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臨近2020年年末,不斷傳來的好消息,溫暖著寒冷的冬季。
“經過8年持續(xù)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qū)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時,發(fā)出洪亮而豪邁的聲音。
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qū)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
當前,中國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本期“精準扶貧”欄目刊發(fā)《脫貧后中國下一步要怎么做》,作者從多方面介紹了國家接續(xù)推進脫貧地區(qū)發(fā)展的部署,而只有“造血式”發(fā)展,方能釋放貧困群體自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貧困問題也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2020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并穩(wěn)步實施的第八個年頭。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仍呈現出十足韌性并取得亮麗成績?!耙粠б宦贰苯涍^疫情的考驗,基礎更加牢固,動力更加充沛,前景普遍看好。相信讀者在《“一帶一路”的亮麗成績單》文章中,能獲得更豐富的相關信息。
在當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何鞏固利好、保持發(fā)展勢頭,是擺在中國的時代課題。中國政府提出了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習近平指出,“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fā)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本期“今日視點”欄目推出了一組專題文章—《“雙循環(huán)”下的開放強音》,從不同的側面、多元化地呈現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澎湃的動力。讀者從中能夠看到新時代下國家、社會、人民,以積極開放的態(tài)度擁抱世界,在砥礪前行中發(fā)出的時代強音。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本外務省支持、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主辦的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北京、東京同時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疫情后的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的作用”。來自中日兩國政治、經濟、外交、安全、媒體、數字科技與公共衛(wèi)生等領域的嘉賓,圍繞“疫情后的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的作用”這一主題展開了坦誠交流和深入研討,為中日兩國共同應對疫情下的全球變局,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日關系新格局貢獻寶貴智慧,達成廣泛共識。
為此,本期“特別報道”刊發(fā)了兩篇文章—《為中日攜手應對疫情下的全球變局凝聚智慧與共識》《中日合作新篇章》,對論壇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
所有這些,似乎都在傳達著一個信念,那就是無論人類經歷哪些艱難險阻,信心永比黃金更珍貴。唯其此,世界才會多一抹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