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雨
《祭侄文稿》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別稱顏魯公)的一個草稿,盡管有大量涂抹之處,卻歷來被譽為“行書第二”,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相媲美。
在中國書法歷史上,顏真卿可以說是王羲之后聲望最大的書法家。蘇軾曾說:“詩至于杜子美,書至于顏魯公?!?/p>
《祭侄文稿》現(xiàn)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縱28.3厘米,橫75.5厘米,與蘇軾的《寒食帖》、趙干的《江行初雪圖》一起,被稱為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鎮(zhèn)院之寶。
《祭侄文稿》寫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宋元以前保留的書畫真跡不多,歷經(jīng)戰(zhàn)亂還能流傳至今的書畫基本上都是稀世珍寶。
由于書畫都是在紙或絹上繪制的,所謂“紙壽千年、絹壽八百”,相比玉器等耐貯存的文物,書畫的生命極其脆弱,光線、濕度、微生物等都可能給書畫帶來一定的損壞。
正是由于這種珍貴性,從1984年起,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陸續(xù)精選出70件書畫名作列為限展品,規(guī)定每次最多僅能展出42天,展出后須“休息”三年以上,《祭侄文稿》也在其中。
很多人說,這種文物是“展出一次,傷害一次”。
許多練習(xí)書法的人,都是從顏真卿工整的楷書字帖開始臨摹,但聞名天下的《祭侄文稿》,卻是一篇飽含悲痛、一氣呵成的文章。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河北多郡在短短時間內(nèi)紛紛瓦解,顏真卿和堂兄顏杲卿一門忠烈,奮起反抗叛軍。顏杲卿駐守常山郡,顏真卿駐守平原郡,兄弟二人遙相呼應(yīng),牽制住一部分叛軍力量。為了助父平叛,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常常往來兩郡之間聯(lián)絡(luò)。
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叛軍史思明攻陷常山郡,顏季明被叛軍斬首,顏杲卿也遭安祿山殘忍殺害。“令縛于中橋南頭從西第二柱,節(jié)解之,比至氣絕,大罵不息?!卑彩分畞y中,顏氏一門有30余人遇害。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顏真卿終于有機會派人到河北尋找堂兄和侄子的遺骸,最后只尋得顏季明的頭骨和顏杲卿的部分尸骨。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顏真卿寫下這篇遲來的《祭侄文稿》。
祭文開始,顏真卿敘述個人的身份和侄子生前狀況,文字節(jié)奏平緩,筆墨也比較清淡,轉(zhuǎn)入正題之后,字形變大、筆畫變粗,用墨也開始濃了起來。
祭文寫道,侄子從小就很出眾,正期望做個好官??烧l曾想安祿山、史思明起兵造反,他們兄弟極力抗敵奪回土門,急挫叛賊的威風(fēng),可是卻因賊臣擁兵不救,讓常山郡成為孤城。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通篇作品,顏真卿在“父陷子死”四個字筆墨最重。他質(zhì)問蒼天:“是誰制造了這場災(zāi)難讓你遭遇如此殘害,再多的軀體哪能贖回你的真身!”
“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撫念摧切,震悼心顏?!鳖佌媲鋵懙酵鲋兜摹笆讬隆保ǚ蓬^骨的棺)在三年后才被收得歸葬,短短幾行里改了又改,“嗚呼哀哉”,都是用草書連寫。
最后,顏真卿告慰亡侄:“再等一個好的日子,再選擇一塊好的墓地埋葬你,你的靈魂如果還能知道這一切,請不要埋怨在這里長久做客。”文字如江河一般傾瀉而下。
《祭侄文稿》一共25列,230字。由于情感激越,這些文字時疏時密,墨色有重有輕,甚至有“枯筆”的痕跡。顏真卿長期積累的書法功力在悲壯的情緒下?lián)]灑而出,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元朝書法家鮮于樞說:“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h3>千年珍寶:人品與字品融為一體
顏真卿的書法風(fēng)格強勁雄渾,而顏真卿本人的個性也剛直耿介。唐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也就是在《祭侄文稿》寫就的26年后,顏真卿被派去勸和叛將李希烈,因?qū)掖螌幩啦唤刀焕账?,享?6歲。
唐德宗詔曰:“器質(zhì)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p>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北宋中期之后,顏真卿的書法得到文人的極高贊譽,甚至推崇為神品。歐陽修就極力推崇顏真卿:“斯人忠義出于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zhèn)?,有似其為人?!?/p>
這一時期,人們傾慕顏真卿的書法技藝,更是把顏真卿當(dāng)成了道德楷模,贊揚顏真卿個性的堅貞不屈,還興起了對顏真卿的修廟祭祀活動。
在皇室,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被收藏于宋宣和內(nèi)府;在民間,很多顏真卿的書法作品被整理出來,顏真卿的書法真跡成為收藏家追逐的目標(biāo)。及至南宋,甚至還出現(xiàn)了偽造顏真卿書法作品的現(xiàn)象。
高超的書法技藝與深厚的情感,加上顏真卿本人的剛烈氣節(jié),都賦予《祭侄文稿》無上的魅力,成為家喻戶曉的“天下行書第二”。
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早已不知所在的情況下,保存尚好的《祭侄文稿》,就顯得彌足珍貴。
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霜,《祭侄文稿》這幅充滿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的書法作品,仍然有機會被人們所觀賞,實在是整個人類的幸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