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登平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團溪小學 貴州 遵義 563131)
一堂課,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或者是持排斥的心理態(tài)度,那將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興趣濃厚,課堂參與度高,那將有助于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小學階段,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趣味性教學課堂的構建,營造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融入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等,達到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進而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課堂的構建對策。
1.1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年齡小,活潑好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持久有效的集中。學生好動的性格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借助富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師的教學中,提高教學的質量。趣味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如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趣味識字法、故事教學法等,都有助于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而富有趣味性,進而達到吸引學生語文學習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
1.2 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擺脫過去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領悟、理解和吸收,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而要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課堂中。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師在教學中堅持趣味教學的原則,有利于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并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充分理解語文知識。例如,在故事類的語文課文教學中,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角色扮演法的運用,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將課文中的故事直觀地演繹出來,學生在演繹的過程中,對人物角色的心理變化等理解將會更加透徹,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雖然趣味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趣味教學法的應用重視不足,教學觀念過于傳統,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依然停留在過去的照本宣科、機械傳授的教學狀態(tài),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的激勵不足,影響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同時,機械記憶、抄寫的學習模式,也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基于此,筆者認為:現代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立足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1 巧用多媒體,優(yōu)化語文教學形式。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迅猛發(fā)展,教育信息化儼然已經成為了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現代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形式,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整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借助多媒體手段音、形、色于一體的教學優(yōu)勢,促使小學語文課堂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實現趣味教學的目標。在多媒體輔助手段的支持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首先,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拼音教學中,借助一些趣味學習軟件。如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藍貓學拼音”學習軟件,優(yōu)化拼音、漢字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其次,巧用微課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整合微課視頻教學,借助微課針對性強、主題鮮明等特點,優(yōu)化語文課堂導入形式,突破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最終實現增強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的教學目標;
第三,善用影視資源,吸引學生注意力。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因其本身獨有的藝術性、感染力強等特點而備受小學生喜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時,可以將與之相關的影視資源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影視片段詮釋靜態(tài)的文字資料,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目的。
總的來講,在小學語文趣味課堂構建方面,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運用極其關鍵。小學語文教師要善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構建富有趣味性的語文教學課堂。
3.2 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增強課堂趣味性。構建趣味性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的應用,有效地改變過去機械傳授的教學模式,達到增強語文課堂趣味性的目的。
首先,故事教學法的應用。小學生對故事具有天然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巧妙地借助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如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整個課堂在故事中開始和結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其次,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讓學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角色,將文本資料用直觀的方式演繹出來。角色扮演法的應用,不僅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大樹與小苗的對話》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文中的問答,讓學生分別扮演大樹與小苗進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感受人物形象心理特點,語言特點等,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改變過去照本宣科的語文教學模式,通過趣味教學法的應用,優(yōu)化語文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