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美英
(福建省南平市爐下中心小學 福建 南平 353013)
有人曾說:“配置插圖可使教科書具有躍出的生命,不僅成為教師當教,學生當學之書,且復成為教師愛教,學生愛學之書?!蔽覀冃W語文教材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這些插圖大多出自名人之手,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從形式來看,有照片、書法、繪畫;從內(nèi)容來看,有人物、實物、場景、風景等。這些圖片作為教材內(nèi)容的形象再現(xiàn),和課文相輔相成,生動形象、精彩紛呈,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帶來閱讀的愉悅,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課文插圖的作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課文中的插圖具體、直觀、形象,它將文字形象直接訴諸視覺,形成鮮明的感受。由插圖導入新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為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創(chuàng)設了情境。如果說課文是一個游覽的景點,那么插圖就是進入景點的導游圖。它既能觸景生情,誘發(fā)想象,又能因勢利導,引人入勝。如在教學《爬上虎的腳》一文時,我從文中的爬山虎彩色插圖入手,要求學生仔細觀看爬山虎的整體形態(tài),再仔細觀察爬山虎的腳有何特征,然后用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一下。在此基礎上我繼續(xù)追問:“面對這樣有趣的‘腳’,你還想知道什么呢?”由此順利地導入新課的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文課本中還配有不少主人公的畫像或照片,可借此先認識課文主人公,讓學生產(chǎn)生與文本對話的欲望。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先瞻仰一下先生的面容,讓學生體會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闭撬烁竦恼鎸崒懻铡W習《月光曲》一文時,可以讓學生觀看貝多芬的畫像,介紹貝多芬的經(jīng)歷,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的偉大和他的一顆善良的心。巧借插圖,可以激發(fā)學生了解作品主人公的欲望,拉近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研讀課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币獙崿F(xiàn)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促進心靈溝通,課文插圖具有形象直觀的優(yōu)勢。
如在教學課文《觀潮》時,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來理解“潮來之前”江面平靜,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人們昂首東望的樣子,由此很容易理解“人山人?!焙汀鞍菏讝|望”的意思。漸漸地,潮來了,學生的視線由第一幅插圖轉到第二幅插圖,讓學生看著插圖,想象潮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同學們邊讀邊看邊想象,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插圖中的畫面,從而進一步感受到大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也許有人說,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不可否認多媒體課件所帶給孩子們的視覺效果,但我們可以利用教材插圖這個簡單、方便而又豐富的資源為什么不充分利用,而讓它形同虛設呢?
再如教學課文《巨人的花園》時,在學生初讀這篇童話后,我讓他們觀察課文的插圖,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又能從插圖中聽到什么?學生看到形象直觀的插圖,都能很好的說出他們觀察到的內(nèi)容甚至由此想到的內(nèi)容。然后我話鋒一轉,“巨人的臉上一直都是帶著笑的嗎?”由此引發(fā)學生思考,開始了巨人性格特點及其心理變化的學習。
因為年齡的特點,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有限,他們的口頭表達時或過于簡單或錯亂無序,寫作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教師可充分利用插圖這一直觀手段。如《卡羅納》一課,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中的人物、場景,并且細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動作、姿態(tài)之后,鍛煉學生用口頭語言表達圖畫的內(nèi)容,在學生看、說的基礎上,可以把它寫成一個小片段,這樣既加深了對圖意、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這種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通過簡單幾次的練習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師鍥而不舍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師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這種觀察、說話能力。從簡單地說一兩句話,到說幾句意思連貫的話,到說一段意思連貫的話,再到重點部分說得具體、說得詳細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小學語文每一冊教材中都有古詩詞,教師往往是一節(jié)課一篇,費時、低效,籠統(tǒng)泛講,蜻蜓點水,學生收獲甚微。如果找到一條線索來貫穿這些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古詩,那么教學的效果將會十分理想,課文插圖就可以助教師一臂之力?!缎W語文教學》中的一篇文章,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教法。教師可以先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讓學生逐步熟悉課文,然后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1)對照課文插圖,結合古詩的內(nèi)容,說出哪些在畫面中畫出來了,哪些沒有表現(xiàn)出來,哪些表現(xiàn)得還不恰當。(2)給插圖配得不好的重新設計畫面,并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觀察中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在動手繪制插圖中訓練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還會有一些關于繪畫知識方面的意外的收獲,可謂一舉多得。
新課標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識字,這么多的字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尤其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更成為了學習中的一大障礙。這就要求低年級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采取多種渠道進行識字教學,用活潑、新穎的方法喚醒學生對識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個人認為在課堂上利用插圖就可以收到這樣的效果。如在教學第一冊《口耳目》第一課時,先讓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激起學生的識字欲望后,再讓他們借助拼音,讀生字,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生字與插圖中相對應的物品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把識字與事物聯(lián)系起來了,即提高識字的效率,又鞏固了識字的效果。同時我還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幅圖右下角的圖形,充分利用插圖中其象形的地方,讓學生知道象形字的由來和特點,以便學生舉一反三,去認識更多的象形字。
總之,課文中的插圖對于課堂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增強學生學語文和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闭n文插圖不單單是一種點綴,更是一種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文的現(xiàn)有插圖,讓其發(fā)揮自身獨特的作用,做到圖為文用、文圖統(tǒng)一、適時引用。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只要善于運用和開發(fā),它就會成為教學進程中的一泓活水,成為教師樂教和學生樂學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