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立群
湖南《邵陽日報》二〇二〇年一月八日刊載了聯家同題『邵陽洛陽仙洞』的二十多副楹聯。欣讀之后,感到藝術性與思想性,都展現了相當高的水準,對古跡風景聯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多視角的有益借鑒。
洛陽仙洞是邵陽十二大景點之一,位于點石庵內,唐代有來自洛陽的申氏在洞內修行,因其思母而取名洛陽洞,原法壇、丹鼎、泉井、庵堂等遺跡現已不存,舊址被改建為學校。素材不多,聯家卻充分發(fā)揮了合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佳聯迭出。
一是內容充盈,信息量大。
如呂可夫聯:
幽穴鎖煙霞,記曾經白云出岫,丹灶飛香,仙泉不竭仙家老;
好風邀杖履,宜漫賞碧浪盈資,清波漲邵,古木猶榮古跡多。
此聯藝術地再現了仙洞昔日的鼎盛勝境與現代景色的生動畫面,對比強烈,視覺沖擊力極強。
朱振宙聯:
曾經暮鼓晨鐘,香慈火善,跪揖頻來,一洞仙風留客?。?/p>
已是煙閑云寂,鼎沒庵飛,禪音遠去,雙江月影化龍盤。
此聯以生花妙筆,精準地提煉出仙洞的外在人文特征,成功地進行了寫實的意象情景創(chuàng)設。
有些作品繼續(xù)升華,突出展現寫虛的精神主題。
如龐小青聯:
寶慶雙清垂母范;
洛陽百度覓仙蹤。
此聯巧妙地嵌入四個地名和專用名詞,借『雙清』『百度』的雙關,融古今意蘊于一爐,展現了邵陽在思想與行動上的傳統(tǒng)美德。
陳建湘聯:
孝子何來?望斷天涯,一縷柔情鑲洞府;
仙居安在?夢回故址,千秋勝境化煙塵。
此聯生動地謳歌了游子與故鄉(xiāng)親人相互思念的感人情懷。
二是格調高雅,韻味無窮。
如彭端詳聯:
洞鎖煙霞,景麗城垣,紅墻碧瓦屐痕老;仙蹤已杳,鐘聲漸冷,明月清風望眼空。
人去洞渺,撫今思昔,聯家感懷萬千,藝術構思富含文采。有些作品,言外充滿不盡之意,極具想象力。
如楊敏亮聯:
洛陽歸雁時,綠野仙蹤何在?昭陵遺跡處,紫煙丹灶無存。
此聯讓人很自然地勾起『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思鄉(xiāng)之情。
鐘九勝聯:
洞無影,井無形,剩有奇思營幻境;云在天,春在樹,可憑佳詠覓仙蹤。
此聯在感慨惆悵之時,沒有消極,語意跌宕起伏,最后把墨客的閑情逸致,表達得淋漓盡致。
一副對聯,如果讓不同讀者品出不同的意蘊,必然使人難以忘懷,實現理想的藝術效果。
如歐陽佑春聯:
洞隨母愛深,千年幽探難尋底;
井共禪庵隱,百載清流總潤心。
此聯緊扣主題,洞與母愛皆深不見底,千年亙古不變,滋潤人心。譚水松聯:
塔影掛江亭,俯邵水蒼茫,且就波光銷俗慮;
鐘聲沉浦樹,悵仙蹤杳渺,空余洞口老塵容。
此聯意象創(chuàng)設手法高超,用詞老到。作品從景色切入,發(fā)『老塵容』之感嘆,提『銷俗慮』之勸慰,引發(fā)讀者無限遐思,久品不厭。
三是借古镕今,主旨清新。
停留在空發(fā)感嘆、悲天憫人的層次,藝術水平再高,也難成佳構。妙聯,必然要傳達給讀者明確的思想,促進社會進步,啟迪人的靈魂。
如周玉清聯:
頹跡莫揪心,許是洞仙回洛邑;
新時宜放眼,相期黌舍出神童。
上聯極具藝術色彩地安慰游客,下聯勸慰讀者與時俱進,眼光朝前看,古跡在現代肩負了新的教育任務。
劉助長聯:
雨洗塵埃,風翻史冊,洛洞猶存仙跡;
日沐靈山,月盈秀水,黌宮尚有書聲。
仙洞歷經風雨滄桑,依然日沐月盈,山靈水秀,尚有書聲!作品正氣沛然,傾向明朗,體現出藝術家思想的成熟。
四是意境優(yōu)美,情景交融。
作品達致最高境界,必然物我歸一,無二無別,景即情,情即景。
如鄒宗德聯:
古洞聚煙霞,遙想法壇爐火,曾染紅曉寺鐘聲,雙清月色;
殘垣余塊壘,難尋唐代仙蹤,同望斷蓮池荷韻,六嶺春光。
此聯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通感手法,嫻熟地把仙洞與其他寶慶勝景掛鉤,凸顯仙洞的影響和地位。『塊壘』的雙關,極大地增強了作品主題的藝術效果,古洞仙蹤與蓮池、六嶺『同望斷』,讓人生起無限惋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蘊毀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也許,這是這期聯作,最值得引發(fā)我們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