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清
說到每朝每代的開國元勛,韓信之于漢朝是絲毫無愧的,這位“能文能武”的無雙國士有著戰(zhàn)功顯赫的軍功簿。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迸c高功十分不相匹配的是韓信的悲慘結(jié)局,這為后世留下了無窮無盡的談資,韓信其人之性格、為人等也從來都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對韓信評價頗高且充滿同情的司馬遷曾說過:“假令韓信學(xué)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伴君如伴虎,更何況是伴在劉邦這樣的“老油子”身邊。韓信足智多謀,用兵打仗無人出其左右,可安邦定國后,一旦參與政治或身不由己地陷入政治游戲中時,淮陰侯甚至連及格的水平都無法達(dá)到!
韓信的死,大多被歸結(jié)于謀反之心。雖然有人替他叫屈,但在我看來,韓信有無二心,可能是搖擺不定的;至少不如李鴻章當(dāng)年在君臣忠義之間的選擇那么堅定?!顿Y治通鑒》記載:信初之國,行縣邑,陳兵出入。連巡視都要調(diào)動軍隊,可見韓信是要突出他的功績、要突出他高于眾人的,這樣一來,你想讓別人不懷疑都難。《周易》有語“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韓信是沒有做到的。
人的一生,無論走到哪一層,自覺圓滿駐足也好,蓄力繼續(xù)向上也罷,總得要看清自己的斤兩,還是低調(diào)謙虛行事為佳。韓信的結(jié)局,讓我想到其后五百年的另一人物——家中垂髫喜讀三國,品評其中人物,有些見解獨特,令我也覺愜意。可每一說到劉禪,還是認(rèn)為他天生愚鈍,智力不及常人,實是個小丑般的存在。但安樂公好端端地做了個五谷不分的傻子,有人養(yǎng)著,安度余生,何樂不為?僅僅從這一點上看,他們的后半生,劉禪活得比韓信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