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 悅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體育教學部,福建 廈門 36310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游泳逐漸成為一項非常受歡迎的運動項目,許多高校也積極開展了游泳教學。但是在高校的游泳教學中,許多教師由于自身經驗不足,無法進行科學有效的游泳教學,學生興趣難以提升,教學質量也因此受到限制。但是在當今,游泳已經成為全民健身的一個項目,高校必須盡快針對不同的游泳教學進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以此來推進高校游泳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1]。
長期以來,學校過分重視學生的理論成績發(fā)展,忽視學生的身體素質。游泳作為一種有氧運動,可以幫助學生鍛煉骨質、塑造肌肉,還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和免疫力,通過游泳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游泳是在水下進行運動,可以讓一些學生克服內心的恐懼,提升心理素質。另外,游泳還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運動,而鍛煉耐力不僅可以提升身體素質,還可以提升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意志力。
游泳是一項技能,學會游泳就等于學會了一項生存技能,可以在關鍵時期幫助自己脫離危險。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當前我國的高校游泳教學模式過于傳統,且模式單一缺乏新意。在進行游泳教學的時候,主要通過老師進行知識點講解,然后學生再進行練習。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新意,學生也缺乏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嚴重制約了游泳教學的發(fā)展。
現階段,我國高校的游泳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很多教師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不健全。在自身素質不過硬的情況之下進行教學,往往無法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科學的教學,學生不能取得實質性的學習。
當前我國高校的游泳教學設施緊缺,也是限制游泳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通常院校只有一個泳池,有的學校甚至沒有泳池;其次由于班級學生較多,所以通常一節(jié)課一位老師要對幾十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沒有多余的精力來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效率就得不到有效提高。
很多高校游泳課的安排通常是一個學期,每周一個課時。很多學生并沒有接觸過游泳,課時較短,一個學期之內并不能真正學會游泳。課程安排比較分散,不連貫的教學、一周的間隔時間很容易讓學生忘記教學內容,會影響教學進度[2]。
很多學校的游泳池是對外開放的,難以對學生的安全進行保障。學校內部的管理措施也比較缺乏。因為在泳池之中很難保證不發(fā)生意外,所以需要在游泳館內安排一定的救生人員,但是很多學校并沒有做到這些基本的準備,在安全管理上也存在嚴重的問題。
普通高校要想改善當前的游泳教學狀況,首先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將游泳課程集中化,這樣更方便學生進行集中學習,學生也可以在短時間內讓自己的游泳水平得到質的提升。其次,學校還要適當增加游泳的課程,尤其是要在不學生期、不同階段進行教學和培訓,讓學生的游泳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鞏固。
教師是游泳教學的關鍵角色,對教學效率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所以高校有必要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技能,為教學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基礎??梢远ㄆ跒榻處熯M行培訓,讓教師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經驗,還可以安排與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和學習,取長補短,全面提升游泳教師的專業(yè)素質[3]。
高校要想讓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游泳教學中,就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高校有必要增加資金投入,改善基本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在游泳池和器材設施方面,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整改。讓學生在一個更加科學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教學模式是教師為學生進行教學的方式方法,直接影響游泳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有必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多元化教學。尤其是在網絡技術發(fā)展迅速的當下,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也會因此提高[4]。
當前高校的游泳室管理工作并不到位,缺乏一定的安全保障,也缺乏相應的救生人員,救生人員的角色往往由老師來充當。這種情況也必須進行改善,可以聘請專業(yè)救生人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對游泳館進行規(guī)范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在基本的設施和器材上做到保障,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學習環(huán)境。
4.1.1 客觀性原則
分層教學就是要根據學生的成績和情況進行分層教學,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必須做到公正客觀,最大限度的做到公平。另外在對學生進行成果檢驗的時候,也要做到客觀,對學生的階段性目標進行客觀的評價,幫助學生準確的發(fā)現自身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
4.1.2 發(fā)展性原則
隨著教學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會不斷改變,要時刻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觀察,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特定的目標設定。
4.1.3 計劃性原則
運用分層教學法進行自由泳教學,要為學生進行規(guī)劃,讓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摸底,幫助他們進行規(guī)劃,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制定目標不僅是為學習提供一個動力,還可以對學習進行一定的調節(jié)、指引。
4.1.4 因材施教原則
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條件都不相同,在學習速度和學習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取得進步。因材施教也是分層教學的特別之處[5]。
4.2.1 分層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游泳能力和技術
通過分層教學法進行自游泳教學,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基礎差的學生也不會因為趕不上進度而自卑。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游泳的學習當中,學生的信心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增加,游泳技術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4.2.2 分層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地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能力也會受到限制。但是在分層教學中,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水平的學生相互幫助,不僅可以提升學習效率,還可以消除心理上的壓力。
