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意
放棄是一個褒義詞還是一個貶義詞?躺在床上一邊舉例,一邊思索著它的內涵是什么。放棄是什么?它有價值嗎?是要先從心里將某個事情或某個人放下,然后可以隨之遺棄,還是做了很大的決心后,決定放下之前的所有,拋棄一切事物重新開始?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定義或解釋。但我覺得,放棄是一種無可奈何且并非輕而易舉的決定。
放棄本身就意味著一定會失去一些東西。但放棄也是一種新選擇,史鐵生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他在意氣風發(fā)的青年時代突然失去雙腿,但他沒有給自己過多的時間痛苦,而是在認清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后,放棄了行走的權利,雖然不能在自由地行走在大街小巷,但同樣能夠看到大街小巷中的風景。在此期間,他最喜歡出入附近的地壇公園,他在中感悟到很多東西。于是他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中,他選擇了文學創(chuàng)作,用文字抒發(fā)他內心的情感,用文字的魅力傳達出他的勇氣。他放棄了之前擁有的,但他獲得了人們的贊嘆。深入泥潭后的不驚,是他能走出泥潭的基石。他面對念念不忘的往事,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放棄,這是內心權衡后的結果。人總是不能隨意決定自己的喜好,人總是要向前看的。選擇放棄,重新面對未知的一切,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難的決定,是一個迫于當下的最好的選擇。
有時候,放棄其實也是一種解脫。你認真地去做一件事,卻一直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果,甚至總是搞砸。這時候選擇放棄,難道不是一種解脫嗎?總是勉強自己,說服自己,難道不是一種自欺欺人?勉為其難本身也是一種痛苦,還會徒增煩惱。如果換種思維,選擇另外一條出路,可能就得到了身心的解脫。能夠選擇及時止損,是一種明智的行為,但是卻需要進行時間的磨煉。
放棄不是一種逃避行為,反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真正決定放棄,并不是一件心血來潮的事情,而是一種苦心孤詣,是一種大智若愚。放棄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快樂的開端,告誡人們要好好對待接下來的每個瞬間,可以有一個意味深長的開始。只有放棄奢靡,才能腳踏實地安穩(wěn)生活;只有放棄懶惰,才能勤奮刻骨地成就夢想;只有放棄眼前的蠅頭小利,才能收獲更多的長久利益。如何才能放棄,如何說服心里的不甘?只有依靠自己,依靠時間的幫助。
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每個人都必須經歷并承受一些挫折,讓自己的內心感受痛苦,銘記痛苦,再從中學到點什么。在面臨諸多坎坷和選擇時,難免會遇到那種糾結到要選擇放棄的境況。放棄必然很難,甚至會感受到絕望。但當你孤立無援地面對一件事時,選擇放棄是一種合適且明智的方法。放棄并不都是可恥的,放棄與擁有也可以處于同等地位,放棄了一種依戀,將會得到另一種美好。說到底,并不能夠簡單地將放棄歸為褒義或貶義。如果放棄一件事情后,能夠獲得更大的回報,那么這就是明智的放棄,能夠促進人們成長。但如果放棄一件事情,使自己步步后退,反被人唾棄,這就是愚昧的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