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曉燕 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達家溝鎮(zhèn)中心小學
隨著教育部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實施,諸多教師突破傳統(tǒng),創(chuàng)新了其教學形式,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體驗式教學逐漸興起,并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提高音樂課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學質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有利于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針對性,同時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勵學生們主動加入課堂中,在課堂內為學生創(chuàng)造全面發(fā)展的機會。
引導在體驗式學習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教師創(chuàng)造情況并支持有效的教學。他們可以直接接觸孩子的情緒,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音樂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應首先考慮學生的情緒,并盡力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因此,情境指導在進行音樂體驗式教學中是有效的。比如,我們可以為音樂課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化身為農(nóng)場主,用特色樂器巴烏作為“魔法棒”,帶動每一位同學,將音樂旋律變成神奇的魔法咒語。同學們不僅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也學會了用巴烏演奏歌曲。比如,在教學《貝殼之歌》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海浪沖上岸邊的音響效果。引導學生從聆聽入手,聲情并茂。讓學生模仿海風、海浪拍打出旋律線,真切地讓學生們在音樂聲中自主感受、體驗大海漲潮退潮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們對大海的熱愛。
情感在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中占據(jù)重要作用,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產(chǎn)生直接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時,需要以情感和感性為指導方向,只有學生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與情感共鳴,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極致,從音樂活動中獲得感悟,更好地體驗音樂。增加學習熱情,拓展學習的深度以及廣度。比如,在教學《牧場上的家》時,我選擇了鋼琴與歌唱整合教學模式,旨在充分發(fā)揮輔助教學功能,課堂中讓學生多聽、多唱,通過唱譜—讀歌—填詞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學唱。創(chuàng)編活動讓學生用3/4拍指揮圖示給歌曲指揮,用三角鐵、鈴鼓、雙響筒、響板、碰鈴等樂器為歌曲伴奏,讓學生充分體驗歌曲的學習過程。
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適當?shù)慕虒W語言來指導思維,情感等,以加深學生對音樂領域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升華情感體驗,思維受到調動,進而學生們的音樂學習就會產(chǎn)生影響,借助學生的想象力和感性思維,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獲得豐富地體驗滿足,從而促進學生的音樂學習。比如,在教學《蝸牛與黃鸝鳥》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跟隨音樂的節(jié)拍進行律動,孩子們體驗蝸牛爬行與黃鸝鳥歌唱的場景,樂此不疲,課堂風趣幽默。再比如,在欣賞課《月光下的鳳尾竹》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葫蘆絲音色聽覺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優(yōu)美的旋律響起,馬上就把學生帶入傣族風格的音樂情境中去。傣族的風土文化、舞蹈的律動,都緊緊圍繞體驗式教學的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愉悅。
“節(jié)奏感訓練”,也是一種器樂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教學方法,由奧爾夫提出的。將身體用作樂器,通過人們的固有節(jié)奏來移動,體驗和發(fā)展更敏銳的人類節(jié)奏感。人類活動本身就是最豐富的節(jié)奏主題。從最簡單的散步到日常生活中的表演,它包含許多用于教授動作節(jié)奏的材料。對于兒童來說,接受年齡的最佳時間是通過運動發(fā)展他們的直接感覺并體驗節(jié)奏。由于身體的協(xié)調性,身心的徹底反應和表現(xiàn),因此最適合在這個年齡結合運動進行節(jié)奏訓練。
《小白船》是五年級音樂器樂綜合課,培養(yǎng)學生正確打擊節(jié)奏,學會用口風琴演奏,感受三拍子的韻律特點。在器樂課程中,教師可以使用該教學法,《小白船》該課程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使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樂器來制作伴隨音樂作品的各種動作。常見的動作包括鼓掌、踩踏等。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進行身體伴奏,來配合樂器教學。它不僅是對學生音樂感受和體驗的反饋,而且是對他們創(chuàng)造能力的真實反映。再比如,在教唱歌曲《過新年》,從“貼窗花”引入發(fā)聲練習,到唱簡單的窗花旋律,再到難點“春聯(lián)”歌詞的學習,最后加入紅色絲巾,參加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循序漸進,將過新年與我們的音樂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音樂老師必須打破課堂的傳統(tǒng)教育圈,充分照顧每個學生,尊重自己的主導地位,增強對音樂表達的自信心,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進行平等的交流,并在課堂上積極評價和提高效率,正面的激勵會迅速拉近與學生們的距離,從而達到和諧互動的目的?;谛抡n程的含義,老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給予合適的教學方式。而且,應該通過啟發(fā)式的教學語言,科學的對待課堂中的各種問題與情況。設計教師的語言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觀點是,如果需要,教師應該提高他們在復雜和可怕情形下應對難題的水平。所以科學的教師言辭會有效地營造一個與音樂情緒一樣的情景,有利于學生深刻地體會認識音樂??偟膩碚f,教學語言會開發(fā)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找到自我,在認識、感受、態(tài)度等層面具有重要意義。
