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紅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重視語文成績的提升,而不是課文背后的精神領會部分,而教師理應把人文精神放到關鍵的位置,讓學生在語文教材的學習中領悟到文學背后的人文氣息?,F(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忽略了素質教育的本質,筆者認為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本文將簡要闡述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現(xiàn)狀,接著試論如何具體地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 30-0134-02
一、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滲透現(xiàn)狀
書籍是帶著大家從匱乏、愚笨走向啟蒙發(fā)展的快速通道,是讓我們能最快接觸、理解新鮮事物的捷徑?,F(xiàn)在的高中語文課程教育,盡管課時占比很高,但是在應試教育刻板、單一分數(shù)化的陰影下,為了拿到好的成績、高的分數(shù),大部分的高中語文教育更加偏向于高中語文課程教育的“功能性”,學生被“修辭,語法,作用”等刻板理性的內容和枯燥的寫作技巧圈困。如何能提高分數(shù),成為教師跟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學生大多依靠得分模式結構去抓文章大綱,沒有辦法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缺乏獨立思考和生活常識,只知道依樣畫葫蘆,導致了閱讀層次淺薄、閱讀面狹窄,而且現(xiàn)在的中學課本本身也帶著濃濃的政治性、知識性的氣息,難以給學生帶來人文情懷。高中學生人文教育精神的缺失,是目前高中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
二、高中語文人文教育滲透的必要性
原有的教學模式以分數(shù)為重要的依據(jù),然而這種教育模式嚴重忽略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語文學科理應重視和強調文章內容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從教材中體會到正確的思想觀,美好的親情、友情,熾烈的愛國精神等美好特質。如果高中語文教師僅僅讓學生沉浸在詞句、語法等死板的教學知識上,那么會讓語文課堂的豐富性大打折扣,只有當教師把人文精神的滲透擺在首位的時候,才能夠讓學生自然地融入課程學習當中,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同時也能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生活實踐中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據(jù)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在幫助學生提高分數(shù)的同時,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滲入人文精神,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還可以帶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進步。
三、如何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高中語文課堂中
第一,挖掘語文教材,逐步滲入人文精神。高中語文課本涉及的文章背景都是極為豐富的,不僅有古代的詩詞、文言文,還有現(xiàn)代諸多文學大家所寫的文章,這些課文都具有十分寶貴的教育價值。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深入挖掘課文背后的人文精神,注重對文章里精神的概括,然后通過自己的理解向學生闡述。比如,五柳先生陶淵明所寫的詩詞《歸園田屆》,里面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回歸田園、淡泊名利的精神,他寧愿放棄官場雍容的生活,十分反感官場腐敗墮落的一面,回歸田園如釋重負,表達了他對自然的熱愛。教師通過講授這首詩詞,讓學生理解陶淵明淡泊名利、崇尚自由的思想境界,從而樹立起遠大的胸懷,追求自然本真的人格。
第二,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俗話說得好:“古之學者必有師。”教師,就是負責給學生傳授經(jīng)驗、教授學業(yè)、解答疑惑的,向學生傳遞知識的主要載體是教師,所以教師本身的素質是否達標,也會直接決定學生能否有好的學習成果?,F(xiàn)如今的教育指標中直接指出了要特別注重在教育培訓時候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其實這就是在要求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學生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教師除了具備教學的專業(yè)能力以外,也要堅持不斷地自我成長、自我學習,堅持與時俱進,不被社會淘汰,多學習人文素養(yǎng)知識,不斷充電,樹立起“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榜樣,提高自己的個人魅力,用自己的魅力和行為帶動學生,身體力行,言傳身教,讓學生跟著教師自主自覺地進行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樹立起高尚的人格榜樣。把人文精神教育作為語文教育的核心,面對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與國家,語文工作教育者更要做好自身發(fā)展,帶著優(yōu)患意識,以身作則,不斷學習進步,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成長。
第三,有目的地豐富語文課堂活動。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不僅僅局限于言傳的方式,而是利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講述,豐富的語文課堂活動也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扮演劇情式的活動就可以讓學生和老教師都參與其中,通過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融入文章里,切身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領略到文章背后的人文精神。
綜上所述,目前國家對于語文教育的定位是推崇素質教育,并且重視人文精神的,而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存在單一、刻板等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因此教師應該引起一定的重視,并把語文學科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上,以契合新課改素質教育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教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豐富課堂的教授方式,提高自身人文修養(yǎng),不斷地學習和強化自身人文水平,挖掘課文背后的人文涵養(yǎng)。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最終使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新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趙晶.探究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