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鏑/鞍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自2019年年初,位于東北遼寧省鞍山市的市民對于所在地鞍山增長了深刻的印象,即“四產融合”或者“四產融和一體化”。何謂“四產融合”?它是怎樣的一個城市符號?它的提出對于鞍山市的城市形象建構、對于鞍山市民的城市身份認同有何種影響?文章試從解讀“四產融合”的內涵出發(fā),以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以下簡稱《跑男》)的影像敘事方式為傳播媒介,針對鞍山城市形象建設,身份認同與重塑問題進行探究。
鞍山是我國東北地區(qū)最大的鋼鐵工業(yè)城市,位于遼寧省,因市區(qū)南部有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也被譽為鋼都。全市占地總面積9252.35平方千米,分為四個區(qū)、一個縣、一個縣級市,常住人口344.8萬人。鞍山歷史悠久,礦產資源豐富,盛產岫玉,有世界第一大玉佛,所以被稱為“中國玉都”。鞍山又被譽為有五大旅游品牌的城市,即世界第一大玉佛、亞洲著名溫泉“湯崗子”、國家名勝“千山”、中華寶玉之都、東北鋼鐵之都。(王啟凡,2019)
近年來,相較于全國各省市、地區(qū)城市建設的迅猛發(fā)展,鞍山在城市認知程度上被忽略,或者被貼上了地域偏見的標簽,導致鞍山城市文化形象的構建不能廣為全國民眾所熟知,鞍山市民對所屬城市的身份認同也有待提高。為此,鞍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長遠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要打造鞍山包括經濟、文化、宣傳、教育、工業(yè)體系、農林體系、道路交通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建設,樹立良好規(guī)范的文化城市形象意識。
自2019年年初以來,鞍山市大力提倡將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四個產業(yè)一體化發(fā)展,并成功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和體育賽事。目的在于豐富人民群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充分激發(fā)城市活力和消費潛力,打造城市融合經濟體,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進而為鞍山打造高質量振興發(fā)展的城市品牌新形象。在鞍山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上,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四個產業(yè)一體化發(fā)展又被注入新的內涵——“四產融合”,通過文化、旅游、體育、健康四個產業(yè)互融互通、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城市融合經濟體的未來發(fā)展宏偉藍圖。
影像敘事是指用鏡頭之間的組合來講述事件內容的敘事關系,將事件敘述完整,使受眾在觀影時感同身受,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也因此達成。蘇聯蒙太奇理論和歐洲紀實主義影像理論的誕生促進了影像敘事的拍攝與表達的層次。完整的影像敘事結構分為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六大要素,它們共同構成了敘事整體。(許佩瑤,2019)
影視媒介被認為是所有話語的超級意識形態(tài),如何借助影像媒介的表達方式來表達它所展示的內容的完整性,進而更好地吸引不同年齡層次、社會背景和文化水平的受眾群體十分關鍵。在媒介傳播背景下,運用影像傳播的方式將時代印記與受眾的審美與認知有機整合在一起,影像敘事的傳播功能被最大限度的運用。簡而言之,如果影像作品想讓受眾在單位時間內更好地理解故事傳達的根本訴求點,理清故事架構,那么,清晰的敘事方式是表現核心。因此,綜合利用影像素材,從拍攝角度、構圖景別、畫面色彩、音樂搭配等要素有機結合更能體現人物塑造、敘事表現的情感力度,提升影像內在的審美意義。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迅猛與城市化問題的凸顯,為了避免城市標簽化和人為的刻板印象,還原城市建設進程中的本來面目,每座城市都在積極探索與尋求構建城市文化認同的路徑。(黃曉菲,2019)影視作品嘗試用更加平實的影像敘事方式來思考人與城市之間的身份認同關系,彰顯城市形象的文化表達。最常見的影像敘事方式應屬城市宣傳紀錄片和地方綜藝節(jié)目這兩種更加平民化的影像媒介。