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婉娜 葉海輝
2020年的寒假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假期,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各地積極開展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學生們長時間地“宅”家學習容易造成體能和免疫力下降、視力不良上升、心理情緒失衡等問題。為此,停課不停練,廣大體育教師紛紛參與這場疫情下的線上教學,開發(fā)制作出很多微課,指導學生居家鍛煉。但縱觀這些微課及后期的調查反饋,多數(shù)教師只是將日常體育課堂教學直接移植,變成微課呈現(xiàn),沒有結合“居家”鍛煉特性,加之體育學科的線上教學與線下實際教學,兩者呈現(xiàn)方式不盡相同,如此照搬,不僅不符合網(wǎng)絡教學需求,也不利于學生居家長期體育鍛煉。因此,筆者根據(jù)居家體育鍛煉微課開發(fā)設計、拍攝制作的經驗,整理居家體育微課設計的一些想法,以供各位教師參考和借鑒。
1.場地小:居家鍛煉場所不像室外活動場地,多以客廳、臥室、陽臺、走廊等狹小場地為主,活動范圍十分有限,無法開展群體性的大范圍運動,多以個人和家庭為單位。因此,設計的鍛煉應多在2~10平方米的微小場地進行,以基本滿足普通家庭的鍛煉條件。
2.器材少:多數(shù)家庭缺少常規(guī)體育器材,如籃球、排球、啞鈴等,這限制了運動內容和練習方法的選擇,為此,建議微課多采用無器材的徒手練習為主,家庭常見的生活物品為輔助器材,如椅子、書包、水瓶、地墊等物品。
3.無指導:居家使得學生脫離在校時體育教師的及時引導和監(jiān)督,全憑學生個人自覺和喜好,在無人指導引領的情況下,學生對正確有效的鍛煉方法缺少認識,無從下手或不得其法。因此微課呈現(xiàn)的練習方法要簡單易行,語言講解要通俗易懂,動作示范要清晰到位。
1.學科性:體育學科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教學手段,因此微課設計要更注重實踐性和活動性;與此同時,鍛煉內容的安排要符合人體運動生理規(guī)律,按體育課的基本結構,即準備部分、基本部分、放松部分“鍛煉三部曲”來設計。區(qū)別于文化課程固定的一節(jié)課40分鐘或45分鐘,每次體育鍛煉最好控制在20~30分鐘,運動強度達到心率每分鐘130~150次為宜,以邊運動邊說話,微微出汗,臉紅為判斷,以此體現(xiàn)體育鍛煉的科學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針對性:體育微課的應用對象主要為中小學生,在年齡、性別、學習能力、運動基礎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因此主題和內容的選擇不能單一,要與不同學段學生的運動需求和差異水平緊密結合并進行優(yōu)化,要選擇多種多樣、難度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針對性地分層次設計內容教學。如俯臥撐練習,在標準動作基礎上,可調整為寬肩、窄肩、高位、低位、跪姿俯臥撐,也可是俯撐拍肩、跪撐拍肩等動作,另在練習組次數(shù)的安排上,也要根據(jù)學生能力來制定。對于即將到來的中考體育,可以為初三學生設計中考體育項目的技術教學和體能練習。
3.易操作性:由于居家場地器材限制的特殊性,居家微課設計使用的器材盡量選用家里隨處可見的生活學習用品,就地取材,如用書包、礦泉水瓶替代啞鈴,報紙或廢舊紙張揉成紙球,餐桌椅作為支撐器材,小物件作為擲準游戲的道具等。當然設計的內容也要盡量簡單,一目了然,容易實行,易于操作,并且能幫助練習者掌握正確實用的鍛煉方法,有效解決體育運動方面的需求。
體育運動的項目和內容非常之多,為了更好設計,方便操作,主要從體能、技術、游戲、保健四類進行設計。
1.體能類:體能是一切體育運動的基礎和核心,良好的身體素質對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大有助益,受居家條件限制,體能練習應為首選。因此微課主要圍繞發(fā)展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基本身體素質展開設計,以促進中小學生的體質提升和健康成長。如我們用俯撐擲準、俯撐移物、俯撐行走等方法來發(fā)展上肢力量;溫州市瑞安外國語學校的董瑜老師巧用“臺階訓練法”,有效引導學生在小場地完成間歇性耐力訓練,促進學生的耐力發(fā)展。
2.技術類:運動技術是身體鍛煉的基礎,也是運動能力的核心。根據(jù)中小學生體育教材,結合居家鍛煉的特點,建議選用田徑、體操、球類、武術四類為宜,再將一些對場地器材有要求或者動作難度較大的項目,如跳高、跳遠、足球踢球射門、器械體操等技術項目合理剔除,有選擇地設計如田徑類中的耐久跑、立定跳遠、雙手前擲實心球等;體操類的國頒廣播操、自編操、肩肘倒立、跳繩等;球類中籃足球的球性練習;武術類的五步拳、武術操、少年拳等內容,豐富微課內涵的同時,利于學生查漏補缺,鞏固強化。
