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研農(nóng)
(2020年11月6日)
今天,我們在這里慶祝新中國第21個記者節(jié),隆重舉行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頒獎報告會,表彰廣大新聞工作者的突出貢獻,檢閱全國新聞戰(zhàn)線的優(yōu)秀成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前來看望獲獎?wù)吆团c會代表,并將發(fā)表重要講話,這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廣大新聞工作者的親切關(guān)懷,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高度重視。在此,我謹代表中國記協(xié)向出席今天報告會的各位領(lǐng)導同志表示衷心感謝!向獲得本屆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的同志們和好記者講好故事最佳選手們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辛勤工作在新聞戰(zhàn)線的全體同志致以節(jié)日問候和崇高敬意!
在黨中央的有力指導和親切關(guān)懷下,廣大新聞工作者不負重托、不辱使命,以大量鮮活、生動的新聞作品,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凝聚起強大力量。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都是2019年涌現(xiàn)出來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guān)鍵之年。在這一年里,特別是在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中,廣大新聞工作者滿懷激情,扎實苦干,唱響了禮贊新中國、奮斗新時代的昂揚旋律,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深入一線,記錄抗疫進程,謳歌抗疫英雄,展現(xiàn)抗疫精神,凝聚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精神力量。相信明年的中國新聞獎評選中,我們這支具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黨和人民可以信賴的新聞隊伍,必將收獲更大光榮。我們向他們致敬!
同志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皶r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面對加速演進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新聞工作者如何答好新時代的考卷?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指出了明確方向。他強調(diào),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lǐng)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工作隊伍。增強“四力”是新時代新聞工作永恒的學習和實踐課題。從這屆獲獎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心得看,從這次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的事跡和業(yè)績看,從好記者講好故事最佳選手們的經(jīng)歷和體會看,我們可以對增強“四力”有更深切的感受。
增強腳力,讓報道接地氣、有溫度?!案泊耗鄽庾匀A”。好記者都有“鐵腳板”,好新聞都是“跑”出來的。這次獲獎作品中,文字通訊《屹立在喀喇昆侖之巔》《守護母親河建設(shè)幸福河》《奮進大灣區(qū)乘風破浪時》等,大處落筆,視野開闊;細節(jié)著墨,文情并茂。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民日報吳姍、新華社熊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董倩、湖北日報柯皓等好記者講好故事最佳選手同全國各地新聞工作者一起,沖鋒在前,勇敢逆行,用手中的筆、話筒、鏡頭,記錄抗疫現(xiàn)場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打動人心,堅定信心。記者的“腳力”,自然而然地體現(xiàn)在這些好作品里。這啟示我們,只有把足跡寫在大地上、把腳印刻在泥土中,才能讓作品植根時代、讓報道深入人心。今天,傳播技術(shù)一日千里,人們獲取信息更加便捷,編輯記者即便“窩”在工作間似乎也能寫稿。但是,這只會讓新聞作品模式化、套路化,不可能有真情實感。事實上,越是信息發(fā)達、信息繁雜,越要增強腳力走下去,把實踐和基層當作最好的課堂;越是深化改革、攻堅克難,越要增強腳力接地氣,把現(xiàn)實情況、群眾心聲挖掘出來。
