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
2020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之年,疫情的陰霾尚未消散,中國南方地區(qū)又迎來了一場洪災。
親歷洪災之前,可能誰都沒想過,災難居然和自己離得這么近。但好在,我們是英雄的民族,無論遇到多少次苦難,都能咬牙挺過去!因為,滔天的洪水,沖得垮堤壩,沖不垮人心。在江西九江,一封“返鄉(xiāng)抗洪”的號召書發(fā)出后,短短幾天之內,便有4100人返鄉(xiāng)。他們職業(yè)不同、年齡不同,但同樣有著守護故土的愿望。當我國南方地區(qū)飽受洪水災害摧殘,人民子弟兵奮不顧身投身抗洪前線時,水利人舍小家為大家奮戰(zhàn)在抗洪一線時,黃河人與他們并肩作戰(zhàn),風雨同舟,為戰(zhàn)而練。
7月,黃委防汛物資中心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調令,緊急調集175萬條防汛編織袋運往湖南省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支援防汛抗洪搶險救援工作。此時的黃委,正在厲兵秣馬,進行著歷時15天左右的防御大洪水實戰(zhàn)演練。自進入6月以來,受持續(xù)降雨影響,黃河上游干、支流來水較多,唐乃亥水文站流量不斷增大,19日流量達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黃河2020年第1號洪水。黃河上游防汛形勢趨于嚴峻。7月10日前后,黃河下游大流量過程入海,整個過程歷時15天左右。
洪水將至,大戰(zhàn)在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盡管黃河多年沒出大的問題,但黃河水害隱患還像一把利劍懸在頭上,絲毫不能放松警惕。諄諄箴言,語重如山。這番心系黃河長治久安的警示與告誡,讓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有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感。6月24日至7月13日,黃河花園口段持續(xù)大流量高水位。當預報黃河花園口站發(fā)生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時,惠金黃河河務局全力以赴,及時啟動防御大洪水運行機制,全員上崗到位,嚴防死守,全力投入防御大洪水實戰(zhàn)演練,正式打響了實戰(zhàn)演練的發(fā)令槍。
為確保灘區(qū)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鄭州惠濟、金水兩區(qū)政府緊急部署,并針對轄區(qū)內流動人口較多的區(qū)域增加管理人員,設立宣傳警示牌,拉設條幅,關閉濕地公園,要求確保村莊安全,協(xié)同開展防御大洪水實戰(zhàn)演練相關工作。在此期間,惠金黃河河務局所轄的3處控導工程是防御大洪水的第一道防線。洪峰過境時,由副科級以上干部帶領一線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分別駐守在南裹頭險工、花園口險工、馬渡險工、鄭州黃河文化公園臨河廣場。每處靠河工程由兩名帶班干部輪值,與一線人員同吃、同住,日夜守護在可能發(fā)生險情的地方,指導開展巡壩查險工作。
自6月24日防御大洪水實戰(zhàn)演練啟動以來,為確保洪水順利過境,在洪水起漲、洪峰、退水等較大變幅期間,需要加密觀測,每小時觀測一次水位。巡查人員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工程班與觀測點之間,從東大壩管理班到險情觀測點,來回十幾公里的路程,每次回到管理班卻只有半個小時的充電時間。為了方便工作,不耽誤水位觀測、上報,他們就搭起帳篷,不顧蚊蟲叮咬,風吹雨淋,以大堤為床鋪,以黃河為美景,住在了觀測點附近的堤壩上。就這樣,從觀測水位到徒步巡查,幾乎每處堤防、每個壩頭都留下了他們辛勤的足跡。他們之中,有不少人的父輩也曾在黃河岸邊摸爬滾打,奉獻青春。如今,他們承載著父輩的囑托,學著父輩們的樣子不分晝夜地巡壩查河、報險搶險、觀測水位,守在壩頭,吃住在岸邊。一代代黃河人就這樣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將黃河精神代代薪火相傳。
