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內(nèi)容聚焦大概念”,即本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則,必修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模塊內(nèi)容聚焦大概念。在遺傳學中,DNA的結構、復制、轉錄與翻譯等與中心法則相關內(nèi)容是基因工程的理論基礎,而基因工程是這些遺傳知識的具體應用。教師在二輪復習時,可以整合必修和選修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以提高復習效率。
在2019 年全國卷Ⅰ第38 題考查了選修3 PCR 技術的相關內(nèi)容,但其中涉及與必修2 中DNA 的復制內(nèi)容的比較與分析;2019 年北京卷第4 題在育種考查中將轉基因技術與染色體變異知識結合在一起,第31 題光合作用、基因工程及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等有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2019 年海南卷第31 題與天津卷第9 題將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與必修2 中心法則相聯(lián)系;2019 年全國卷Ⅱ第38 題細胞工程內(nèi)容的考查聯(lián)系到必修內(nèi)容中生殖方式、細胞呼吸、植物的營養(yǎng)成分等內(nèi)容;2019 年全國卷Ⅲ第38 題對細胞工程的考查,涉及葉綠素、光合作用及生殖方式等必修內(nèi)容。由此看出,在高考命題中必修課程的知識與選修課程知識的融合是一種趨勢,也符合《課程標準》的理念。
根據(jù)必修中的內(nèi)容可知,生物體的遺傳信息要傳遞給后代,并且在后代中得到表達,這個過程包括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中DNA 的復制、轉錄與翻譯,以及病毒在宿主細胞中的DNA 復制、轉錄、逆轉錄、RNA 的復制等,這些內(nèi)容可以通過中心法則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在掌握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將其代入基因工程中進行實踐,這樣可以形成必修與選修的知識系統(tǒng),下面筆者來談談具體的方法。
中心法則與基因工程中涉及的酶有多種,這些酶在各類試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DNA 復制時需要DNA 聚合酶形成磷酸二酯鍵,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與載體之間的連接需要DNA 連接酶形成兩個片段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某些RNA病毒具有逆轉錄酶,在合成目的基因時也可以用逆轉錄的方法形成cDNA。限制酶與DNA 水解酶都具有破壞磷酸二酯鍵的作用,但前者形成2 個DNA 片段,后者產(chǎn)生單個脫氧核苷酸,筆者將中心法則與基因工程中有關酶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如表1。
表1
【例1】如圖1 表示一段DNA 改造的過程,①~③表示相關的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圖1
A.酶①和酶②的作用底物不同
B.酶①②③作用的化學鍵相同
C.酶①是限制酶,酶②與酶③是DNA 連接酶
D.與酶②相比,酶③作用時不需要模板和引物
【答案】C
【分析】此題將與DNA 改造相關的3 種酶通過一個情境聯(lián)系起來,酶①是限制酶,酶②需要模板與引物填補脫氧核苷酸,經(jīng)酶②完成的過程是DNA聚合酶作用的結果,酶③是DNA 連接酶。這里的3 種酶都作用于磷酸二酯鍵,但有區(qū)別,學生必需要將必修課程中學習的DNA 聚合酶的作用與選修課程中的限制酶及DNA 連接酶的作用理解透徹,才能正確解答該題。
DNA 的復制與PCR 技術都能使DNA 成倍增加,兩者的原理、原料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點,教師在進行PCR 技術內(nèi)容的復習時可以結合DNA 的復制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比較,這樣使學生既能很快掌握PCR 技術的相關知識,又能了解它們的區(qū)別,對解答相關試題很有幫助。
2.2.1 DNA 體內(nèi)復制過程與PCR 技術擴增DNA 的比較
DNA 的復制與PCR 技術擴增DNA 的原理是相同的,兩者的異同如表2 所示。教師在復習PCR 技術相關知識時,應注意的是脫氧核苷三磷酸(dNTP)中含有2 個高能磷酸鍵,這個知識可以結合ATP 分子結構來理解,它與ATP分子的差異是五碳糖發(fā)生了變化,dNTP 上的堿基有4 種,其中高能磷酸鍵水解釋放的能量為形成磷酸二酯鍵提供能量,水解后產(chǎn)生的脫氧核苷酸可以為DNA的復制提供原料。其實生物體內(nèi)DNA 的復制需要的原料也是4 種dNTP,但必修教材中沒有詳細說明,只在選修3 才介紹了這部分內(nèi)容,再與必修1 中ATP 有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就知道dNTP 不僅可以提供原料,還能提供能量。
表2
2.2.2 DNA 的復制與PCR 技術中的引物設計
DNA 的復制中需要引物,DNA 聚合酶延伸子鏈具有方向性,只能從子鏈的5′端向3′端延伸。引物是與被分離的目的基因兩條鏈各自3′端序列相互補的DNA片段,引物的5′端與模板鏈的3′端互補配對,然后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向3′端延伸。
【例2】人金屬硫蛋白(MT)是一類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nèi)的金屬結合蛋白,某研究小組計劃通過多聚酶鏈式反應(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構建轉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屬廢水的凈化處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可以在引物的5′端添加限制酶切點