3.游戲類:游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自主參與的習慣,又能在過程中放松身心,減少長期居家所帶來的消極情緒,因此微課設計應涵蓋新穎有趣、合作互動的多種形式的游戲內容。如我們制作的“居家趣味小游戲”系列微課,設計的頂物競走、跳格猜拳、彈無虛發(fā)等游戲,巧用家庭小物件,讓學生愉悅身心的同時,還能和父母一起玩起來、動起來,增進親子間的交流與感情,促進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的和睦。
4.保健類:疫情期間,長期居家,目前最為擔心的是學生們一直和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等電子產品密切接觸,且長時間地伏案學習,多坐少動,多少會對眼睛、頸椎、肩膀、腰椎等身體部位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居家體育微課設計還應融入相關的保健類內容。如在《居家鍛煉 健康戰(zhàn)疫》微課中的“每日一技”環(huán)節(jié),設計的視力操、手指操、保護頸肩腰等練習,能緩解身體酸痛,預防疾病產生,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保健習慣。
基于人體運動生理規(guī)律,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的結構特征,居家體育微課應與常規(guī)體育課程的結構相一致,采用“三段式”進行完整設計。
1.準備部分:準備活動能幫助人體克服生理惰性,激活機體神經、內臟器官、肌肉、關節(jié)等活力,預防運動損傷。居家鍛煉的準備活動考慮場地特點,以徒手關節(jié)操、原地慢跑、開合跳、高抬腿、模擬跳繩等原地性活動為主,再結合一些熱身韻律操,幫助學生小范圍內充分熱身。
2.基本部分:作為居家體育微課的核心,這是身體鍛煉最重要的內容,主要結合學生運動鍛煉需求,結合前面“居家體育鍛煉微課的內容設計”中的體能類、技能類、游戲類、保健類四大類鍛煉內容,盡量做到有選擇性、針對性地設計,使微課對居家鍛煉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真正達到鍛煉身體、調節(jié)心理的目的。
3.放松部分:鍛煉后的放松活動以靜力性拉伸、動態(tài)按摩、放松操、瑜伽等形式進行,能使人體從劇烈運動中逐漸走向安靜狀態(tài),有利于消除疲勞,避免不良反應。
4.作業(yè)布置
(1)課堂作業(yè):微課基本部分以示范展示鍛煉的方法手段為主,需要學生在課上模仿跟做,基本掌握動作的練習方法,在課后要進行一定組次的延續(xù)和補充練習,方能達到發(fā)展體能、鞏固動作的目的。
(2)拓展作業(yè):鼓勵學生將教師分享的多種鍛煉手法,在課余自行動手、動腦、動體進行組合變通運用,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觀能動性“自產自練”,讓思維也參與進來,讓居家鍛煉從“要我練”轉變?yōu)椤拔乙殹薄?/p>
針對居家鍛煉受眾的多面性,體育微課不僅要設計固定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整鍛煉課程,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練習者系統(tǒng)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還應設計開發(fā)一些短小精悍的模塊練習內容,選用健身小妙招、小處方、小知識等簡單有趣實用的內容,讓學生在較短的碎片時間自主選擇、自主學習地進行嘗試。
如制作介紹發(fā)展上肢力量、軀干力量、下肢力量、綜合體能的練習方法微課,時長在2~5分鐘,學生可以結合自身需要有針對性地選做;又如制作“家庭趣味游戲”微課,讓全家男女老少同玩同樂,其樂融融,營造歡樂幸福的家庭氛圍;再如利用家庭生活物品制作簡易體育器材的分享小環(huán)節(jié),既補充居家鍛煉器材,又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總而言之,居家體育微課不僅要有相對固定的完整結構,以保證居家鍛煉持續(xù)性、系統(tǒng)性、有效性,也要輔以精致多彩的模塊結構,體現(xiàn)微課的趣味性、多樣性、獨特性,如此,設計的微課才能骨肉豐滿,內外兼修,“美貌”與“智慧”并重。
在當前“疫”風下,體育教師搖身變?yōu)獒斸斦n堂、騰訊課堂等平臺的“常駐嘉賓”,成為直播、錄播的“網(wǎng)課高手”,將居家體育鍛煉微課推到了線上教學浪潮的前端,學校教育也瞬間進入全面教育信息化時代。為了更合理地設計微課,使線上教學成為學生喜愛的新型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優(yōu)質體育學習資源,讓學生真正地“宅”家動起來、練起來、強起來。讓我們立足于鍛煉環(huán)境從操場到“家”的轉移,從此次疫情下的居家體育微課設計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制作實施,總結反思,積累經驗,收獲成果,為日后的線上體育教學打好基礎,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新時代的體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