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我喜歡去那個世界,雖然陳舊,能遇見蜘蛛編織羅網(wǎng),但有許多個不同世紀(jì)的人,也不分種族、地域、身份……相安在這6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只有先來后到,不分精裝和平裝,在各自的位置上,等待著有緣人認領(lǐng)。有的藏在眾人身后,不屑于見人一面,甚或習(xí)慣了這種隱居生活。去舊書店像一次漫無目的的旅行。在未知的途中,將遇到什么樣的人物,或者事情?像探險一般,存在著未知。我總是去碰運氣。偶爾會有孩子穿梭在醬紅色的書柜間,并不尋找書,而只是在這里制造快樂的叫聲。他們弓著正在發(fā)芽的身體,在玩大人們遺忘的游戲:捉迷藏。被眾人困在底下的博爾赫斯,托著腮幫,盯著我這個后生,他的話語很少,少到?jīng)]有一個單詞,生怕打擾了孩子們的歡樂。
鄉(xiāng)鎮(zhèn)集市上,人來人往,每條舌頭飽含口水。鄉(xiāng)鎮(zhèn)叫做閃石。為何如此稱呼,或許是因這里曾有閃電擊中過巨石。穿紅色裙子的小女孩,大概十歲左右,非常醒目地出現(xiàn)在灰色的人群中。她開始像一朵映山紅,嬌艷欲滴,讓人著迷。爾后,卻變成了一株冬眠植物。如果你見到她躺在母親的懷中,你就一定想要去阻止那把剪刀。剪刀的背后勢力并不簡單,那是經(jīng)濟學(xué)——一寸頭發(fā)一寸金。這些烏黑的發(fā)絲曾經(jīng)追隨過小女孩,也曾風(fēng)中起舞,制造過大海的波浪。這一追就是十年。它們必然想活下去,而不想等待買發(fā)人雪亮的剪刀,爾后,被一條蛇皮袋吞沒。
誰還會一針一線編織一件毛衣呢?不會有了。因為作為手藝人討生活的母親這一代,都已經(jīng)蒼老了。而工業(yè)社會的使命就是替代這些手藝,換句話說,就是,讓手藝消失。這并不是危言聳聽。但是,人類也并不會完全順應(yīng)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現(xiàn)代社會規(guī)則??傆猩俨糠秩嗽趫允亍獔允卦嫉拿馈6皇菣C器用冷冰冰的鐵所制造的美。想起小時候,我喜歡翻抽屜,看看里面有沒有遺落的硬幣。往往,硬幣沒有。抽屜里卻總有一團團的毛線。有的是新買的,有的是拆掉的舊毛衣。一不小心,它們就滾落出來,從腳下滾到另一邊去。母親編織的夜晚,落滿灰塵。舊毛衣,在潮濕的衣柜里,比許多夢走得更遠。
我來自城市的河流中,或許是湘江,或許是錢塘江。我摸著石頭過河,而河水沒頂。我要去的地方并不著名。這時,父親忽然敲響了我的門。我們已經(jīng)很少說話。不是因為他天生黝黑,如鄰居所言的那樣,像剛從煤礦底下鉆出來似的。我知道真實的原因,是源于日復(fù)一日在太陽底下的勞作。而太陽在父親身上制造耀斑。他無怨無悔,黑色的尼龍褲腿上沾滿泥土。他滿臉憂傷。這令我不安。他終于開口說話,說母親去了天堂。除了這個消息,他沒給我其它任何安慰,轉(zhuǎn)身就離開了城市。留下從夢中醒來的我,將自己堅硬的外殼擊碎。我以為眼淚流盡了。沒有想到,它竟生生不息,不斷沖擊一個兒子內(nèi)心的堤壩,直至崩塌。
我來到河邊,撫摸水,它見我溫順如初,便報以清涼撫慰一顆懸浮著的心?;貞?,是因為走出了很遠,從幾公里到幾千公里。一陣水花打斷了回到童年的波段。是一群孩子在岸邊往水中跳躍,然后河流中開出一朵朵水花來。水花尖叫一陣,又縮回了母體。青石板上浣洗的母親們有操不完的心,她們一心三用,一顆心在衣服上,一顆心在棒槌上,一顆心在河流中。河流對岸隔著一條田壟,那里生長稻子,爾后長出沉甸甸的金黃,搖曳著父輩們饑餓的眼睛。我不可能再挽起褲腿,以鐮刀割掉一棵棵稻子,收獲秋實。不能再回到過去了。有另一批孩子將替代我,投向河流的懷抱,然后讓母親放開喉嚨,以一些威脅的語言約束孩子的膽大妄為。對岸的稻子已經(jīng)成熟,孩子潛游在水底……
無法睡去的夜晚,是大腦在不停運轉(zhuǎn),還是眼睛不肯閉上?像載著空油箱來到加油站,是出于慣性,還是青春期綜合癥的正常反應(yīng)?嘴唇說不清楚為什么,而心里漩渦翻轉(zhuǎn)。由此,耳朵越來越敏感。房間里蛐蛐的叫聲敲擊著耳膜。荷塘里的蛙鳴掛在耳朵上,是無數(shù)只打鳴的鬧鐘。如果青蛙能夠懂得禮數(shù),它們就會閉上嘴巴。四書五經(jīng)在它們面前有何用處?我只好將腦袋里的木棉樹派遣出來,它像一種鎮(zhèn)靜劑,注射在我體內(nèi)。然后,我翻翻身,假裝睡去。
在閣樓里,爺爺留下的瓷器,生出了苔蘚般的塵埃。它們比爺爺?shù)哪昙o(jì)更老,物比人的命長啊,但也會壽終正寢。它們直愣愣地立在角落里,一言不發(fā),而一群青色的蝴蝶,似乎還想飛走,雖然它們也已灰塵滿面。上閣樓需要攀爬二十級階梯,母親踩著細碎的步伐,于是木板裝模作樣,咯吱咯吱喊疼。是什么令她想起了這些瓷器?昔日的糖果,晾曬的蘿卜干、葵花籽……我還沒有問及,瓷器們就鉆進了母親的懷里,它們更像她的孩子,安靜、乖巧,而我已學(xué)會奔跑,讓母親操碎了心。不久,瓷器們在母親的帶領(lǐng)下,一個一個來到了溪邊,母親用毛巾擦拭,每一件瓷器都變回了老樣子。
公共電話亭,已經(jīng)被淡忘了,而新世紀(jì)的孩子可能沒有見過。我永遠記得一個午后,在某個城市馬路邊的公用電話,一直在嘶叫,像一個鐵匠用錘子敲打鐵塊。而我正經(jīng)過此地,不知道該不該去接通。我朝四周看去,之前使用過的人早已離開。他肯定還有很多生活的內(nèi)容沒有交代清楚,抑或另一個人還想說些什么,就已經(jīng)被掛斷。一個人心懷期待地撥通一串?dāng)?shù)字,一個人心安理得地離開。這個世界里只剩下嘶叫的電話。它像一塊磁鐵把我吸引過去。我知道有很多選擇,但我仍走向了它,卻又并沒有去接通。這多少有點遺憾,我不知道電話里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