增強眼力,讓報道有視野、有大局。俗話說,心明才能眼亮。其實,眼亮也才能心明。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好眼力是觀察力、發(fā)現(xiàn)力,更是辨別力、判斷力。2019年,各新聞單位都參與了“新春走基層”“禮贊新中國,奮進新時代”“愛國情奮斗者”“再走長征路”等采訪活動,從街頭巷尾到田野阡陌,從繁華江南到黃土高坡,穿越歷史溝壑,眼光更加深遠;反復比較鑒別,眼力自然張揚。通訊《二百八十一個簽名挽留第一書記》、廣播專題《黃河灘區(qū)脫貧大遷建》、電視專題《我是188萬分之一》《“并村”之后》角度新穎、表達得當,文字里、鏡頭中有山河壯麗、氣勢如虹,也有千差萬別、艱辛奮斗,展示了新聞工作者的獨到眼光。新聞工作者的眼力,不是站在城頭看風景,而是要用一雙慧眼,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超越尋??捶浅?,看火熱實踐、改革進程、國家大局、世界大勢,以非凡的眼力不斷拓寬眼界、提高站位。
增強腦力,讓報道有深度、有內(nèi)涵。非凡腳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華章。延安時期,毛澤東為《新中華報》題詞,只有兩個字“多想”,報社將其制成匾額,掛在編輯部窯洞最顯眼的位置??梢哉f,思想是新聞工作的至高境界,思考則是新聞工作者的制勝法寶。經(jīng)濟日報齊東向、中國新聞社王丹鷹、中國日報陳衛(wèi)華、福建日報蘭鋒等榮獲長江韜奮獎的各位同志崇尚調(diào)查研究,善于從現(xiàn)象中抓本質(zhì),從偶然中見必然,在深刻復雜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變化中用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智慧,講好真實立體、全面豐富的新時代中國故事。在今年獲中國新聞獎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報道中,新聞工作者將歷史與現(xiàn)實有機銜接,既回溯中國夢的歷史景深,又展望新時代的美好圖景,知所從來也明所將往。評論《初心鑄就千秋偉業(y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作》和電視專題《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天安門上想問題,在田間地頭尋答案,胸懷天下,思接千載,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大歷史觀、大世界觀。《數(shù)說70年》《中國24小時》等系列微視頻,具體翔實,鮮活生動,把思想體現(xiàn)在生動的影像和鮮活的表達之中。今天,媒體融合縱深推進,移動互聯(lián)瞬息萬變,更需要新聞工作者想得透徹、想得全面,用具有穿透力、思想力的聲音來廓清真相、凝心聚力。
增強筆力,讓報道叫得響、傳得開。延安的清涼山,被譽為“紅色新聞山”,坐落著延安新聞紀念館,一進大廳就能看到紙和筆的雕塑。做新聞工作,最重要的武器就是“筆”。文風到位,筆下千鈞,筆力可以說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新時代是一個辦大事、成大事的大時代,更能展現(xiàn)出大胸襟、大氣魄的精神氣質(zhì),這給了新聞工作者縱情揮灑的大空間、展現(xiàn)能力的大舞臺。網(wǎng)絡(luò)消息《習近平: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新華全媒頭條《人間正道是滄桑》等用融合精品記錄偉大時代,講述精彩故事,傳播時代強音,用優(yōu)秀的作品引導人們昂揚向上。文字通訊《英雄無言——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本色人生》、電視專題《風雨兼程新長征初心無悔永芳華》等用生花妙筆描摹先進典型日常生活,記真切事實,錄心靈律動,用高尚的精神激勵人們奮發(fā)圖強。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的筆,不僅要寫文章,更要進行多樣化的表達。懂創(chuàng)新、能融合、會傳播,我們的筆力才能激蕩在全媒體時代的輿論場。
回顧這些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我們深深地感到,增強“四力”是新聞作品的成功之道,也是新聞工作者的成才之道。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腳力是根本,眼力是關(guān)鍵,腦力是重點,筆力是基礎(chǔ),“四力”有機聯(lián)系、相互促進,構(gòu)成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zhì)。新時代新要求,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邁開雙腳丈量大地、睜大慧眼洞察天下、開動腦筋深入思考、練就妙筆書寫時代,不斷增強走基層的腳力、做判斷的眼力、想問題的腦力、進心坎的筆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改革、矢志創(chuàng)新,奮力書寫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新篇章,為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
同志們,明年我們將迎來黨的百年華誕,開啟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新聞工作任務(wù)艱巨,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ji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真抓實干,努力奮斗,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