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園園/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側重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且環(huán)境下的高校自政教學信息傳播率更高、覆蓋面更廣,已經成為當前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下也對學生思想造成一定沖擊,因此需要有效利用新媒體,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相較于傳統(tǒng)的媒體形式,新媒體對數字技術進行了充分利用,如今的數字化傳播方式日趨成熟,為新媒體的發(fā)展提供了大好平臺。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可以把文本轉化為二進制的元編碼,進而實現該過程的批量生產、分配和存儲,滿足學生對文字、圖片和視頻的利用。
在新媒體技術下可以讓信息的傳遞更加便利,發(fā)出信息和接收信息可以在即時完成,實現雙方更加高質量的互動,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改變了人們的交流習慣,讓網絡化社交成為新的交流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為師生進行更加頻繁的互動提供條件。
在保證交互性的基礎上,還可以打造自己的交互界面和空間,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設置個人標簽。對于高校思政教育來說,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讓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更有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為學生提供新鮮的資訊與案例,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大學是一個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不論是社交還是進行進行學習都需要積極與他人交流。在新媒體的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大的交流空間,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以及對新鮮事物的學習。學生的社交模式變化也對高校思政教育造成了影響,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網絡社交滲透思政內容,進而讓主流思想影響學生的思維。
在校期間學生可以在課堂或者自習室進行學習,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模式也發(fā)生了變化,比如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在線為學生講解知識,在課后結合小視頻布置作業(yè),學生的過程也會更加輕松。學生的思想變化和學習的知識以及接觸的文化有關,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信息十分復雜,在多元化價值觀念下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形成產生影響,需要指出的是,新媒體環(huán)境的思政教學為教師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需要對虛假的信息進行管理,避免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教師、學校、社會都要法作出努力,凈化網絡空間。
如今的網絡環(huán)境中,諸多的正面思想可以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行,然而一些文化糟粕,也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造成沖擊,比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我主義思想已經對少數大學生群體思想造成一定影響,這樣會導致學生不思進取,對高校思政教育開展帶來不利影響[1]。
如今的教育教學領域也不再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而是向更加多元化的教學階段邁進,在新媒體技術支持下可以利用網絡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而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重構,也需要教師在新的環(huán)境下做出改變。
當前高校學生每天會花費大量時間用于手機信息瀏覽,其中新媒體和手機客戶端成為學生瀏覽的主要工具,思政教學也在積極創(chuàng)建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平臺,為開展思政教學提供有利條件,但是很多學生未能實現充分利用,需要在利用新媒體提供個性化服務。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讓高校思政教育出現重大變化,如今微課堂和多種信息技術打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三課堂,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廣闊,學習興趣更足,教師也開始更多發(fā)揮出引導角色,師生之間的互動也開始增強,在新時期開展思政教育需要樹立網絡思維,以網絡媒體為基礎,讓思政教學模式發(fā)生改變,真正打造思政教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
在新媒體的背景下,高校對思政教育的作用更加重視,并將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由此高校思政教學也進入了全新的發(fā)展階段,各級高校需要對思政教育知識內容優(yōu)化,加強知識內涵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真實案例和數據,借助新媒體可以更好的進行教學內容設計,鞏固思政教育輿論陣地,提升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堅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堅持文化自信理念,進而成為新時期國家建設的棟梁[2]。
微課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重要途徑,在進行微課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多媒體傳播特點進行把控。微視頻內容短小精悍,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同時需要注重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以此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教學方法設計上,需要讓課本內容與數字技術有效結合,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造成沖擊,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以及對學生的評價。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包括了內容資源以及新媒體資源兩個教育資源要素,需要讓兩種教育資源有效整合,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具體說來:首先高校需要創(chuàng)新和豐富現有思政教育資源加大硬件投入,要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其次,需要科學設計教學方法,讓教學設備與教學資源協(xié)同,為學生提供最新的時政資訊與典型案例;最后需要對教學資源適度調整合理把握教育資源投放尺度,實現思政教育與學生生活實際更好結合,讓學生思想受到熏陶。
新媒體的背景下,需要改變傳統(tǒng)思政教學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打造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的第二課堂,同時需要實現新媒體教學課堂質量的提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還帶領學生進行辯論大賽或者讓學生自己根據課本理論搜集典型素材。此外,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要注重教學實效性,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有效評價,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根據學生發(fā)展需要和教育需求,適當更加教學內容,為當前高校思政教學注入活力[3]。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教學評價機制需要考慮到教學主體的訴求,以此對教學評價進行優(yōu)化,確保評價具有真實性,當前開展高校思政教學評價需要在傳統(tǒng)教師評價基礎上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學生課堂表現出勤率、期末考試等各項因素進行綜合考評,其次需要優(yōu)化考核結構,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新媒體設備進行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
綜上所述,在高校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思政教育也需要緊跟教學大環(huán)境,有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政教學顯然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進行了顛覆,需要在新時期教師轉變思想,意識到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政教育的新形勢,學校也需要加強教育資源整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加強資源投入,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