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加強德育常規(guī)管理,文章從加強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建立德育課程體系學知識、學校共青團、少先隊活動長見識、班主任工作滲透有常識、課外、校外活動與勞動教育增膽識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小學實行德育常識教育。
關鍵詞:小學德育;常識教育;德育途徑
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zhì)量的意見 》中提出要加強增長知識見識[1] 要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增長知識見識、培養(yǎng)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zhì)上下功夫。本文緊密圍繞“常識教育”,以“學知識、長見識、有常識、增膽識”四個維度為抓手對德育常識教育途徑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建立德育課程體系學知識
構建德育課程體系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學校應把德育常識教育管理轉化為德育課程學習,把常識教育管理融入學生的學科學習、活動游戲和校園生活。例如,學校環(huán)境常識教育的布置就是對學生無聲的熏陶,校園的景致、校道、樓梯間、電子屏、宣傳墻等都可以作為德育宣傳教育陣地;學科德育是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們結合本學科的德育元素開展常識教育;德育課程要將綜合實踐、道德課、班會作為德育常識教育的主渠道;校園活動中學生通過德育切身體驗;德育課程體系的教學是一種十分嚴密的活動,教師與學生有明確的常識教育目的、任務、內(nèi)容與一定的進度,同時要遵守一定的要求、制度與紀律,最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風尚。通過常識教育校本課程進行的德育,引導學生系統(tǒng)掌握文學、歷史、法律、生活、地理、安全、急救、科學等常識建立德育課程體系學知識。
二、學校共青團、少先隊活動長見識
學校德育常規(guī)管理要明確目標,根據(jù)學校的管理理念提出總的目標[2],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日常行為細化目標。如筆者學校德育管理的總目標是語言文明、行為有序。為了讓學生做到這個八個字,學校德育部門針對小學生的日常行 為規(guī)范把目標進一步細化,要求學生做到“六自覺”,如升旗儀式上自覺肅立,唱國歌;遇見客人自覺問好,講禮貌;水電公物自覺愛護,要節(jié)約;校園環(huán)境自覺維護,講衛(wèi)生;良好班 風自覺營造,要和諧;進入課堂自覺安靜,愛學習。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學校會把這些行為準則編成小兒歌,針對中年級的學生,學校把這些行為準則編成一個個故事,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學校會把這些行為準則形成日常行為檢查條例,讓學生去執(zhí)行和反饋。少先隊可以利用“紅領巾廣播”、宣傳窗、升旗儀式等形式進行行為規(guī)范教育。
三、班主任工作滲透有常識
“教師的人格素養(yǎng)是學生成長的源動力”[3]。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群體積極向上、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有著良好的教風,在學校形成良好的氛圍,這種氛圍一定會影響校園里的每一個學生。學校實施德育常規(guī)管理,首先就要努力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為此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師師德培訓課程,如禮儀課程教會教師如何穿衣著裝;溝通藝術課程教會教師如何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心理輔導課程教會教師如何處理特色學生和問題家長。班主任也是班的教育著和組織者,有計劃的組組織學生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并對學生的學習、勞動、課外活動和課余生活全面負責。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掘現(xiàn)有的社會資源,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各項德育常識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與愛心義賣、捐款活動、支援留守兒童、做植樹節(jié)環(huán)保倡議等等。最后根據(jù)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上學生們的發(fā)言討論作出科學的德育評估,以便教師能合理地安排接下來的德育工作。每學期組織一次大型研學旅行活動。1、自然資源,通過教育和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接觸,讓孩子們到自然界去發(fā)展和探索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魅力;2、知識科普,通過博物館、科技館提高青少年科學常識素養(yǎng);3、體驗考察,通過走進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走進蔬菜大棚,接受勞動教育;4、技能拓展,通過國防教育基地、軍營、優(yōu)質(zhì)大學校園、紅色教育基地、祭掃烈士陵園,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這些活動的開展拓展了德育常識教育空間,深化了德育常識教育的內(nèi)涵,將學校與家庭、社會緊密地系起來,充分發(fā)揮了德育網(wǎng)絡的教育功能。
四、課外、校外活動與勞動教育增膽識
課外、校外社會實踐活動這是生動活潑地向?qū)W生進行德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它不受教學計劃的限制,讓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自愿選擇參加,自主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制定并執(zhí)行一定的計劃與紀律,以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和處理人際關系。因此,通過開展學雷鋒、植樹節(jié)、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端午節(jié)、國慶節(jié)、春節(jié)節(jié)活動的途徑進行的德育常識教育,能符合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特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識別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相友愛、團結合作、紀律性與責任感等良好品德;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培養(yǎng)學生責任心的一種有效途徑;“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4]。勞動教育是學校常識教育的的重要途徑。通過勞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態(tài)度、習慣、意識、成果。進一步讓學生產(chǎn)生對勞動、科學與技術的興趣愛好,激發(fā)他們多勞動巨大的熱情與力量。杜威從實用主義立場出發(fā),主張"教育即生活",強調(diào)道德教育應貫穿于學校的全部生活中,要求學校社會生活化,將學校作為一種社會生活方式[5]。勞動教育使得學生思想與行為上的收到嚴峻磨煉,看到自己的才能和成果,培養(yǎng)勤儉、樸實、艱苦、頑強等好品德。所以,勞動在德育常識教育中有著特殊的功效,往往是使后進生發(fā)生根本轉折的一個重要途徑。
五、結論
自主教育和體驗教育的德育常識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動手。在實踐中學知識、長見識、有常識、增膽識,培養(yǎng)他們成為具有廣博知識、善于思考、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的新型人才,為促進我校的發(fā)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J]. 中國大學教學(3):11-13
[2]龐玉才.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學校目標管理思考[J]. 中小學管理, 2006(S2):8-9.
[3]孫鶴娟.學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4]任嘉慶, 張勇. 高校管理服務育人視閾下開展“勞育”探究[J]. 北京教育(高教), 2019(6).
[5]譚德禮. 從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38-140.
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十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