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 曹超 甘晶
腎下盞結石是泌尿系結石中較為常見的類型,而對于不同直徑的腎下盞結石治療方式的選擇研究雖可見,但是研究差異也極為突出,尤其是對于2 cm以下結石的手術方式爭議較大[1-2],而超細腎鏡和輸尿管軟鏡作為其中應用較多的治療方式,其也是應用爭議極為顯著的兩類治療方式,有研究認為超細腎鏡的結石清除效果較好,但也有研究認為輸尿管軟鏡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結石清除效果也值得肯定[3-4]。鑒于上述爭議的存在,現(xiàn)就超細腎鏡和輸尿管軟鏡對腎下盞1.5~2 cm結石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與比較,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的90例腎下盞1.5~2 cm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jù)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A組(超細腎鏡組)45例和B組(輸尿管軟鏡組)45例。納入標準:20歲及以上;單側(cè)結石;結石直徑1.5~2.0 cm。排除標準:合并感染;合并其他泌尿系統(tǒng)疾??;哺乳期及妊娠期;既往進行排石治療;臨床資料不完整。A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23~68歲,平均(43.0±5.3)歲,結石直徑1.5~2.0 cm,平均(1.72±0.15)cm,病程1~4年,平均(1.82±0.26)年,左側(cè)25例,右側(cè)20例。B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23~67歲,平均(43.3±5.1)歲,結石直徑1.6~2.0 cm,平均(1.75±0.12)cm,病程1~5年,平均病程(1.86±0.23)年,左側(cè)26例,右側(cè)19例。兩組腎下盞結石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邔ρ芯恐橥?。
1.2.1 治療方法 A組采用超細腎鏡進行治療,患者全麻后于膀胱截石位下進行治療,膀胱鏡下逆行將輸尿管導管置入,建立人工腎積水,然后于俯臥位下以16G穿刺針進行穿刺,于穿刺點做4 mm左右切口,以超微經(jīng)皮腎鏡置入,并以200 μm鈥激光進行碎石,擊碎結石后以水沖出。B組則采用輸尿管軟鏡進行治療,患者全麻后于膀胱截石位下進行治療,斑馬導絲進行陰道,觀察腎盂病灶情況,將輸尿管硬鏡退出,并以軟鏡置入,探查病灶,以200 m鈥激光進行碎石,將大的碎塊采用取石籃取出,小碎塊術后自然排出。兩組患者的其他治療及干預均相同。比較兩組的結石清除率、手術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疼痛程度(VAS評分)及手術前后的應激激素與炎性因子。
1.2.2 檢測方法 于術前及術后1、3 d采集兩組的靜脈血標本進行檢測,將血標本離心,并取血清進行應激激素與炎性因子,應激激素指標為Cor及Ang-Ⅱ,炎性因子為TNF-α及hs-CRP,上述均以ELISA法進行定量檢測。
疼痛程度:以VAS評分標準為依據(jù)進行疼痛程度的評估,分別于術后12、24、48 h各評估1次,本標準范圍為0~10分,以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其中≤3分、4~6分及7~10分分別表示輕度、中度及重度疼痛[5]。
數(shù)據(jù)檢驗軟件為SPSS 21.0,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的結石清除率顯著高于B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B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結石清除率、手術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術后12 h A組的疼痛程度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及48 h兩組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間的VAS評分比較 例(%)
術前兩組的應激激素與炎性因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3 d兩組的應激激素與炎性因子先升后降,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腎下盞結石是臨床常見結石類型,而對于2 cm以下結石的治療研究眾多,也是治療方式研究爭議較大的結石類型。超細腎鏡和輸尿管軟鏡在腎下盞2 cm以下結石患者中的比較性研究多見,研究主要集中于對結石的清除效果、應用安全性及手術相關指標等方面,而上述方面的研究差異顯著[6-7]。有研究認為,超細腎鏡手術對于腎下盞的結石清除效果更好,相對于輸尿管軟鏡在結石位置的方便性更高,但也有研究認為,輸尿管軟鏡的創(chuàng)傷更為輕微,對于腎下盞結石的應用創(chuàng)傷可實現(xiàn)更大的控制效果,且其在并發(fā)癥控制方面更為具有優(yōu)勢,但也有研究顯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超細腎鏡治療的并發(fā)癥也實現(xiàn)了有效的控制[8-10]。鑒于上述兩類手術綜合效果研究存在的巨大爭議,對兩類手術方式更為細致全面的探究則尤為必要。
表3 兩組手術前后的應激激素與炎性因子比較 (±s)
表3 兩組手術前后的應激激素與炎性因子比較 (±s)
Cor(ng/ml) Ang-Ⅱ(ng/L) TNF-α(ng/ml) hs-CRP(mg/L)A組(n=45) 術前 210.23±22.56 46.76±5.12 1.21±0.13 5.01±0.63術后 1 d 283.63±25.76 61.32±8.10 1.87±0.17 13.21±1.65術后 3 d 256.76±23.99 57.63±7.32 1.70±0.16 10.15±1.50 B組(n=45) 術前 208.75±21.63 45.96±5.23 1.18±0.15 4.97±0.65術后 1 d 285.02±25.63 60.73±7.96 1.90±0.16 13.02±1.58術后 3 d 255.10±24.10 56.26±7.01 1.72±0.15 9.98±1.39術前兩組t值 0.317 0.733 1.013 0.296術前兩組P值 0.375 0.232 0.156 0.383術后1 d兩組t值 0.256 0.348 0.887 0.557術后1 d兩組P值 0.399 0.364 0.188 0.289術后3 d兩組t值 0.906 0.906 0.611 0.557術后3 d兩組P值 0.183 0.183 0.271 0.289組別 時間應激激素 炎性因子
本研究就超細腎鏡和輸尿管軟鏡對腎下盞1.5~2 cm結石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與比較,結果顯示,超細腎鏡和輸尿管軟鏡對腎下盞1.5~2 cm結石的治療效果進行全面比較,結果顯示,超細腎鏡治療在結石清除率及手術時間方面相對更好,而輸尿管軟鏡在并發(fā)癥控制方面效果更好,同時在術后12 h的疼痛控制方面也更為具有優(yōu)勢,但是術后24 h及48 h的疼痛控制方面則無明顯差異,說明兩類手術在不同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兩類手術圍術期的應激激素與炎性因子則無明顯差異,說明兩類手術對機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程度與不良應激無明顯差異,但是綜合其應用效果,超細腎鏡仍相對具有優(yōu)勢。分析原因,超細腎鏡對于腎下盞結石具有位置方面的優(yōu)勢,對于腎下盞較窄較長的結石具有更大的應用便利性[11-12],而輸尿管軟鏡對于本類結石的清除效果不佳,無法達到有效位置,因此超細腎鏡的手術時間及結石清除效果更好,而兩類手術對患者機體的各方面影響綜合導致的機體應激則反映出其機體創(chuàng)傷的差異微小[13-15],因此認為超細腎鏡的應用優(yōu)勢相對突出。綜上所述,超細腎鏡對腎下盞1.5~2 cm結石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輸尿管軟鏡,但其并發(fā)癥相對更高,兩類手術方式對機體造成的不良應激無明顯差異,認為超細腎鏡的應用價值相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