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趙雅
家庭勞動教育指的是家長在家中讓孩子樹立勞動觀念、養(yǎng)成勞動習慣、從事家務勞動的一種教育活動,本文將探討青少年家庭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幫助家長加強對青少年的勞動素質(zhì)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 年9 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diào),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這使得勞動教育再次受到高度重視。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學校,毋庸置疑,勞動教育的起點在家庭。青少年要樹立觀念,學會勞動,獲得能力,形成習慣,主要還是靠家長日常生活中對其的影響和教導,因此家庭教育要發(fā)揮基礎作用。勞動教育應該引起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重視,特別是家庭要對勞動教育給予應有的重視,從培養(yǎng)孩子生存能力、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基礎的層面來理解和認識勞動教育。但有個別家長對于青少年的勞動教育往往存在“三怕”的錯誤思想,即害怕勞動影響孩子的學習,害怕孩子不會勞動反而添亂,害怕孩子吃苦受累。對此,教師要引導家長改變過去“用分數(shù)論英雄”的觀念,不再將分數(shù)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尤其要指導家長樹立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新型教育觀,提高對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將孩子培養(yǎng)成有道德、有知識、有勞動意識及勞動技能的人。在當前科技高度發(fā)達的新時代,更要倡導全面發(fā)展教育,避免孩子因高科技的便捷而變得越來越懶惰、過度依賴科技。
當代青少年的家長以30~40 歲的年輕人為主,他們中有的人以前主要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因此容易忽視勞動教育。教師有必要對家長開展對應教育指導活動,教師要經(jīng)常開設以家庭勞動教育為主題的講座,指導家長了解孩子的身心特征,使其學會勞動教育方法。
首先,勞動教育要從小抓起,年齡越小的孩子有越強的可塑性,讓青少年從小養(yǎng)成勤勞的習慣比在他們形成不愛勞動的習慣之后再去糾正要好得多。實際上,青少年的模仿力很強,但很多時候都被家長忽視了。例如,當孩子看到媽媽在洗碗時,他們也要求洗;當孩子看到爸爸在修家用電器時,他們會在旁邊躍躍欲試。教師應提醒家長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不要拒絕孩子,抓住開展勞動教育的好機會,肯定孩子的勞動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勞動熱情,使其從小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意識和習慣。
其次,勞動教育要從小事抓起,指導家長按照孩子的年齡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先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小事。例如,讓孩子做一些自我服務的事,伴隨孩子年齡的增大,逐漸增加家務事的復雜程度,避免讓孩子一開始就做不能勝任的事而喪失自信,厭惡勞動。同時還要明確要求,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明確分配家庭勞動任務,對其所要完成的事的范圍和進度等提出具體的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完成。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耐心指導、幫助,不能因為孩子動作慢或做得不好就橫加指責,更不能直接替代孩子完成,避免挫傷孩子的信心。
盡管家長是家庭勞動教育的主體,但教師不能局限于對家長的指導,應積極協(xié)助家長,共同實施勞動教育,引導青少年鞏固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例如,要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弘揚優(yōu)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學校應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yè),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布置洗碗、洗衣、掃地、整理房間等力所能及的家務。要密切家校聯(lián)系,轉(zhuǎn)變家長對孩子參與勞動的觀念,使他們懂得勞動在孩子學習、生活和未來長遠發(fā)展中的積極意義和作用,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xié)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培養(yǎng)青少年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青少年正處于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初期階段,而勞動觀是三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育工作者務必把握教育的關鍵階段,引導家長積極更新家庭教育觀念,通過開講座的方式教會家長合理實施家庭勞動教育,同時堅持家校共育,進一步鞏固家庭勞動教育的成果,促使青少年樹立正確勞動觀,夯實其全面發(fā)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