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懿蠡
“家風”一詞,最早見于西晉文學家潘岳的作品《家風詩》中。自述家族風尚,歌頌祖德、稱美家族傳統(tǒng)以自我勉勵。
每個家族都是遵守并傳承著自己的家風家訓。那我的“家風”是什么呢?這可能要從我爸爸追溯到我爺爺,以至我們家族的祖祖輩輩,從他們身上我領悟著什么是我們家族的家風家訓,而作為這個家族的新生力量,我該如何把自己家族的家風家訓傳承下去呢?那就讓我來說幾件事吧。
在我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一個人在玩膩了各種玩具之后,沒事干,閑得無聊,就在家里東尋西找,終于在廚房里找到了一個東西——苦瓜。吃苦嘛,吃苦,顧名思義,就是吃苦的東西。我把苦瓜切成小片兒,吃了下去。真苦,但是要吃苦就一定不能怕苦!我想。最后,一個苦瓜竟然被我吃光了!爸爸媽媽回到家知道情況后,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到這里,你應該知道我家的家風是什么了吧?雖然現(xiàn)在想自己“吃苦瓜”也會忍不住發(fā)笑,但那也是四歲的我對家風家訓的理解。
除了吃苦耐勞,誠實守信也是我家每個人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良好品德。記得在一次期中考試中,我的數(shù)學考了100分。拿回家給爸爸看時,讓他發(fā)現(xiàn)有一道題改錯了,老師多給了兩分。當即打電話告知老師更正了分數(shù),讓我從全班第一名下降為全班第二名。因此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高度贊揚。
正是因為爸爸當時的堅守讓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誠實,實事求是,不能為一時的利益而放棄自己所堅守的“信念”。后來,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耳濡目染下,我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我參加縣里舉行的作文競賽,獲得了一等獎。我參加學校舉行的朗誦比賽,也獲得了一等獎。
“少年強,則國強”對于一個大國是如此。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我要銘記歷史,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持續(xù)發(fā)光發(fā)熱。對于一個小家也是如此。
我要用自己的行動和力量來捍衛(wèi)并傳承我們家族的家風家訓。良好的家風家訓猶如一把尚方寶劍,我將手持寶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輔導老師:向衛(wèi)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