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華
慢性心衰指的是各種心血管疾病后期出現的慢性心臟病變,隨著病情的持續(xù)進展,多數患者會發(fā)展成為急性失代償性心衰,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我國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癥的發(fā)生率逐年增高[2]。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等均是誘發(fā)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病的重要因素。慢性心衰表現出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預后差的特點[3]。治療慢性心衰的關鍵是阻斷心室重塑,延緩心衰。當前臨床對慢性心衰多用ACEI類藥物及醛固酮拮抗劑治療[4]。對此,本研究對患者應用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治療,并將該方案的有效性及對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的影響進行探究。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的慢性心衰患者104例,進行本次研究。納入標準:(1)完善X線、心臟彩超等相關檢查,結合臨床確診為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咳嗽、氣短、胸悶、雙肺底濕啰音、水腫等表現[5]。(2)無肝、肺、腎等其他臟器功能障礙;(3)對本研究所涉及的治療藥物無禁忌者;(4)心動圖檢測顯示左室射血分數<45%。排除標準:(1)收縮壓不足90 mm Hg,心率不足60次/min的患者;(2)對本研究所涉藥物存在禁忌者;(3)慢阻肺患者;(4)存在肝、肺、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5)存在其他內分泌及感染性疾病者。依據藥物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組。對照組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性23例,年齡39~76歲,平均(54.6±2.8)歲,病程2~24年,平均(13.2±1.4)年;其中14例高血壓心臟病患,15例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11例,缺血性心肌病12例;心功能分級:31例Ⅲ級,21例Ⅳ級。研究組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38~77歲,平均(54.7±2.6)歲,病程3~24年,平均(13.1±1.2)年;其中13例高血壓心臟病患,14例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12例,缺血性心肌病13例;心功能分級:30例Ⅲ級,22例Ⅳ級。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患者及其家屬均悉知且簽字,同時通過了筆者所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治療。方法:確?;颊吣軌蝽槙澈粑?,及時有效的控制感染,并及時糾正機體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糾正患者呼吸衰竭,給氧氣支持,對患者應用肺腦合劑、利尿強心劑治療,治療時間為14 d[6]。
1.2.2 研究組 依那普利(馬來酸依那普利片,上海壽如松藥業(yè)泌陽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mg,批號:國藥準字H20143383)聯合螺內酯(螺內酯片,國藥集團武漢中聯四藥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g,批號:國藥準字H42020343)干預。方法:螺內酯,20~40 mg/d,每日晨服,1次/d;依那普利,10 mg/次,2次/d。持續(xù)治療2周后進行療效評價。
1.3.1 臨床療效 依據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狀況及臨床體征來評價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心衰癥狀完全消失,心功能為Ⅰ級或治療后心功能提升2級;有效:慢性心衰竭癥狀有所改善,治療后心功能較治療前提升1個等級,但達不到Ⅰ級;無效:慢性心衰癥狀及心功能級別均無明顯變化,甚至病情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患者6 min步行距離及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選一段平坦的直線距離,測定患者在6 min內的步行距離。LVEF水平用深圳邁瑞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多普勒超聲檢測。
1.3.3 患者氧化應激水平 評價指標包括丙二醛(MDA)、血漿抗氧化能力(AOA)及血漿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在患者藥物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分別采集患者6 ml晨空腹靜脈采血,加肝素抗凝處理后,低溫離心提取血漿,置于-86 ℃環(huán)境冷藏。用化學比色法檢測上述指標水平,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嚴格參照說明書操作。
1.3.4 患者的血氣指標水平 評價指標包括血氧飽和度(Sp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氧合指數(PaO2/FiO2),上述指標采用丹麥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型號:ABL90FLEX)檢測。在患者藥物干預前及療程結束后分別采集血液檢測上述指標。
研究數據通過SPSS 18.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藥物干預,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藥物干預前兩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及LVEF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藥物治療兩組上述指標水平均提升,且研究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及LVE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用藥干預前兩組患者血漿中AOA、MDA、GPx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兩組上述指標水平均改善,研究組患者MDA水平低于對照組,AOA、GPx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2 兩組步行距離及左心室射血分數對比 (±s)
