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芹,陳 娟,劉 成,嚴丹丹
(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江蘇 南通 226500)
急性腦卒中是腦血管系統(tǒng)常見急危重癥,具有高致殘率、高致死率的特點[1,2]。靜脈溶栓能夠疏通閉塞血管、恢復腦組織血供、抑制腦組織缺血壞死,治療急性腦卒中效果值得肯定[3]。但有明確的治療“時間窗”限制,這對預檢評估、流程管理、護理效率是一個極大的考驗[4,5]。NIHSS是評估卒中嚴重程度及預后的有效量表,靈敏度、特異度在85%~92%之間[6]。根據(jù)病情實施分級護理是優(yōu)質護理的一個發(fā)展方向,基于NIHSS評分將患者分組,配備不同層級的護理人員,實施差異性的護理干預,能合理利用護理資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本文主要分析基于NIHSS評分指引下的分層護理干預在搶救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國缺血性腦血管血管內(nèi)介入診療指南2015》[8]診斷標準、有明確溶栓治療指征、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超過溶栓治療時間窗者。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齡42~73歲。根據(jù)救治時間分為對照組(2018年7~12月)56例和試驗組(2019年1~7月)6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兩組均給予靜脈溶栓治療,對照組給予包括預檢分診、救治單元準備、急診搶救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如心電監(jiān)護、藥物準備、吸氧吸痰、心理調(diào)護、飲食干預、并發(fā)癥預防等。試驗組聯(lián)合應用基于NIHSS評分指引下的分層護理干預:①組建分層護理干預小組:包括主治醫(yī)師(2名)、護士長(1名)、專科護士(6名),組織學習腦卒中、靜脈溶檢治療、NIHSS評分、分層護理等相關知識。②評估:入院時,采用NIHSS量表[9]進行評估,根據(jù)評分結果將患者分為危重搶救組(NIHSS評分>20分)、輕中度搶救組(NIHSS評分≤20分)。③護士分層與配置:將護士分為N3級(工作年限>10年、專業(yè)理論扎實、專業(yè)技能熟練、主管護師)、N2級(工作時間>3年且≤10年、專業(yè)理念扎實、專業(yè)技能熟練、護師)、N1級(工作時間>1年且≤3年、護士)。危重搶救組配置N1級、N2級、N3級護士各1名,輕中度搶救組配置N1級護士2名、N2級護士1名。N1級護士主要負責病情評估、快速識別、呼吸道管理、呼吸機調(diào)試、醫(yī)囑落實、科室協(xié)調(diào)等工作;N2級護士負責靜脈通路建立、標本采集、醫(yī)囑核對、患者轉運等工作;N3級護士主要負責術前準備、心電監(jiān)護、藥品提供等工作。④護理流程管理:a.預檢流程護理:記錄到達急診時間,測量患者生命體征;采用FAST快速評估法[10]迅速識別急性腦卒中;呼叫卒中團隊組織搶救。時間控制5 min內(nèi)。b.搶救室流程護理:重新復核患者生命體征(2 min);開通靜脈通路,綠色通道檢測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肌損傷等指標(5 min);決定轉運后行頭顱CT檢查(10 min);陪同閱片后送急診搶救室(5 min)。c.溶栓治療流程護理:溶栓藥物配制;生命體征、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血等監(jiān)測與管理。
1.3 觀察指標包括救治效果(入院至溶栓治療時間、急診室治療時間、致殘率、死亡率)、并發(fā)癥(出血、再灌注損傷、血管再閉塞)、滿意度等。滿意度測評采用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表,內(nèi)容包括護理方式認可度、護士配合度、護理效果等,滿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總分>90分)、滿意(總分70~90分)、不滿意(總分<7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救治效果比較試驗組入院至溶栓治療時間、急診室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致殘率、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搶救時間及救治效果比較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57,P<0.05)。見表3。
表3 兩組出血等并發(fā)癥比較 [n(%)]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n(%)]
我國每年新增腦卒中約為250萬,每年死亡超過150萬,幸存腦卒中致殘率高達70%~85%,已成為我國疾病死亡“第一殺手”[11]。靜脈溶栓治療為各國指南中推薦的首選方法,溶栓治療最佳時間窗為起病后3.0~4.5 h,且治療效果存在一定的時間相關性[12,13]。如何加強預檢評估、合理調(diào)配人員、強化流程管理,以縮短入院-溶栓治療時間,已成為急性腦卒中救治護理干預研究的焦點。
NIHSS是評估腦血管疾病神經(jīng)功能缺損、判斷預后的重要工具,包括意識、凝視、視野、運動等11個條目,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腦卒性綜合評估量表,具有簡單(評估時間2 min)、可靠(信效度高、內(nèi)容一致性好)的特點[14,15]。相關研究表明,根據(jù)患者病情、癥狀、接受程度的差異,實施分層管理可避免護理干預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實現(xiàn)“靶向式”護理干預[16,17]。陳孟鮮等[18]研究報道,基于NIHHS評分的分組護理有助于改善腦梗死患者(50例)神經(jīng)功能。孟玉芝等[19]研究認為,根據(jù)腦卒中患者嚴重程度(危重搶救組、次級搶救組),對護士實施專職化層級管理,能夠提高急診腦梗死患者(140例)救治效果。本文研究中,以NIHSS評分為基礎,將患者分為危重搶救組、輕中度搶救組,配以不同層級、不同數(shù)量的護理人員,輔以流程化的管理。結果表明,試驗組入院至溶栓治療時間、急診室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致殘率、致死率、并發(fā)癥低于對照組,說明基于NIHSS評分指引下的分層護理干預能改善患者預后。
進一步分析表明,基于NIHSS評分指引下的分層護理干預通過對護理人員層級及職責的界定,高層級護理人員擁有更多的權限,能夠固化其“核心”地位,發(fā)揮“引領”作用,低層級人員能夠明白自己的上升空間,有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氛圍,這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20]。同時將護理人員層級管理與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結合,也能使更好地發(fā)揮高層級人員的護理技能優(yōu)勢,合理利用有限的護理資源[21]。本文研究中,試驗組急性腦卒中救治患者護理滿意度96.88%明顯高于對照組,蘇曉麗等[22]將分層護理(以重癥監(jiān)護護理評分系統(tǒng)分層)應用于ICU腦外傷患者中,也有類似的文獻報道。
綜上所述,基于NIHSS評分指引下的分層護理應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救治中,能夠提高患者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預防,并被患者所認同與接受。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患者分層相對較少、護士配置與流程管理缺乏有交串聯(lián)、且未對不同急性腦卒中患者級別救治效果的分析,需要后續(xù)研究中不斷拓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