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啟妹
摘 要:針對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重視口語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下,身臨其境,把學生的激情、溫情、親情、熱情都內化為推動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發(fā)展的力量。
關鍵詞:學生口語交際;情境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教師要重視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如果不及時地在語文教學中加大口語教學的力度,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一、營造自我提升的“激情”
我們使用語言來表達或者思考時,聲音總比文字形象更常見于心理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從學生個體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作為切入點,觸動表達的欲望,營造學生自我提升的“激情”氛圍,有助于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有助于感受語言的情境美,有助于感悟語言所表達的情感,也有助于培養(yǎng)語感,豐富語言積淀,繼而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如,教師可利用課前兩分鐘,輪流上臺“脫口秀”,進行簡短的口語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充滿“激情”。每天上語文課前,輪流上臺“脫口秀”的學生,可以誦讀一首詩,可以讀一則名言,可以介紹一個新聞,也可以誦讀課文的一個段落。其他同學當聽眾,必須認真傾聽。當學生投入到這種“激情”訓練活動,聲音的刺激周而復始,思維的碰撞永不停息,學生的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在一次次激情“脫口秀”中萌生動力,可能會緊張,可能會釋然,也可能會開懷大笑……總之,營造學生自我提升的“激情”情境,教師引領學生在口語交際的海洋里一起邀游,逐步提高。
二、體驗同伴共處的“溫情”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而人的生命發(fā)展需要教育教學中融入人文關懷。也就是說,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呼喚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課堂上,教師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極大地得到學習體驗和個性特征發(fā)展的關注和尊重,那么,流進學生的心膛的永遠是寬容與愛護,是真善美,是一脈脈“溫情”。
如,三年級“勸告”一課,教材創(chuàng)設了一個同學從在樓梯的扶手往下滑的情境。教師可以借助手機、攝影機等現代教學輔助段,拍攝一些身邊的同學做了一些危險動作的視頻,引導學生對于這個同學的不恰當行為,旁觀者應該及時阻止。那么怎么勸告同學不做這種危險的動作呢?教師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安排每個小組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想想如何與他人相處,當一位充滿溫情的勸告者。除了三位以泡泡形式出現的勸告者,學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我和你一樣,都……”“如果我是你的話,也可能會……”等說話形式,盡量站在別人的立場設身處地地勸告,使被勸者感受到你的真誠。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
三、享受家人相伴的“親情”
農村小學,很多的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或者早出晚歸,與孩子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少之又少,教師要充分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內容,提前布置任務,提高學生與大人的親密度,享受與家人相處的“親情”,達到交際目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使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從而提高與人溝通、交往能力。如,教學五年級口語交際“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一課,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口語交際的內容,在上課前一周,以采訪的形式,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交流,了解關于大人們童年生活的信息,以及不同年代童年生活的特點。教科書以問題清單的形式展示了向不同對象訪問,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了解他們小時候的故事。課堂上,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課前采訪了解了采訪對象的哪些故事,借以引出教科書是以“問題清單”為話題向家人提問。接著,教師可以現場模擬“采訪”情境。老師扮演家長,學生扮演子女,通過現場提問,引導學生可以從不同方面提問,也可以圍繞一個話題提出多個問題。教師通過布置“采訪”任務,創(chuàng)設學生與訪問對象交流,傾聽別人講話,并要求一邊聽一邊作簡單的記錄,有不明白的時候或有感興趣的內容可以適當追問。最后,教師再讓學生既當聽眾,又當記錄員,更要把記錄下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與同學交流。學生在享受與家人相處“親情”的情境下,把課堂學到的交際能力運用到與生活中,又回歸到課堂上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經過這樣的多次循環(huán),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進行自我消化,形成自己對于語言文字內容的思考并表達,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以提升。
四、煽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口語交際教學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煽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樂于交流,樂于言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可以使課堂教學目標達成更有效。其實質是組織同學間就語言文字的運用進行自我消化,形成自己對于語言文字內容的思考后,大家共同探討內容并提出意見,分析語言文字在運用時的不同點以及注意點。
總而言之,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把語言的表達和交流由單一變?yōu)槎嘞?,把學生的激情、溫情、親情、熱情都內化為推動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發(fā)展的力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口語交際實踐中,達到言語自如、文思泉涌、擲地有聲。
參考文獻:
[1]趙瑞剛. 淺談農村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J]. 神州,2011(1):1-1. .
[2]徐弘昌. 淺談提高科學課小組合作的有效性[J]. 新課程:小學,20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