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香 錢 玲 宮斐飛/滁州市第二中學
古詩詞是古典文學園中的瑰寶,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而古詩詞的賞鑒對中學生尤為重要。筆者任教的班級是理科班,學生的抽象思維較為活躍,卻不擅長形象思維。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完成古詩文背誦,卻不能賞鑒它們的內(nèi)涵。通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這種現(xiàn)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當下同學遠離自然,無法真正理解古典詩詞中的意象特征,二學生遠離生活,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無法理解古典詩詞的內(nèi)涵。知道學生的問題所在,方能對癥下藥,從而提高他們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科技的進步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今,我們的閑暇大多被電腦和手機占據(jù),再也沒有閑情雅致走進自然、欣賞自然。尤其高中生大多喜歡呆在家里,一方面由于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因為他們已失去欣賞自然的能力。他們出生于城市,從小便離開了自然,他們的游樂場所是淘氣堡、電動城等,長大后便流連于電視網(wǎng)絡的虛擬世界中。有些人即便走進自然,也無意靜靜欣賞、玩味自然的美景。古詩詞中景色描寫俯拾即是,因此欣賞自然景物對古詩詞賞鑒尤為重要。而當下的高中生遠離自然,甚至對身邊的校園之景都漠然置之,更別說時常去郊野田園、山林溪澗漫步了,因此他們沒有能力理解和體悟古詩詞中表現(xiàn)的優(yōu)美意象與意境。作為師者,要想讓學生愛上詩歌,首先必須讓他們走進自然。
走進自然,仔細觀察葉的生長、變化、零落,仔細聆聽花的開放、凋謝,仔細感受大自然的四時不同之美。只要我們用心,便會被自然之美深深感動,因為我們的生命血液中浸透著自然之脈,所以剛出生的孩子對自然有著天生的親切感。我們雖沒有詩人的才華,能將自然之美化為凝練的詩句,可我們至少可以賞鑒古人留下那些精美的寫景詩句。古詩中的景色意象是經(jīng)過詩人的靜心選擇并蘊含著他們內(nèi)心的情感的景物,這些意象準確表達出景物本身的特征。例如唐朝錢珝的《未展芭蕉》:
冷燭無煙綠蠟干,
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札藏何事,
會被東風暗拆看。
同學們?nèi)绻麤]有看過芭蕉,便很難理解詩人那生動形象的比喻:用“綠蠟干”和“一緘書札”來比喻未展開的芭蕉。筆者在課堂上講解這首詩時,通過提問學生,發(fā)現(xiàn)班級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從沒看過芭蕉,因此即使我詳細地講解這首詩,學生們也沒辦法理解這首詩。芭蕉雖非庭前屋后常見植物,但也并不是罕見之物,許多公園都會栽種,它的最大特色便是碩大的綠葉,夏季常會撐起一片綠蔭??墒俏凑归_的芭蕉,只能在芭蕉剛剛抽葉的五月份才得以看見,也只有親見過的人,才真的體會到“綠蠟干”和“一緘書札”,這兩個比喻是多么貼切而又形象!
