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琳/北京外國語大學
大多數高校都設立了校內讀書館,因此高校大學生所閱讀的教材具備題材廣泛、語言知識豐富的特征,同時也成為高校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認識到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對學生閱讀教學水平的影響性?,F如今傳統(tǒng)高校德語閱讀教學模式以不能滿足當下的教學需求,在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動下,教師需要以學生需求為基礎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對高校德語閱讀教學形式進行調整,幫助高校學生感受到德語語言學習的魅力,調動學生對高校德語學習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高校學生的德語閱讀水平。
從傳統(tǒng)高校德語閱讀教學模式極為注重德語閱讀中的句式語法等語法知識,所開展的高校德語閱讀教學更像是進行語法分析的教學課程。這是由于高校德語教師降德語文章分離成一句句話語,向高校學生進行詞語、語法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加強高校學生對于德語語言語法的理解能力,但是學生無法正確理清德語文章的上下文邏輯,致使高校學生對文章構成以及寫作風格等相關知識的潛在聯系并未形成清晰認知,局限了高校學生的閱讀思維方式。傳統(tǒng)高校德語閱讀模式下大多數大學生的德語溝通能力有待提升,對于整篇文章的關鍵信息的捕捉能力相對較差。高校大學生在德語閱讀工作開展過程中,學生過于注重詞義、語法等單一知識點的構建,學生無法對德語閱讀內容進行準確分析,致使高校學生的德語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近年來各大高校紛紛實現德語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工作,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我國高校德語課堂教學工作已經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德語教學模式已呈現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在新型德語閱讀教學方式應用過程中出現了新的教學方式應用問題,新型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德語閱讀教學需求。新課標所倡導的就是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性,通過激發(fā)高校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高校德語閱讀教學的自主權交還給高校大學生,為此教師開展了任務型教學方法、探究型教學方法等,引導高校大學生自主思考課堂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將教師引入新的教學誤區(qū),對于從未接觸過德語語言的大學生而言,教師若未能對德語閱讀文章內容全面系統(tǒng)性講解,勢必會影響學生后續(xù)德語知識的學習工作。
高中德語閱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僅將德語閱讀教材作為傳授外語知識的載體,德語閱讀教學重點在于對句式語法的講解、對詞匯含義的解釋。在德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高校大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德語知識,對于德語閱讀內容中涵蓋的語言知識僅能依靠死記硬背方法,提升自身的德語知識基礎。此外德語教師存在限制學生德語閱讀范圍的現狀,這是由于德語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主要是以德語教材為主,極少涉及到課外德語素材,即便要求大學生開展課外德語閱讀學習,也未能給予有效的監(jiān)督和幫助,致使部分學生無法選擇正確的德語閱讀素材,導致課下德語閱讀素材選擇與課堂教學內容并不吻合,影響高校大學生對德語知識的掌握。
現階段開展的高校德語閱讀教學中存在講解內容寬泛的問題。高校德語閱讀課程教學內容相對繁瑣,在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為了確保德語閱讀教學進度,無法對所有德語教學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因此教師在學生大致瀏覽教材內容后,便開始進行高校德語閱讀內容的講解,在對高校德語閱讀文章的語篇結構、主題意義、宏觀意義等內容進行全面講解后,便開始進行下一篇德語閱讀文章教學。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德語知識學習的積極性,繼而導致高校學生德語知識語言應用能力下降。
現階段大多數高校學生已經掌握了德語閱讀文體的基本特征,但高校德語教師仍舊需要開展相應的指導工作,在德語閱讀技巧靈活應用方面,需要高校教師借助不同類型的訓練活動幫助高校學生掌握并應用德語閱讀技巧,在課堂德語閱讀期間,引導學生開展目的性德語閱讀,培養(yǎng)高校學生正確的邏輯思維。
高校教師需要培養(yǎng)大學生不同閱讀材料采用不同閱讀技巧的能力,通過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以及任務完成能力,強化學生的德語閱讀理解能力。為此教師可在學生開展德語閱讀工作開展前提出一系列的閱讀問題,讓學生借助閱讀問題熟悉德語材料內容,同時教師也可讓學生根據德語閱讀材料內容提出相應的文章問題,讓學生自愿結合小組進行討論,深入理解德語材料內容。其次高校德語教師可對學生閱讀的德語材料進行分段閱讀,確保閱讀文章內容的突出性,同時教師可讓學生以文章插畫作為閱讀參考,便于學生對德語閱讀材料進行理解。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閱讀應用型德語文章時,可將文章內的專業(yè)術語用特色顏色筆進行標記,便于學生積累閱讀素材,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尋找閱讀內容的關鍵詞匯,對德語閱讀文章內容進行復述。
高校德語閱讀過程中,教師需首先明確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主體體位,對閱讀文章、教師以及學生這三者關系正確理解,在進行德語閱讀文章處理期間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為高校大學生提供教學質量高的德語閱讀課程。同時高校教師需要以大學生的德語學習特征為基礎,對大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對德語閱讀教學步驟進行優(yōu)化。高校學生所閱讀的德語文章內容注重文章背景以及文章體裁,為此德語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以及涉及到的文化內涵等內容進行教學,德語教學重點在于母語文化與德語文化的對比,通過設置不同具體性的對話語境,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聯想記憶,加強學生對德語文章語言知識的應用能力。
在高校德語閱讀教學課程中,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主要是構成教師進行德語閱讀教材課程備課,學生對于德語閱讀文章進行學習,對閱讀文章進行有效處理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師、學生以及德語閱讀文章的緊密集合,構建高效率的德語課程教學。高校德語教師在進行文章授課期間,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德語文章內容進行細化講解。學生在德語文章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多種體裁類型、不同背景知識形式下的德語文章,為此教師需要根據德語文化、德語語言特征以及教學情境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根據德語的語法詞匯產生相應的聯想和類比,強化高校學生對德語語言知識的掌握能力。
高校德語閱讀教學所具備的綜合實踐性強的特征,要求德語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大力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為此教師可開展項目式教學工作,通過向德語閱讀學習的學生布置閱讀內容,讓學生以團隊協(xié)作的影響,對高校特定德語閱讀項目開展相應的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在項目式教學工作開展期間將高校學生的個體學習形式轉變?yōu)閳F隊合作學習模式,不僅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將學生被動接受態(tài)度轉變?yōu)橹鲃訉W習實踐觀念,可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德語閱讀能力。由于項目式教學工作開展更偏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助能力以及個人創(chuàng)造力,因此借助項目式教學方法開展課外德語文章學習,教師可對學生的課外德語文章學習成果進行檢查。
在各個國家經濟文化交流頻次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對德語語言人才有效培養(yǎng)已成為各大高校語言教育工作開展的重中之重,課堂教學作為德語閱讀教學工作開展的主要場所,如何提升德語閱讀教學質量已成為高校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高校德語教師為了提升德語閱讀教學質量,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實現德語閱讀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通過應用三位一體教學模式,開展項目式教學工作,明確學生在德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加強高校學生對德語閱讀文章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