B.引物內(nèi)部堿基G— C 比例越高退火的溫度就越高
C.1 個DNA 經(jīng)過PCR 技術的4 次循環(huán)共需要32 個引物
D.可從合成MT 的細胞中提取mRNA 反轉錄得到目的基因
【答案】C
【分析】此題引物數(shù)量計算的思維方式與“1 個用32P標記的DNA 放在沒有標記的環(huán)境中復制n 次,不含32P 的DNA 鏈有多少個”類似,可以看作是DNA 的復制原理的變式應用。子鏈的形成需要引物,模板鏈不需要引物,因此經(jīng)過n 次復制需要的引物是2n×2-2 個,則4 次復制需要30 個引物。由mRNA 合成DNA 需要通過逆轉錄來完成,這都說明基因工程的內(nèi)容與必修知識關聯(lián)度很高。
根據(jù)DNA 復制的原理,在引物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引物長度不能過短,這樣特異性差,且引物過長會導致其合成難度大;(2)引物內(nèi)部G— C 比例越高,氫鍵數(shù)目越多,設置退火的溫度就越高;(3)為方便構建重組質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適當?shù)南拗泼盖形稽c,最好是雙酶切,這樣保證定向插入連接,酶切點應加在引物的5′端;(4)如果兩個引物局部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會失效,同一引物內(nèi)部如果有互補序列,則自身折疊后會出現(xiàn)局部堿基配對而失效;(5)引物在子鏈的5′端,方向與DNA 聚合酶的作用方向有關。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就能正確解答此類試題。
基因的結構包括啟動子、編碼區(qū)、終止子,因此基因表達載體中有啟動子、目的基因、終止子,為了便于篩選,其中還應有標記基因。由于DNA 分子兩條鏈具有方向性,而DNA 聚合酶只能從子鏈的5′→3′端,因此目的基因與質粒連接時正接與反接模板鏈的堿基序列是不同的,在選擇限制酶時要考慮兩種酶切的黏性末端不同,使用兩種不同的限制酶處理目的基因與載體時,要注意有時不同的限制酶切也會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在具體情境中要注意具體分析。
基因表達載體進入細胞之后,再進行轉錄形成mRNA,并且翻譯成蛋白質,最終形成具有相應性狀的轉基因個體,目的基因檢測的分子水平具有相應的層次。蛋白質工程是基因工程的一個分支,由于直接改造的蛋白質是不能遺傳給后代的,只有按照中心法則的逆推過程,推導出基因的脫氧核苷酸序列,通過改造基因才能實現(xiàn),結果會出現(xiàn)自然界中沒有的蛋白質。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心法則是目的基因檢測及蛋白質工程的基礎,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圖2 所示。
圖2
【例3】B 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組中,其僅在體細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達,但在卵細胞中不轉錄。為研究B 基因表達對卵細胞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據(jù)圖3 回答下列問題:
圖3
(1)B 基因在水稻卵細胞中不轉錄,推測其可能的原因是卵細胞中B 基因的_____無法啟動轉錄。從轉基因植株未成熟種子中分離出胚,觀察到細胞內(nèi)含_____個染色體組,判定該胚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形成的,而一般情況下水稻卵細胞在未受精時不進行發(fā)育,由此表明_____。
(2)從水稻體細胞_____ 中提取總RNA,構建_____文庫,進而獲得B 基因編碼蛋白的序列。將該序列在____酶作用下連接在Luc 基因(表達的熒光素酶能催化熒光素產(chǎn)生熒光)的_______(填“5′”或“3′”)末端成為融合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保留兩種蛋白質各自的功能)。
(3)在過程①②轉化篩選時,過程②在培養(yǎng)基中應加入的抗生素種類為_____,因為過程②中_____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DNA 上。
(4)獲得轉基因植株過程中,以下鑒定篩選方式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選)。
A.將隨機斷裂的B 基因片段制備成探針進行DNA 分子雜交
B.以B 基因編碼蛋白的序列為模板設計探針與從卵細胞提取的mRNA 雜交
C.以Luc 基因為模板設計探針進行DNA 分子雜交
D.檢測加入熒光素的卵細胞中是否發(fā)出熒光
【分析】本題需要將染色體變異、中心法則、基因的結構與基因工程等內(nèi)容結合起來思考。由圖3 中的標注可推測B 基因在水稻卵細胞中不轉錄,可能的原因是卵細胞中B 基因的啟動子無法啟動轉錄,這實質上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形成融合基因時,B 基因編碼蛋白的序列在前,靠近啟動子部位,應是連接在Luc 基因的5′末端。圖3 中過程②表示篩選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細胞,由于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DNA 上的是T-DNA,而T-DNA 上只有潮霉素抗性基因。
【答案】(1)啟動子 1 B 基因表達能使卵細胞不經(jīng)受精直接發(fā)育成胚 (2)精子 cDNA DNA連接 5′ (3)潮霉素 T-DNA (4)BCD
總之,加強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知識的綜合,聚焦大概念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開展知識點串講,專題系統(tǒng)化復習和綜合訓練,使學生理解結構決定功能,加深對科學、技術和社會關系的認識,形成適應生物學科特點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