比如,在教學“我是小音樂家”這一課時,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的伴奏來唱一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演唱情況,利用伴奏鋼琴即時對錯誤進行糾正??茨銈儽硌莸倪@么好,老師也想來表演一下,但是老師想留給你們一個小小的任務,來聽一聽老師演唱過程中,跳音和連音是怎么樣表現(xiàn)的呢?教師對跳音和連音進行概念提示,并通過教師的動作表現(xiàn)來區(qū)分跳音和連音。使用大型動作可以使跳躍和連奏的區(qū)別可見,因此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連奏和實時跳躍的鎮(zhèn)靜效果,用鼓勵的語言引導學生模仿學習復雜的節(jié)奏,讓學生用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去嘗試性演唱到不出錯。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難點,學生不僅可以輕松愉快地感受音樂,還可以在這種宜人的氛圍中完成知識點的獲取。教師肢體語言也是教學語言之一,良好地使用該語言對教學非常有益的影響。
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功能,在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中能夠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借助于信息技術,我們能夠更好的像學生展示音樂作品中描摹的畫面,使他們身臨其境,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比如,在教學《憶江南》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以音畫結合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蒙蒙細雨的煙雨江南,將學生帶入一種夢幻般的意境中,仿佛看到微風吹過的江南岸,夕陽的余暉灑落在江面上的美景。當學生伴隨著動聽的絲竹樂欣賞完江南美景時,柔美而悠揚的聲音舒緩而悠長,充盈著整個教室。學生豎起耳朵,捕捉著每一個音符,尋覓著音樂中的信息?!稇浗稀愤@首歌曲旋律婉轉優(yōu)美,節(jié)奏舒展自由,為了讓學生體驗蘇南民歌獨特的韻味,體會方言的聲調、語調都滲透于當?shù)孛窀璧男僧斨?,我們可以采用蘇州方言教唱。但是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增加了演唱的難度。通過反復的吟誦、體味和老師的適時地指導,學生慢慢地完成了方言朗讀并且能夠自信地歌唱。課堂上,教師釋放了情感的智慧,以情帶情,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美感自然生成。同時學生也樂于去學習,提高了課堂實效。
游戲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借助游戲也可以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趣味性與效率。因此,要想使小學音樂課堂提質增效,就需要將游戲與音樂教學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借助于游戲,學生能夠避免單純練習的枯燥,更快樂的學習音樂,更深入的感受音樂。其實我們也知道,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化的教學是非常適合他們的天性的。但是,在課堂中對游戲的運用很多教師難以真正把握,無法很好的把握游玩與學習之間的度。因此,很多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會選擇這種教學方法。對此,我們應該放下包袱,大膽嘗試,不斷提高游戲化教學水平,逐漸把握游戲教學的精髓。
比如,在教學《鑼鼓歌》從音樂游戲開始,帶領孩子們進行節(jié)奏模仿,接著我們可以親自演奏一段激情澎湃的鼓樂,扎實的功底、自信的狀態(tài)無不展示著自己良好的基本功,這樣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歡慶、鼓舞的氛圍,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游戲、情景對話和誦讀童謠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不斷融入鑼鼓節(jié)奏和旋律。在學會演唱歌曲后,我們可以采用開放的教學模式,鼓勵、引導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編創(chuàng)活動,在和大家一起玩音樂的編創(chuàng)活動中汲取知識、提升能力、獲得快樂。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不能單一的采用一種教學方式,應該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展現(xiàn)更為豐富的音樂元素,讓學生去感受、去起舞、去模擬,使課堂滿溢濃厚的音樂氛圍。
比如,在教學《空山鳥語》之時,從民族樂器二胡的音色入手,引導學生層層感受樂曲大自然的場面。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用音樂的元素來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樂曲第一部分,我啟發(fā)學生用線條和點狀來感受音樂的變化;接著我隨樂起舞,引導學生用舞蹈和聲勢律動來感受五拍子的音樂特點,孩子們翩翩起舞,樂在其中;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帶領學生隨樂模擬二胡演奏、加入了打擊樂器鼓和镲,樂曲的氣氛層層推進,課堂的氣氛也達到高潮,學生投入專注,互動反饋都很熱烈。
總而言之,從音樂教學來看,其精髓就是情感美學。根據(j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可以知道音樂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體驗式教學迎合了這一觀點,為此本課題基于這種教學理論與新課標,在小學音樂課上實施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能夠適應社會需要和發(fā)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