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是圣潔、美麗的,且一個人只有一次。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學工作者,應當采取有效的方法,將生命教育滲透到教學中,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真諦,在優(yōu)化整體教學效果的同時,推動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生命教育理念 小學語文
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具體來說,它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生命質(zhì)量的需要?;诖?,本文就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闡述,希望能提供參考。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近些年,與學生生命安全相關的事故時有發(fā)生。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樣的,如受到互聯(lián)網(wǎng)不良信息的影響等,因此教育過程中的生命教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點。
具體來說,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成長的初始階段,年齡較小,對于個人及他人的生命尚未形成清晰的認知。對此,當他們受到某種刺激后,就容易做出一些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從而對其成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生理、心理的發(fā)展情況,真正感悟生命的本質(zhì)。
2.提高學生生命質(zhì)量的需要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學生學習壓力過大,負擔過重,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緊張的學習中,個人興趣無法得到有效發(fā)展。巨大的學習壓力無法得到釋放,難以宣泄個人的消極情感,這極易導致學生形成極端性格。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大多取決于個人存在的意義,對此,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愛生活、愛自己、愛他人,互相關愛、尊重。
二、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1.深入挖掘文本內(nèi)涵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個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即大多數(shù)教師都過于注重理論性教學,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的人文性,導致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受到一定阻礙。對此,在新形勢下,教師必須及時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將理論教學與生命教育有機整合起來,從而在為學生生命素養(yǎng)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礎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強化。
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深入挖掘文本內(nèi)容,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生命的產(chǎn)生和繁殖,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從而對生命產(chǎn)生一定的敬畏之情。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給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分娩的內(nèi)容,讓學生感悟生命的來之不易,學會應當珍惜生命、保護生命,并且體會父母的辛苦。如此一來,則能夠為學生良好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2.開展鑒賞教學活動
就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它與生命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具體來說,語文是一門教學課程,生命教育則是精神層面的教育。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小學生受到年齡、閱歷以及經(jīng)驗等方面的限制,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和生命觀念。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有必要結合課程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以此促進學生生命觀念的形成,這是現(xiàn)階段廣大教學工作者亟待落實的重要任務之一。
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教學。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大致閱讀文本內(nèi)容,從而對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有基本了解。隨后,教師再給學生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認真閱讀文本,并將印象最深刻、最讓自己感動的部分標出來。進而引導和鼓勵學生分享這些內(nèi)容,并且就個人的真實想法進行闡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逐步形成情感思維,在思維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最讓自己動容的就是“雨來為了掩護區(qū)上的交通員,忍住一切誘惑,寧愿被打也不出賣交通員”,在此情形下,教師就應把握時機,引申出生命教育,讓學生對無私奉獻、不畏艱險等高尚品格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幫助學生把握文本主旨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
3.注重思維的培養(yǎng)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當清晰地認識到:使學生自主想象、自主發(fā)揮,使其在思維發(fā)散的過程中感悟生命的真諦。
例如:在教學《司馬光》一課的時候,文章主要講述了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這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引導性的問題,如大家認為司馬光聰明嗎?讓學生就該問題展開探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得知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司馬光是聰明的,因為他在危急時刻想出了辦法,將水缸里的小朋友救了出來。然而有少部分學生則認為司馬光并不聰明,只是其他小朋友太過遲鈍。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為什么說其他小朋友遲鈍呢?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學生答道:“家長教育我們不能在危險的地方玩耍,要保證自身的安全,但是這些小朋友依舊如此,還掉進水缸,就是沒有將家長的話放在心里。并且當那位小朋友掉進缸里后,其他小朋友就跑了……”接著,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和完善。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性引導:“大家從本篇課文中學到了什么?”學生A答道:“遇到問題時應當保持清醒,冷靜應對!”學生B答道:“不單獨去危險的地方玩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安全!”這樣不但可以切實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還能夠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
總而言之,生命是人的載體,也是人的根本,其重要價值不言而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深入挖掘文本內(nèi)涵,注重自主思維培養(yǎng),這樣就能夠?qū)⑸逃嬲涞綄嵦?,從而有效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汪加菊《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思考》,《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1期。
[2] 陳坤、梁萬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探》,《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27期。
[3] 完興華《關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新課程(小學)》2017年第12期。
(孫苑,1980年生,女,大學本科,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