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縣鄧家營小學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當今社會已全面步入信息時代。信息全球化更是與經濟全球化相伴相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名詞和概念,而是以傳播媒介為手段,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成為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國在小學階段就設置了英語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英語學習困難的問題,面對英語學困生,英語教師應認真應對,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幫助學困生及時轉化,提高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在小學教育中,學困生是常見的群體,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困生的現(xiàn)象。和母語不同,英語作為全新的語言,在語法、詞匯、構造方面和漢語截然不同,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學習困難,學習成績落后,學習效果不佳,達不到國家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標準。所以,小學英語學困生是指正常智力條件的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行為、學習方法等一系列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學習英語的認知方面和非認知方面存在較大困難,對英語教學內容具有認知差異,英語思維能力較差,回答問題積極性不足,對學習英語沒有自信心,缺乏學習英語的學習動機,導致學習成績低于班級平均水平的特殊學生群體。
1.學困生的內因分析。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的發(fā)展在內因和外因共同影響下發(fā)展變化,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對于學困生而言,內因是造成英語學習困難的關鍵因素。通過對學困生的觀察,可以得出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都具有不想學、不會學、不能學的表現(xiàn),學習效率低下。一是學習主動性較差。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因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對學習英語的社會意義理解不到位,很少能將英語學習與未來個人發(fā)展和理想抱負結合起來,對于學習英語的目的意義不明確,普遍存有在家長和教師的影響下被動學習的現(xiàn)象,對英語學習存有抵觸心態(tài)和對抗心理,將英語學習當作負擔,缺乏積極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二是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有些學困生在學習英語上花費的時間并不比其他學科少,但是學習成績卻原地踏步,沒有明顯提升,這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受不當學習方法的影響,不能充分運用語言思維開展學習。三是學習效率低下。有些學困生能端正學習態(tài)度,對學好英語具有強烈的愿望,在實際學習中也能付諸努力,但是學習效率不高??梢?,學習英語不僅要具備認真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也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2.學困生的外因分析。影響小學英語學困生的因素除了小學生自身的因素外,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同樣不可忽視。一是家庭重視度不夠。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學校,不當?shù)募彝ソ逃绞绞切纬蓪W困生的重要外因。有些家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不聞不問,有些家長對學困生感到焦慮,難免會有些過激行徑。在家庭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往往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減退、學習情緒低落甚至厭學、棄學等,難以正常有效地完成學業(yè),久而久之便成為學習困難學生。二是學校學習氛圍不足。當前英語作為一門副科,在課程設置中比較少,但是學習內容很多,教師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所有的知識點,教師和學生的壓力普遍較大,在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一些學生因基礎差而跟不上班級的整體進度,進而產生學困生。
1.利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習主動性。一是對學生采用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教學方式,與學生輕松交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二是注重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欲望??赏ㄟ^游戲、競賽、唱歌、對話、表演等多種多樣的方式開展英語教學。例如,可將英語教學內容穿插在游戲環(huán)節(jié),編制成歌曲、順口溜,利用誦讀、歌唱的方式進行講授。
2.明確教學目標,強化學習針對性。英語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具有統(tǒng)一性,對于基礎不同的小學生而言,這不僅會遏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且容易使學困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幫助學困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定期對學困生開展分層評價,并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適時調整。通過分層目標評價體系的實施,幫助學困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3.善用任務驅動,鞏固學習效果。學困生的英語基礎差,底子薄,對學習過的知識很容易遺忘,而新課程對學習過的內容都會有所穿插。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對學習內容的重復訓練,可以針對小學生已學習過的單詞和句子進行任務設置,將記憶內容通過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安排和布置,幫助學困生鍛煉學習英語的耐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