自然之景的欣賞有助于我們理解古典詩詞的景物意象,反之古典詩詞的賞鑒也可以提高我們欣賞自然美的能力,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我們常有看見絕美風景贊嘆不已卻又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其實古代細膩善感的詩人早在他們的詩詞中為我們描繪過。仲春時節(jié),筆者和學生一起登山,日暮時分,從南天門拾級而下,到了山腳,驀然回首,筆者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滿目淡綠,一縷斜陽穿過樹梢,形成一片云靄,氤氳美麗。學生們也被感染了,紛紛贊嘆眼前之景。筆者便趁此機會啟發(fā)學生,用古詩句或者自己的話表現(xiàn)眼前所見之景。聽了問題后,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片蒼翠”,另一位學生則引用了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中的詩句“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學生們都說好。 “兩位學生都道出了眼前之景,但是第二位同學引用的詩描述得精煉而又形象。只是李白的詩對眼前景描述不夠精確,山林在斜陽中的嵐靄沒能在詩句中體現(xiàn)”筆者評述道。學生們微微點頭,這時筆者便趁勢說出蘇東坡《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中的詞句:“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薄皽蚀_凝練形象優(yōu)美”,一位學生評述道。如此看景方為真賞,如此讀詩才能真悟。蘇東坡的詞讓我們看到了景的最佳處,事隔多日,那回眸一瞬的驚美畫圖依然清晰地呈現(xiàn)在筆者的眼前,相信隨行的學生也一定記憶猶新。
信息時代的來臨,手機網(wǎng)絡的普及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古詩詞中的離別詩,讓21 世紀的中學生讀,他們已無法體會到那份離別帶來的深深悲痛。尤其是那如同死別的生離,一去卻又杳無信息,讓人一輩子的等待是一種怎樣的痛呀!宋之問的“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便反映了詩人和親人失去聯(lián)系多年后返鄉(xiāng)路途中的凄傷心境??珊芏鄬W生讀此詩毫無感覺,他們沒辦法理解,因為當今即使相隔萬里,在地球的那一端也隨時隨地可以視頻通話。古典詩詞中的有些內(nèi)容,離我們當下的現(xiàn)實太遙遠,這便從客觀上造成了同學們無法走入古典詩詞。然而當下的人們越來越在乎自己的感受,變得個性自我,卻越來越遠離他人。他們沒時間面對面交流,即使面對面,也各自拿著手機頻繁瀏覽網(wǎng)頁,尤其對新一代的高中生來說,在主觀上無視生活的體驗和無視他人的感受才是他們很難走進古典詩詞內(nèi)容的根本原因。
社會再怎么發(fā)展變化,人們都會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內(nèi)心體驗。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闭驗槲覀兒凸湃擞兄嗨频膬?nèi)心體驗,古人詩文方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因此讀古典詩詞中詩人的人生,必須聯(lián)系讀者當下自己的生活現(xiàn)實,這樣讀才能真正走進詩歌。
作為師者,應該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體驗自己的生活,觀察周邊人的生活,從而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這些為學生理解古典詩詞的內(nèi)容,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媒介。
正值青春年少的高中生,閱歷淺,十幾年的人生中或多或少也會遭遇挫折。例如家人對自己的不理解,老師嚴厲的批評,同學間的爭執(zhí)和矛盾,生活的茫然和困惑等等。其實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很多不如意事,而面對豐富的生活閱歷,有助于我們欣賞詩歌內(nèi)涵。反之詩歌鑒賞,也會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歷,不僅讓我們看見人性的美好,還會給予我們面對生活這種不如意的態(tài)度和處理不如意的方式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 筆者在教學經(jīng)歷和自身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拯救心靈的藥方有兩種——走進自然和閱讀經(jīng)典。走進自然,讓我們的心靈暫時脫離困境,唯有閱讀經(jīng)典能讓我們在感知一個個偉大人格魅力的同時,并于潛移默化中提升我們的心靈境界,從而讓我們的心靈真正獲得救贖。而中國古典詩詞,作為文學中的經(jīng)典,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愈加顯得璀璨耀眼。
閱讀古典詩詞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文學涵養(yǎng),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學生學習古典詩詞如果能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不再覺得詩詞的內(nèi)容與我們毫不相關,而是覺得詩人就在當下,寫的就是我們的心結,學生便會對詩詞中表達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吧钍窃姼璧膭?chuàng)作源泉?!保?]因此我們只有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才能走進古典詩詞的內(nèi)容中,才會對古詩詞中表現(xiàn)的人類共通的情感心有戚戚,從而以詩中的完美形象要求自己,如此學詩方為真學。
在中國古典詩詞式微的當下,仿佛只有學生才有機會觸碰到古典詩詞,因此高中階段古詩詞鑒賞能力奠定學生今后一生古詩詞閱讀水平。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高中任教,作此文與同行共勉,筆者希望在自己的教學中踐行自己的理想——讓學生走進自然,深入生活,讓他們在自然和當下的生活情境中閱讀古典詩詞,愛上古典詩詞。同時通過賞鑒古典詩詞,讓學生更加熱愛自然,更加熱愛生活。
“詩寓情志于景于事。”[2]花落(景)人亡(事)兩相知,方能親近古典詩詞,方能賞鑒古典詩詞,方能愛上古典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