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教師進修學校
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語文教育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價值觀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情感價值、審美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但是受到應試教育影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成績提升,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而形成性評價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豐富評價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重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使得教師注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化,全面了解學生,制定恰當?shù)慕虒W方案,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學主要采取隨堂測試、月考、周考等形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學生的能力。這一形勢相對降低,而且也是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并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而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高中語文課堂中,能夠改變教師傳統(tǒng)認知,為教師提供更多新的思想觀念,使得教師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對學生學習過程發(fā)展過程的重視程度,在過程中做好引導和評價,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挖掘學生的潛力,逐步建立他們對語文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采取框架式教學,而這一模式所對應的評價也相對單一。當教師應用形成性評價時,考慮到形成性評價的特點,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恰當?shù)恼{整,落實形成性評價體系。而這一過程也正好能夠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用多種模式構建全新的課堂,便于教師開展形成性評價工作,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形成性評價的首要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督促學生積極參與評價,用發(fā)展眼光去看待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來制定形成性評價的目標。在課堂和評價工作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充分發(fā)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
開展形成性評價工作,還需要注重多樣化原則。高中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開展合作評價和自我評價,豐富評價形式的主體。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評價者,要站在學生同一層面進行評價。通過結合多種形式的評價內容,能夠了解學生全方位發(fā)展情況,更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調整自我。
形成性評價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對教師的引導工作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該評價還需要遵循引導性原則。教師通過多種形式進行鼓勵引導,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更加注重自己學習的過程,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若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首先就需要教師更新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提高重視程度,加強自身的學習,認識形成性評價的概念和應用價值。結合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制定新的評價體系,將形成性評價落實于日常的評價工作中和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共同作用。許多教師在評價時內容過于片面,主要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態(tài)度,這一方面主要是評價學生在書本上獲得知識的能力,忽略了學生的實踐水平和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而形成性評價的形式相對多元化,更加注重學生理論和實踐多方面發(fā)展,教師充分認識形成性評價,將新課標的要求作為評判學生的標準,包括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制定全新的評價體系。例如教師可以制作一張表格,在課前發(fā)放給學生。這一表格主要是記錄學生的課堂閱讀情況,包括學生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鼓勵學生在表格填寫讀書心得,進行自我評價。而教師也參與其中,進行教學總結反思。一段時間后,通過回收這一表格綜合來看,使學生認識到這階段自己的發(fā)展情況。這一方法的應用,能夠逐步改善高中語文教師傳統(tǒng)認知,轉變他們的對評價的態(tài)度,實現(xiàn)形成性評價的全新體系。
為了確保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落實,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通過構建多元化的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展現(xiàn)自我、吸收知識、發(fā)散思維,逐步提高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便于教師充分開展形成性評價工作,督促學生努力學習。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訓練,還需要注重開展實踐鍛煉,通過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便于教師開展綜合的形成性評價工作,掌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情況。例如在學習《拿來主義》這一篇課文時,教師開展了合作學習活動,要求各小組共同閱讀,發(fā)表自己的讀后感。有的學生認為我們在引進外來文化時要做好甄別工作。有的學生認為我們要做好本土化的改革和發(fā)展,更加重視自我。通過這種交流互動使他們產生更多新的想法,同時獲得的感悟,對自身發(fā)展也帶來一定積極的影響。教師實時參與其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拿來主義,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評價,這一方式便于學生充分認識自身拿來主義的影響,通過這一評價充分認識自我,做好調整工作,減少拿來主義的影響,實現(xiàn)進一步發(fā)展。
開展多元評價工作,豐富評價的形式和主體,使得評價更具有科學性。進一步完善形成性評價體系,形成一個公平公正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快速發(fā)展,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效率,而教師也能通過多元評價獲得學生在多方面的發(fā)展情況,便于評價的綜合性和全面性,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為他們提供解決的方案,促進他們在語文上的學習信心,促進他們的進一步發(fā)展。例如在學習《師說》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開展多元評價工作,發(fā)放課堂閱讀表格,記錄學生們文言文的閱讀學習情況,也可通過針對的提問來了解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引導學生參與到這一評價工作中,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表達自己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同桌之間進行評價,學生也開展自我評價工作,通過這種多元的評價方式,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們對師說這一篇課文的掌握情況,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為后續(xù)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形成性評價,強調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突出學生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工作。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主體,對其進行了恰當引導,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做好對自我的評價工作,也可以評價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一定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這一評價形式,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增加他們對高中語文的歸屬感和參與感,激發(fā)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自我評價中認識到自身的發(fā)展和不足之處,做好調整工作,經(jīng)過一段時間培養(yǎng),逐步突破自我,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逐步實現(xiàn)新課程的目標。
合理設計教學目標是確保形成性評價落實的前提,由于評價主體是變化的學生,因此形成性評價工作,要注重學生的變化過程,而不是變化結果。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注重開展自我反思工作,將自我反思的內容與階段評價目標相結合,從而掌握高中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能夠為后續(xù)的教學提供重要的依據(jù),調整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實現(xiàn)有效的信息反饋,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進行總結工作同時獲得學生的反饋,結合這些內容從而了解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判斷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困難,找到教學成敗的原因一,確保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教學計劃,進行適當?shù)难a充,實現(xiàn)階段性的評價目標。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形成性評價的意義和價值,查閱資料,觀看相關的課程,全面了解,形成性評價更新傳統(tǒng)理念,構建一個全新的形成性評價體系。根據(jù)這一體系需求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注重實施多元評價工作,激勵學生發(fā)展,實現(xiàn)形成性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還需要關注學生主體,對學生進行恰當引導,督促學生經(jīng)常開展自我評價工作,提高學生的自評能力,建立學生的興趣愛好,明確自我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做好調整。而教師也需要重視自我評價,結合階段性評價目標,確定教學的具體情況。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將形成性評價充分落實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給予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體驗,也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更加關注自身理論和實踐的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