停留白,讓小學生靜靜觀察、對比,也可現場體驗發(fā)音,還可以讓小學生之間相互對照發(fā)音,達到彼此糾正和取長補短,以求達成共同進步的目的。比如,語文教師在講單韻母“a”時,首先為小學生們播放了一段小視頻,片段中一男生在進行口腔內部檢查時,醫(yī)護人員讓該男生張大嘴吧,同時喊著“啊……”,這個口型其實就是發(fā)“a”音的口型。這時教師可以暫停視頻,讓小學生把嘴張開,主要保持好舌頭不要亂動,保持舌面稍微有點凸起,上下嘴唇不要動,感受“a”的聲音是怎么發(fā)出來的。學生可結成互糾小組進行發(fā)音訓練,通過糾正性訓練,打造高效的字母學習氛圍。
發(fā)音和識字是一體化的認知行為,學會發(fā)音對小學生認字就顯得容易多了,正確的發(fā)音就會把字音讀得規(guī)范、把文本讀得有文學范,同時要看清字形。小學生在反復的朗讀過程中,會遇到較為陌生的字詞,通過反復朗讀強化了對字詞的識讀,學生會讀的更加準確,更加流暢,語感自然也增強了。比如,講語文《春的消息》一課時,語文教師先為小學生進行整體文本范讀,學生在傾聽中把不認識的生字注音,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反復朗讀,特別注意文中“漂白、愛憐、禁不住、面頰”等詞語的讀音,能結合文本準確讀出“漂、禁”多音字的正確發(fā)音。語文教師還可以找小學生到講臺上朗讀課文,讓學生們來糾正不標準的發(fā)音,這樣可以加強小學生的記憶,規(guī)范自己的字音行為,提升了自己的臨場發(fā)揮能力和表現能力。
要想收到帶有情感的朗讀效果,就必須讓小學生準確而全面、深刻并透徹理解文本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朗讀的文學性、情感付出等。因此,語文教師可充分考慮到多媒體的優(yōu)勢,用其創(chuàng)造朗讀情境,烘托文本及朗讀的氣氛,讓小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帶著感情去朗讀。比如,講語文《狼牙山五壯士》這個典型課例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播放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的片段節(jié)選,讓小學生通過影視資料去感受五壯士跳崖的經過,讓小學生更好的體會五壯士為什么要去跳崖,他們的舍己為人的精神引起小學生情感與信念的共鳴,為更順暢、更富情感的朗讀定下基調。小學生在接下來的朗讀過程中非常投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涵。教師還可在課下安排學生自行故事劇表演,讓閱讀文本活起來、動起來。由此可見,運用多媒體輔助朗讀教學可以讓小學生更準確的把握朗讀文本內容,為構建高效朗讀課堂提供保障。
朗讀活動不局限于課上那點時間,還應當鼓勵小學生“走出課堂”去朗讀,親身參與慶祝五·一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等大型朗讀的活動,這樣的集體朗讀對提高小學生朗讀水平有非常大的幫助。比如,在國慶節(jié)到來的時候,學校組織了“歌詠祖國”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我班的詩歌朗誦《祖國,我愛你》獲得了一等獎,這次活動給學生們一個歷練的機會。學生們站在舞臺上個個都顯得大氣儒雅,一點也不怯懦扭捏,個個精神飽滿,把對祖國的熱愛通過鏗鏘有力的詩歌朗誦出來。通過這種活動,可以極大的激發(fā)小學生的朗讀情感,增強小學生朗讀的信心。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學生們觀看《我是演說家》的輪次演講視頻,學習更多的朗讀技巧。我們要時常指導學生在朗讀時的行為,提升其儒雅文學的氣質,引領小學生走向高端、大氣朗讀。
總之,教師要把握準學生的朗讀發(fā)展規(guī)律和水平,多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指導性策略,提高學生朗讀的實力。同時,借助朗讀教學深化師生互動,讓朗讀課成為學生展示自我、抒發(fā)情感的舞臺,讓小學生愛上朗讀,愛上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