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李艷紅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江蘇 徐州 221002)
新生兒在娩出后,部分新生兒由于多種因素,圍產(chǎn)期發(fā)育不良、早產(chǎn)等原因,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呼吸功能衰竭、肺功能發(fā)育不完全的情況[1]。嚴重影響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并且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救治,或者護理干預的方法不正確,很可能導致新生兒的存活率也受到影響[2]。因此,需要采取安全性高的置管護理方案,幫助新生兒健康成長。此次研究中,抽取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兒48例作為觀察對象,分組后實施不同置管護理方案,對比探究新生兒應用臍靜脈置管術護理效果,詳細如下。
此次研究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分娩的新生兒48例。48例新生兒應用隨機分組法進行處理,分別納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颊叩幕A資料:觀察組中男13例,女11例;新生兒年齡0.5 h~1 d。對照組中男12例,女12例,新生兒年齡0.5 h~2d。兩組新生兒的基礎資料(性別占比、年齡等)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異不大,可進行實驗分析。
對照組為周圍靜脈留置術護理,護士對新生兒進行常規(guī)放置周圍靜脈留置針,選擇適宜的血管,先對留置部位進行消毒,使用0.5%的碘伏,然后以30°進針,見血后,適當再將針的穿刺角度降低,并再進針2 cm左右。最后將針芯拔出,并固定好留置針,連接好輸液管道。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新生兒的耐受情況,進針要準確,避免反復穿刺。
觀察組為臍靜脈置管術護理:首先準備好相關器械,包括臍靜脈導管、注射器、新生兒穿刺護理包等。在選擇臍靜脈導管的過程中注意,如果新生兒的體重在1.5 kg以下,應當選擇3.5Fr的臍靜脈導管,體重在1.5 g以上的新生兒使用5.0Fr的臍靜脈導管。將新生兒放置于輻射保溫臺上,并計算置管的深度,計算公式為:體重*1.5+5.6+殘端。對患兒進行臍靜脈置管,置管過程中,取患兒仰臥位,并注意不可讓患兒多度晃動四肢,期間密切觀察患兒的血氧飽和度、心電血壓狀況等等,置管過程中嚴格進行無菌操作,以患兒臍部為中心,作直徑10~15 cm進行消毒,然后在臍部進行縫合,去除血管內(nèi)的凝血塊。
在置管術完成后,觀察新生兒的健康情況,并統(tǒng)計對比兩組中新生兒的體重情況。
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檢測項目: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s);運算內(nèi)容:卡方(x2)檢驗、T值檢驗;評定項目:P值,當P<0.05即差異顯著。
在置管術完成后,對比兩組新生兒的體重,得到的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置管后觀察組的體重明顯更高,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的體重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新生兒的體重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體重(kg)觀察組 n=24 2.5±0.4對照組 n=24 2.0±0.3 t 3.6975 P<0.05
近年來,新生兒健康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許多胎兒在未足月的情況下就分娩出來,這類新生兒的身體器官發(fā)育不佳,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均不健全,甚至許多新生兒在分娩后未能存活[3]。這類患兒通常需要留置針輸液治療等,保障新生兒的健康,不同的留置針護理方式,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治療效果。此次研究中,隨機抽取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兒一共48例進行實驗觀察,分組后應用不同留置針護理方案。結合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果,應用臍靜脈置管術護理的新生兒,身體發(fā)育良好,術后的體重量明顯更高,并且臍靜脈置管的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采取臍靜脈置管術護理,不僅可以提升新生兒的體重,促進新生兒健康發(fā)育,還能縮短新生兒的住院時間減少住院成本,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