為有效應對鄭州黃河洪水災害風險,增強搶險隊員的憂患和風險意識,以確保黃河長治久安為出發(fā)點,傳承發(fā)展黃河搶險技術,弘揚抗洪搶險精神,提高職工搶險知識和技術水平,確保防汛搶險隊伍“拉得出、上得去、戰(zhàn)得勝”,鄭州黃河河務局早在6月初便開展了汛前黃河防汛搶險演練。6月16日這一天,大雨傾盆,黃河水位陡增,黃河防汛演練如火如荼地進行,代表惠金黃河河務局出戰(zhàn)的近50名搶險隊員們全身心地投入防汛搶險的實戰(zhàn)演練中。操練場上奮力拼搏的他們,大多數(shù)隊員均是來自一線養(yǎng)護班組的堤防養(yǎng)護工,均為首次參加防汛演練。隊員們深知自身理論知識的不足和實戰(zhàn)經驗的缺乏,為做好此次汛期防汛工作,熟練掌握一般、重大險情的搶護方法,高標準地完成此次防汛演練任務,他們提前復習《河道修防工》所學知識,補習大量理論,并主動要求在演練的前一天前往演練場進行練習。在搶險專家靳潤波的指導下,隊員們現(xiàn)場模擬了通過修筑反濾圍井對管涌險情進行搶護,裝載機裝拋鉛絲石籠進行根石加固搶護等搶險項目的演示,最終圓滿完成了此次防汛搶險演練既定任務,全面提高了基層搶險隊伍在應急搶險中的實戰(zhàn)能力,為防大汛、搶大險積累了大量的實戰(zhàn)經驗,為有效應對極端天氣造成的突發(fā)暴雨災害及防汛突發(fā)事件奠定了基礎。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黃河應急搶險隊在此整齊集結,這是他們繼馬渡下延102壩訓練場冒著傾盆大雨完成鄭州市防指防汛搶險演練后,再一次集結在防汛搶險的第一線。6月20日,在惠金黃河河務局的組織下,他們完成了第一次拉練。拉練中,他們沉著應對,無論是制式隊列訓練,還是大型機械設備操作任務,都應對自如,年輕的臉龐上充滿了果斷和堅毅。他們精神飽滿,斗志昂揚。這支由退役軍人組成的機動搶險隊,大多數(shù)隊員是具有大中專學歷的知識型人才,平均年齡31歲。雖然已經退役多年,他們卻始終保持著軍人的本色,向著即將到來的洪水吹響沖鋒的號角。在汛期,應急搶險隊實行集中待命,24小時準軍事化管理,以備應急調用。也正如他們所喊的口號:“黃河鐵軍,戰(zhàn)無不勝”,面對突如其來的險情,他們總能克險制勝,并在歷次搶險救災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多年來,他們堅守崗位,為轄區(qū)黃河防洪工程安全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放眼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它擁有數(shù)以萬計的基層治黃工作者。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他們防大汛,搶大險,錘煉錚錚鐵骨,為中國防汛抗旱事業(yè)注入新鮮血液,為守護黃河萬里堤防儲備有生力量。
自古以來,水誕生了文明,同時又在毀滅文明,人們愛水、惜水,卻從不屈服于洪水的淫威。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戰(zhàn)國時期,著名水利學家李冰任蜀守期間修了都江堰,這項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從古至今,從來都不缺少這樣的治水英雄。被追授為“時代楷?!钡挠嘣幾吮蛔u為“洞庭寶典”的《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設與管理適用文件匯編》,最終倒在了他心心念念的工作崗位上。黃委副主任蘇茂林表示,余元君同志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氣神,傳遞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為全國水利系統(tǒng)職工樹立了看齊的標桿和學習的榜樣,并號召全河職工向余元君同志先進事跡學習。守護“母親河”的黃河人,他們用實際行動學習余元君同志踐行新時代水利精神,譜寫黃河水利事業(yè)新篇章。
夕陽西下,母親河依舊湍流不息,水中倒映著巡河人漸漸遠去的背影,如黃河奔流數(shù)萬年歷史中滄海之一粟。他們每個人都在努力,每個人都在向前,特別是那些沖在第一線的人,特別是那些用微小善意點亮心燈的普通人,用瘦小的身軀頂天立地,讓我們感受到了安寧和踏實。他們不負韶華,只爭朝夕,守護了母親河的歲歲平安,筑牢了“幸福河”的安瀾屏障,踐行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忠貞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