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菁菁
長期以來,教師獨攬學生學習評價的主動權,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評價,鮮少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基本沒有為自己發(fā)言辯解的勇氣。長此以往,學生盲從老師,缺乏自己的思考,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評價就是生生間的交流互動,學生主動對自己或者同伴的探究或思考過程主動的反思和評價,少了老師的介入,學生更能主動積極的表達觀點,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只有消除學生膽怯心理,消除教師“威嚴”,學生才會敢說、敢評,因此,建立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真誠地表揚學生的努力。學生自主交流評價過程中,如果有精彩之處立即表揚反饋,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激發(fā)交流評價的興趣。對于學生交流評價時出現的不合理的地方,不應該立即批評,而是引導糾正,并給予鼓勵,肯定其自主評價的勇氣,激發(fā)孩子再次評價交流的興趣。
其次,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也是課堂的調味劑,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但不應該是一門嚴肅的學科,教師的幽默會加深孩子對教學難點的印象,使學生的自主交流更加生動。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計算的時候,學生們遇到這樣一道應用題:張老師和王老師帶著41名學生去公園玩劃船,一只小船可以坐6人,一共需要多少只小船?學生們的答案多是用41除以6,當一位學生指出要加上兩名老師,應該是43除以6時,教師立馬說道:老師很是傷心,去劃船還不帶老師玩,就你們自己玩,把老師丟下。學生們哈哈大笑,后來再遇到類似題目,學生回答錯誤之后,一位學生立馬評價:你的回答是錯誤的,我們去玩還要把老師帶上,你把老師忘記啦!這樣的交流評價“接地氣”,并且學生樂在其中,享受交流評價帶來的學習成就感。
用模式化的語言喚醒學生自主評價的意識,學生的交流評價需要評價語言來支撐,以避免自主交流評價中低層次的回應。低年段的學生自主評價過程中語言難免單一乏味,比如:我覺得你說的非常好,我覺得你說的不完整,我覺得你說的不對等,這樣的回答缺乏數學的味道,教師可以引導:你認為他說的好,好在哪里?他說的不完整,你可以補充一下嗎?你覺得他說的不對,你認為正確的答案是什么?同時一些評價性的語言也可以提供給學生,比如:“某某某同學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如果這樣子來思考,會不會更簡單呢?!薄澳衬惩瑢W的想法非常有創(chuàng)意,思路清晰、方法簡便,我很欣賞?!薄拔蚁胙a充一下某某同學的發(fā)言?!薄拔蚁虢o某某提出一個小建議?!钡?。
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每一次互動時都先評價他人的亮點與進步,再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發(fā)言,把交流評價的重點放在同學的思考過程或者探究過程上,不能使每一節(jié)課的交流評價都停留在“他的字跡潦草”、“他的單位寫錯了”、“他的圖形沒用尺子畫”等與教學重點無關的點上,如果每一次交流評價學生都著力于找別人回答中無關緊要的細微錯誤來質疑、補充,就失去了評價交流的本意,長此以往,不僅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而且學生也因害怕自己口誤或者說的不當之處遭到同伴的輪番質疑而不敢舉手發(fā)言。其次,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評價他人,更要學會回應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如果覺得別人提出的建議非常好,可以回答:謝謝你的意見、我接受你的建議等,如果不贊成別人的意見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并且敢于和同伴相互爭辯,在評價中感悟,在爭辯中提升。精彩的課堂需要學生相互質疑、爭辯,說著說著就會了,辯著辯著就對了。
除了教會孩子評價別人的方式方法,教師更應該引導孩子用數學的語言交流評價。這就要求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性,除此之外,也可以引導孩子用線段圖、符號、表格、圖形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教授新課中,教師要把語言規(guī)范好,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表達能力,更能節(jié)省在今后教學中不斷糾正的時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孩子在知識的關鍵之處進行交流評價,交流評價要指向教學重點和難點。第一,交流評價的環(huán)節(jié)應該著重放在新知的探究上、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的爭議點上,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交流中探究、交流中學習、交流中擴充自己的思維。首先,不能為了追求相互評價的“繁榮假象”,而使得學生的交流脫離了重點。其次,不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學生交流評價,這樣不僅造成時間的浪費,也會使得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比如在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就應該把交流重點放在探究策略的過程、策略的實際使用上,而不是解決問題中列式后的計算過程上。第二,教師要抓準時機,必要時及時介入學生的交流。學生的思維是發(fā)散的,也容易受別人發(fā)言的影響,因此,當學生的發(fā)言脫離了教學重點,教師可以介入,并將學生的思路拉回到“正道”上,不讓學生思維“跑偏”。當學生相互交流陷入“死胡同”中,教師應該適時指導,幫助學生擺脫困境,理清思路。同時,不要害怕課堂中的“留白”,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綜上所述,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交流能力,留給學生自主交流的空間,從而使學生喜歡交流、喜歡評價,在交流評價中激發(fā)學習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