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衛(wèi)視根據韓國綜藝節(jié)目Running Man為制作原型,結合中國的本土化國情創(chuàng)辦的一檔大型明星真人秀綜藝節(jié)目。欄目以中國各地的人文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為基礎,融入大量名勝古跡與城市標志性建筑物,邀請眾多明星參加實地平民化場景的拍攝。(宋飛,2017)《跑男》節(jié)目一經播出就在眾多綜藝欄目中脫穎而出,究其原因,除了集聚明星人物、真實親民的競技項目、獨具匠心的城市營銷策略等外部力量作用,更有多機位無死角、一人一機跟拍等多元化拍攝模式的內部助力。《跑男》借鑒了許多電影手法,采取了插敘、倒敘等多種影像敘事方式,在后期制作上多處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法,將節(jié)目中各種音效、擬音、音樂、解說、同期聲等聽覺效果與圖像、動畫、字幕結合起來,剪輯成一個邏輯關系清晰,敘事結構扣人心弦的電視電影。(宋飛,2017)在視聽和敘事方式兩條并行主線上滿足現代觀眾的心理需求和審美需求的同時,《跑男》這檔節(jié)目呈現給觀眾更多的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這種精神價值正是塑造城市新形象與城市文明建設所需求的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
201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鞍鋼建廠70周年。鞍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產融合一體化”發(fā)展戰(zhàn)略,確立了把文化、旅游、體育、健康產業(yè)作為城市轉型升級、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主攻方向,著力打造中國北方重要旅游休閑目的地城市的工作目標。作為新中國鋼鐵工業(yè)的搖籃、有著“共和國鋼都”美譽的鞍山,不僅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還是一座英雄模范、名人名家輩出的城市。鞍山人這種無私奉獻、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拼爭的精神也正是“跑男精神”的核心,所以,這個時候選擇在鞍鋼錄制第二期跑男,將“四產融和”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通過影像敘事的媒介方式表達出來,對于重塑鞍山形象具有獨到的意義。
在鞍山,有很多子承父業(yè)的“鋼二代”與“鋼三代”,本期《跑男》的錄制大部分拍攝現場設在了鞍鋼,采用了鞍鋼內部的大型道具配合游戲,在游戲環(huán)節(jié)的內容設置與搭建上別出心裁。對于兄弟團和嘉賓團成員,采取了多機位跟拍的紀錄片的拍攝模式,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明星最真實的一舉一動。全場內還安排多個固定機位攝像機,并調動了無人機進行航拍攝像,力爭使觀眾不錯過任何精彩的細節(jié)。另外,這一期的《跑男》主題是通過35對父子之間的對決,展現出偉大的父愛,倡導人們大聲說出對父母的愛。作為土生土長的鞍山人,演員王彥霖充分發(fā)揮了東北人熱情好客的特質,一開場就喊出“鞍山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充滿向上力量。通過這些共同從事鋼鐵行業(yè)的父子們的參與,向觀眾傳遞他們?yōu)榘吧戒撹F事業(yè)努力奉獻的赤子情懷。
《跑男》的錄制與播出也促進了鞍山市的經濟效益。兄弟團成員明星們不僅充分體驗了鞍山的美食、美景、獨特的地域文化,也被鞍山這座美麗的城市深深吸引。節(jié)目播出后,作為節(jié)目的拍攝地點之一的一家烤串店客流量是平時的好幾倍,不僅吸引了大量鞍山人,還有慕名而來的外地粉絲。他們除了想親自體驗《跑男》現場,更想嘗一嘗鞍山烤串的味道。鞍山人民的城市身份認同也因此得到重塑與提升。
塑造城市新形象與城市文明建設所需求的核心力量與倡導無私奉獻、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拼爭的“跑男精神”相得益彰。電視綜藝節(jié)目《奔跑吧兄弟》第二期以影像敘事為傳播途徑,將鞍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產融和”發(fā)展戰(zhàn)略與鞍山地區(qū)的地域與文化特點有機結合,對于在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大背景下,打造鞍山城市品牌,創(chuàng)建城市新文明,重塑民眾身份認同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