表2 兩組步行距離及左心室射血分數對比 (±s)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n=52) 285.3±22.4 322.5±25.6 12.524 <0.05 41.2±3.5 48.6±14.5 13.265 <0.05研究組(n=52) 288.4±24.7 397.8±24.7 13.665 <0.05 41.4±3.7 55.7±14.3 14.118 <0.05 t值 1.256 14.958 1.339 15.031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6 min步行距離(m)LVEF(%)
表3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水平對比 (±s)
表3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水平對比 (±s)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52) 1.15±0.23 1.35±0.14 2.62±0.24 2.25±0.18 0.36±0.06 0.52±0.11研究組(n=52) 1.16±0.22 1.42±0.18 2.63±0.25 1.96±0.31 0.34±0.07 0.67±0.12 t值 1.201 12.054 1.102 13.652 1.211 13.24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AOA(mmol/L)MDA(nmol/ml)GPx(U/ml)
經用藥干預,兩組患者SpO2、PaO2、PaO2/FiO2水平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組患者PaO2、SpO2、PaO2/FiO2水平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 4。
慢性心衰患者會出現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激活,心肌收縮能力及射血分壓降低表現,從而會出現心率加快,呼吸頻率加大,呼吸困難等[7]。由于慢性心衰患者心臟排血量減少,使心臟負荷增加現象,從而引起左心室舒張壓及肺靜脈壓升高,肺部淤血滲入肺間質及肺泡當中,引起氧彌散性障礙、低氧血癥,出現呼吸困難,引起呼吸衰竭。慢性心衰持續(xù)發(fā)展會引起血氧滲出加大,引發(fā)氣管黏膜充血及水腫、氣道痙攣,分泌物聚積,堵塞氣管,大量二氧化碳在血管內潴留,引起呼吸衰竭。相關研究顯示,對慢性心衰者進行正性心肌藥物治療可促進心肌收縮,提升心肌收縮功能[8]。
表4 兩組血氣指標水平對比 (±s)
表4 兩組血氣指標水平對比 (±s)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52) 81.02±2.11 84.65±3.28 61.23±4.20 75.53±3.22 175.63±22.25 245.5±25.20研究組(n=52) 81.10±2.12 93.63±3.56 61.28±4.22 83.46±3.26 175.66±21.98 433.20±11.28 t值 1.255 11.228 1.628 14.215 1.228 14.2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SpO2(%)PaO2(mm Hg)PaO2/FiO2(mm Hg)
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藥效持久,可發(fā)揮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生成的作用,進而使血管緊張素I向Ⅱ轉換的過程得到抑制,同時抑制交感系統(tǒng),發(fā)揮降低心臟負荷、舒張心臟血管的效果。同時,依那普利還能對心室重塑進行抑制,使心臟的舒張功能提升[9]。螺內酯是醛固酮受體抑制劑,大量臨床研究證實,醛固酮可作為心力衰竭的獨立危險因素,醛固酮能夠對心室重構及心肌肥厚發(fā)揮介導作用,同時,血管緊張素Ⅱ不會使醛固酮的表達水平受影響。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治療,可改善患者心室重構、心肌功能及心室射血分數,增加患者步行距離,利于預后,且不會對患者血脂、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造成影響[10]。本研究中,藥物干預前兩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及LVEF無明顯差異(P>0.05),經治療研究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以及LVE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相一致。
大量研究實驗顯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與螺內酯聯合治療慢性心衰,可使患者的心臟功能得到顯著改善,且病死率明顯下降,且次兩類藥物聯合治療比單一用藥在防治心衰、逆轉心臟重構方面療效更顯著[11]。此外,其聯合治療還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毒副作用少等優(yōu)勢,在臨床療效方面與本研究結論一致。然而,其聯合治療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能明確,具有爭議[12]。當前臨床相關研究的重點在于,在依那普利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間慢性心衰治療藥物時,雖會生成抑制醛固酮,會使血中醛固酮水平降低,但會出現“醛固酮逃逸”,即治療初期會出現血醛固酮水平降低,但長期治療后可回升[13]。螺內酯可發(fā)揮拮抗醛固酮的作用,能使醛固酮的有害作用得到改善[14]。所以,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治療,可顯著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療效,促進病情逆轉。本研究中,經藥物干預,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要好于對照組(P<0.05),表明了研究組聯合治療方案在提升臨床療效方面的積極作用。
此次研究所涉及的氧化應激指標中,MDA屬于脂質的過氧化產物,能夠間接反映出ROS(活性氧,屬于含氧化學反應性化學物質)所引起的機體過氧化嚴重程度;GPx與AOA能反映機體的抗氧化能力[15]。本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用藥干預前兩組患者血漿中AOA、MDA、GPx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經治療兩組上述指標水平均改善,研究組患者MDA水平低于對照組,AOA、GPx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研究組聯合治療方案可降低機體MDA水平,還能提升GPx與AOA體內的累積,充分證實,出現了脂質過氧化的慢性心衰患者在用藥后,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得到回升,緩解了機體的過氧化狀態(tài)。即聯合治療方案使氧化應激水平得到降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獲得了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將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治療方案應用至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的同時還能調節(jié)患者氧化應激狀態(tài)及對血氣指標水平,可考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