4.3.1 基礎能力評估
在進行自由泳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自由泳水平進行一個摸底考核,對學生的基礎能力進行評估。然后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劃分,從而選擇更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對于沒有接觸過自由泳的學生,可以重點進行基礎動作的訓練;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技巧上的教學。
4.3.2 分層教學實踐
分層教學實踐主要是在進行教學時,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行共同運營。例如,在進行理論知識講解時,教師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全面的講解;在實踐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實踐,基礎能力差的學生先學習基本的平衡,基礎好點的學生就可以練習自由泳的左右臂交替劃行。
4.3.3 教學課程評估
教師進行課程測試評估時,也要進行多層次的評估方式,改變以往教師單方面的評估方式,開展包括家長、學生、教師等在內的多方面的評價。首先,學生要進行自我評估,要對于自由泳的學習有清楚的自我認識;其次要進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因為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學生之間的了解和觀察相對更加全面。[6]
5.1.1 符合學生實際情況
因為每個人的水平和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進行任務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過高地設計任務,學生如果完不成任務很有可能因此喪失自信心。所以,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判斷,制定符合學生情況的任務。
5.1.2 任務要貼近生活
學生在面對一件具有生活性、貼近自身生活的任務時,往往會有更強烈的參與欲望,在完成任務時也會更加專注。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結合生活中的事物,讓學生有更加強烈的參與愿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學習也更容易對知識進行理解。
5.1.3 任務要有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進行一項任務的前提,如果一項任務過于復雜,難度較高,對于提升學生的游泳水平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師要以學生為主要目標,根據學生的操作能力進行設計。學生也要對自己有深層的認識,不要盲目進行任務。
5.2.1 有利于規(guī)范學生蛙泳動作
游泳動作是否規(guī)范,決定了游泳水平的高低,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動作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規(guī)范。教師通過使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去進行學習,在學習階段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進行動作規(guī)范,有利于規(guī)范學生的蛙泳動作。
5.2.2 有利于解決蛙泳中的實際問題
蛙泳是各種泳姿中最基本的泳姿,練好蛙泳可以幫助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蛙泳的學習顯得非常重要。因此,通過任務驅動法進行蛙泳教學,可以有效針對蛙泳教學時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任務設計,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學習,這樣一來這些問題也可以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5.3.1 游戲任務設置
教師可以設置游戲性任務,以此來幫助學生熟悉在水中運動。例如,教師可對學生隨機分組,然后進行水中接力比賽,而進行接力比賽可以利用蛙泳的泳姿來進行換氣。教師通過游戲性任務,可以讓學生緩解怕水的心理,盡快適應水下環(huán)境,還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學生加深對蛙泳的學習。
5.3.2 問題任務設置
教師還可以設置問題性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學習,如蛙泳的腿部動作練習。學生在學會漂的基礎上就要考慮如何前進,還要考慮學前進的時候如何保持身體的平衡。設置問題性任務,可以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5.3.3 技能任務設置
學生通過完成技能型任務,可以讓動作得到規(guī)范。例如,為了讓學生在蛙泳中完整地進行手、腿和呼吸的配合,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規(guī)范自己各部分的動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對蛙泳時自己的腿部動作進行規(guī)范,掌握最有效的訓練方法,保證學習效率[7]。
6.1.1 開放性教學
開放性是互助式教學的突出特點,最主要的表現在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而且互助式教學并不在于學生能夠掌握多少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激發(fā)學生潛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互助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釋放自己的天性,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
6.1.2 小組學習
小組學習是互助式教學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仰泳中,學生無法直接獲取到自身的學習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學生進行觀察和指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消除了教師主導的緩解,有利于發(fā)揮自我主動性,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6.2.1 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用互助式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通過學生相互幫助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6.2.2 加強團隊協作,改善學生關系
個人學習和群體學習相比較,個人的學習效率往往不高。所以,教師通過互助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充分讓學生們相互幫助,進行團隊協作,在合作的關系下進行學習,拉近學生間的關系,讓學生間的關系更加和睦。
6.3.1 第一階段教學,進行學生摸底
在互助式教學的第一階段,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水平摸底,尤其是對仰泳基礎知識和基本動作的把握方面,判斷基礎素質高學習能力強和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給水平較高的學生一定的權力去幫助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生。
6.3.2 第二階段教學,實行小組互助
在第一階段的測試完成后,教師采取交叉組合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基礎能力好的學生帶基礎能力差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盡快解決存在的問題。
6.3.3 第三階段教學,進行結果評價
在進行分組后,教師要不定期對學生進行測評,根據練習情況進行二次分組。這樣一來,優(yōu)秀的學生也可能在下一階段就變成了差生,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學習仰泳,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斗志,不斷促進學生進行仰泳學習[8]。
在當前高校的游泳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嚴重制約了游泳教學效率的提高。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提高教學效率,高校有必要針對不同的泳姿進行合理的教學模式探索,以促進游泳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