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波 王恒武 陳夫軍
原發(fā)性肝癌伴門靜脈癌栓發(fā)生率有上升趨勢,且其腫瘤生物學特性強,易發(fā)生肝外侵襲,并發(fā)門靜脈高壓,導致消化道出血或肝衰竭,引起死亡[1]。肝切除聯(lián)合門靜脈取栓術后復發(fā)和并發(fā)癥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患者預后仍不甚樂觀[2]。因而,優(yōu)化手術方案,改善患者預后備受臨床關注,既往多認為腫瘤分期和分化程度等腫瘤病理特征直接影響預后[3],但缺乏對患者預后因素綜合分析,故開展本研究。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新沂市中醫(yī)院原發(fā)性肝癌伴門靜脈癌栓患者86例。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測[4],且在超聲下可見門靜脈內充盈或半充盈低回聲;②均接受原發(fā)性肝癌切除術聯(lián)合肝斷面取栓術。排除標準:①心肺功能嚴重不全者;②病歷資料不全或拒絕參與者。
以患者死亡為隨訪終點,記錄術后2年總生存率。所有腫瘤病理資料和實驗室指標數(shù)據均以術前檢查結果為準,以患者死亡為不良預后,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原發(fā)性肝癌伴門靜脈癌栓患者不良預后影響因素,構建預測模型。
以SPSS 20.0錄入,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以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評估預測模型的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6例患者中,死亡18例,存活68例(79.07%)。死亡組男11例,女7例,年齡32~64歲,平均(43.16±7.88)歲,Child-Pugh分級A級12例,B級6例。對照組男40例,女28例,年齡31~65歲,平均(44.96±8.03)歲,Child-Pugh分級A級45例,B級23例。兩組患者Child-Pugh分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病理資料比較見表1。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見表2。
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Child-Pugh分級、腫瘤直徑、腫瘤分期及Alb與預后相關(P<0.05)。見表3。
建立判斷不良預后的術前預測模型,對獨立因素賦值:X1=Child-Pugh分級,X2=腫瘤直徑,X3=腫瘤分期,X4=Alb?;颊哳A后Y=1.682X1+2.279X2+1.231X3-0.712X4。ROC分析顯示腫瘤直徑、Alb判斷不良預后的AUC分別為0.714、0.752,最佳截斷值分別為5.25 cm、27.50 g/L。對影響因素賦分,見表4,并根據賦分結果納入預后模型,以患者預后模型Y得分為檢驗變量,以患者預后為狀態(tài)變量,進一步行ROC分析,顯示術前預測模型判斷預后的AUC為0.810,最佳截斷值為7.500分。
表1 兩組患者腫瘤病理資料比較[例(%)]
表2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表3 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
表4 患者預后影響因素賦分
門靜脈癌栓與肝癌血管侵犯程度、生長速度相關,門靜脈癌栓的形成還可能導致癌細胞隨門脈系統(tǒng)發(fā)生微轉移,Child-Pugh分級能全面反映肝臟儲備功能,隨著患者肝功能持續(xù)惡化,增加門靜脈高壓和上消化道出血風險,進而增加死亡概率[5,6]。Chan等[7]報道Child-Pugh分級與患者預后具有顯著相關性。
Pokhrel等[8]報道,腫瘤直徑超過5.75 cm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不良預后風險增加1.588倍。郭曉迪等[9]報道,原發(fā)性肝癌腫瘤直徑與腫瘤血管生長速度相關。但腫瘤直徑>5.25 cm時,應充分考慮腫瘤病理特點和肝功能水平,以優(yōu)化手術方案,改善預后。腫瘤生長可導致機體能量消耗,進而增加營養(yǎng)不良風險,因而Alb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腫瘤病理[10]。Oladapo等[11]認為Alb可抑制Rb磷酸化,并降低p57水平,達到抑制腫瘤增殖效果。隨著腫瘤進展,腫瘤浸潤深度和直徑逐漸增加。本研究建立術前判斷患者預后的預測模型,結果顯示其預測預后的AUC達0.810,提示預測模型對判斷預后具有較高的準確性,這對于指導臨床,優(yōu)化手術時機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肝癌伴門靜脈癌栓預后與腫瘤直徑、肝功能及Alb水平相關,術前監(jiān)測Alb與腫瘤病理特點可為優(yōu)化手術方案提供參考,以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