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暉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化進程加快,帕金森病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明顯上升趨勢。該疾病的病理改變主要是由于中腦黑質(zhì)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變性死亡,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降低而發(fā)病[1]。目前,帕金森病的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環(huán)境、年齡老化等因素有關(guān)。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雙手顫抖、肌肉僵直、步態(tài)和姿勢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等。其中吞咽功能障礙有可能導致誤吸誤咽,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3]。對于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而言,開展積極有效的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十分必要。本研究對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筆者所在科2018年2月-2020年2月接收的80例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帕金森病組制定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合并吞咽功能障礙。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一般資料不完整。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4~84歲,平均(75.2±3.5)歲;病程5個月~3年,平均(1.5±0.5)年。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3~82歲,平均(75.4±3.3)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1.5±0.7)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呒覍倬獣圆⑼鈪⑴c本次研究,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根據(jù)吞咽功能(GUSS)評分對患者進行針對性飲食指導,注意進食速度。在患者飲食后注意做好口腔衛(wèi)生,每次進食后均需要接受口腔清潔,使用合適的漱口液,減少口腔潰瘍發(fā)生。接受健康教育指導,促使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礙的危害性,并告知患者配合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家屬正確處理嗆咳、窒息等意外情況[4]。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具體如下:(1)口咽肌肉放松訓練。每天對患者進行早、中、晚三次口腔肌肉訓練,10 min/次。通過對患者進行按摩、牽拉等手法,沿著口輪匝肌方向?qū)颊哌M行被動訓練,緩解患者肌肉緊張,降低肌張力,改善肌肉活動能力[5]。(2)唇舌運動訓練。每天指導患者主動展開唇舌運動,包括鼓腮、噘嘴、吹口哨、唇部夾物、頂腮、舌伸展等,2次/d,10 min/次。(3)冰刺訓練。使用冰棍對患者口輪匝肌、唇舌進行刺激,提高肌肉敏感性,改善患者肌肉運動能力,2次/d,10 min/次。(4)門德爾松吞咽訓練。采取門德爾松吞咽手法,訓練時讓患者空吞咽或者吞咽口水數(shù)次,再讓患者吞咽時舌抵觸硬腭,屏息,抬高喉部,再吞咽。2次/d,每次完成15~20個吞咽動作[6]。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護理滿意度及護理前后GUSS評分。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吞咽障礙消失、洼田飲水試驗評價1級;有效:患者吞咽障礙明顯改善,洼田飲水試驗評價2級;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diào)查表進行評價,分值0~100分,分值與護理滿意度呈正比。GUSS評分:無吞咽困難20分;輕微吞咽困難15~19分;中度吞咽困難10~14分;嚴重吞咽障礙0~9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觀察組護理后GUSS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GUSS、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分,(±s)]
表2 兩組GUSS、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分,(±s)]
組別 GUSS評分 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40) 13.49±2.75 15.60±1.27 78.98±2.43觀察組(n=40) 13.50±2.76 17.69±1.54 92.12±2.86 t值 0.016 6.622 22.144 P值 0.987 0.000 0.000
帕金森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群,以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步態(tài)和姿勢障礙為典型臨床表現(xiàn),還會出現(xiàn)吞咽功能障礙、構(gòu)音障礙等癥狀[7]。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吞咽功能障礙的原因尚未明確,但是導致運動功能改變的直接原因是黑質(zhì)分泌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多巴胺減少,從而使得自主運動時基底節(jié)功能受損[8]。
臨床上尚無特效藥治療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礙。通過早期篩查,發(fā)現(xiàn)并盡早干預可以促進吞咽功能的恢復。吞咽功能康復訓練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吞咽功能障礙[9-10],通過口咽肌肉放松訓練及唇舌運動訓練,早期降低了肌張力,也避免了晚期肌張力下降及肌肉萎縮、肌力下降。冰刺訓練誘發(fā)了咽部神經(jīng)沖動,建立了反射弧,從而觸發(fā)吞咽反射的神經(jīng)肌肉活動,利于感覺的恢復,促使吞咽反射形成并增強,并能防止吞咽肌群發(fā)生廢用性萎縮。門德爾松吞咽訓練有利于吞下口腔殘食,利于口腔清潔,同時通過空吞咽和吞咽口水刺激了口腔腺體分泌,誘發(fā)吞咽反射。這些訓練方法對帕金森病吞咽障礙患者的恢復起到積極作用。因吞咽功能的逐漸康復,從而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發(fā)生,逐漸保證了患者營養(yǎng)電解質(zhì)的攝入,從而保證訓練所需能量,維持了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11]。從而提高了治療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及吞咽功能評分。
吞咽功能康復訓練通過對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展開功能訓練,積極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該護理方式不僅能夠提升治療效果,還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促使患者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也不會對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產(chǎn)生較大不良反應[12-13]。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觀察組護理后GUSS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可提升治療效果,改善吞咽功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采取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有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并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