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蓮好
摘 要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中設置的古詩文較為全面,緊密結合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切實加強一年級學生古詩文閱讀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們切實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致力于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由于一年級學生屬于年齡較小的兒童,所以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確保所采用的策略有助于學生兒童天性的融合。因此,為促進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興趣,本文主要結合自身的淺見,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提出激發(fā)興趣的對策。
關鍵詞 小學一年級;學生;古詩文;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D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9-0202-02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往往不同,為切實激發(fā)其閱讀興趣,需要教師在理論上注重對其的應用,注重在實踐上的優(yōu)化。所以筆者以下主要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探究,通過理論為實踐提供指導,通過實踐踐行理論,最終達到激發(fā)學生古詩文閱讀興趣的目的。
一、理論分析
(一)閱讀文本的選取與教學目標的設定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就閱讀文本選取而言,主要是確保其優(yōu)質,才能為高效課堂的打造奠定基礎,進而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對古詩文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尤其是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由于其屬于識圖階段,所以在選取閱讀文本時,應與學生的這一認知情況相符,尤其是在選取古詩文方面的閱讀文本時,需要做到短小、高雅、富有畫面感與趣味性。因此,筆者在古詩文文本選擇時,不僅有《詩經》和《楚辭》,還有唐詩宋詞以及《世說新語》等,不僅注重課內古詩文的選取,而且注重課外古詩文的應用,認為只要確保所選內容具有較強的廣泛性而又不乏經典,以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多元閱讀需求。比如,在學習《春夏秋冬》的課文之后,可以選取五言古詩《四時》(課外文本),使得學生對四季的美景有一個更好地認識,在增加學生學習內容的同時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而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針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為滿足古詩文閱讀教學的需要,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對所需掌握的知識技能要明確;二是對學生的能力訓練重點和教學方法明確;三是注重學生古詩文情感理解能力與審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靜夜思》時,其知識技能目標就是學生能讀會寫、當堂朗誦,而在能力訓練時,主要是對學生的觀察、想象、記憶等能力進行訓練,并采取相應的方式,讓學生強化對文本情感的理解,尤其是作者在思想故鄉(xiāng)的之情和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油然而生。
(二)教學游戲的選取與教學手段的應用具有較強的趣味性
游戲教學是小學一年級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因此在選取教學游戲來促進學生閱讀興趣激發(fā)時,需要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奇心較強的特點,切實確保所選的教學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確保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具有趣味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比如在一年級上冊學習《詠鵝》一文時,為激發(fā)學生的古詩文閱讀興趣,筆者進行了如下設計:
第一環(huán)節(jié):當好小偵探。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結合《詠鵝》的題目來對古詩文寫作的內容進行猜測,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都可以結合本組的認知來進行游戲,通過學生對古詩文題目的觀察和探究,從而促進學生觀察和推理能力的訓練。
第二環(huán)節(jié):考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要求學生認真聽多媒體的朗讀,再復述其中包含的信息,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專注力的提升,而且還能促進其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尤其是學生在復述詩文的過程中,能將學生的大腦充分地調動起來,促進學生記憶力的鍛煉。
第三環(huán)節(jié):搶答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對字詞進行復習,對所學的新詞,采取搶答的方式,在鞏固學生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
第四環(huán)節(jié):自我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要求學生結合課文的注釋找到詞義,并將詩文理解說出來,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多次實踐之后,學生就能在課外達到自我閱讀的效果。
第五環(huán)節(jié):比比看。主要是采取挑戰(zhàn)的方式將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出來,每個小組選派一個代表來朗讀課文,并在朗讀后對課文進行背誦,使得學生從朗讀向記憶短時間的轉化。最后得分最好的小組得到教師預設的獎勵。
第六環(huán)節(jié):我是排練小能手。將詩文打亂之后,要求學生按照正確的順序將其排列起來,這樣就能有效的鞏固學生的記憶,以盡可能地實現(xiàn)當堂成誦的效果,并促進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七環(huán)節(jié):畫一畫,每個小組根據本組對詩文的理解,畫出一幅能再現(xiàn)詩文意蘊的美術作品,使得學生的古詩文審美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因此,筆者認為,為強化學生古詩文的閱讀興趣,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切實加強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盡可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起來,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對古詩文內容的認知。比如在教學《詠鵝》時,可以采取動畫的方式,將小鵝在水中游的場景展示出來,在教學《江南》時,可以利用PPT圖片來強化故事的理解。而在教學《贈汪倫》時,可以采取情景扮演的方式來展現(xiàn)知識故事的背景,強化學生對詩文內容與作者情感的理解和認知。在此基礎上,還要學會傾聽,強化與學生的互動,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
(三)學生作業(yè)的設計與課外閱讀的實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就課堂作業(yè)而言,由于其能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所以需要教師在學生作業(yè)設計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尤其是要結合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做好遷移知識的設計。比如在教學《憫農》之后,可以給學生設計自主探究類的作業(yè),要求學生將糧食的重要性以漫畫的形式畫出來,也可以采取辯論的方式來演講,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而且還能強化學生對糧食的珍惜。因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隨著教師的思路來觀察,最終在觀察中會發(fā)現(xiàn)相關的問題和質疑,這樣就能及時地做好學生的查漏補缺。而針對課后作業(yè)而言,主要有拓展閱讀類、親子閱讀類、自主探究類。這些都屬于課外閱讀的范疇,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興趣,大都是通過課外養(yǎng)成的,這就需要在設計這些課外閱讀作業(yè)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比如在設計拓展閱讀類作業(yè)時,教師為了考查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在課后進行古詩文的閱讀,可以要求學生把課文學習的古詩文閱讀方法在同類古詩文閱讀中應用,采取拓展閱讀類的方式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而針對親子互動類的閱讀,主要是要求學生在家里與父母一些閱讀古詩文,并將自己的閱讀感想與其他學生在課堂中分享。針對自主探究類的閱讀,主要是引導學生借助學習工具來閱讀古詩文,且探究過程可以采取圖文的方式來呈現(xiàn)。
二、實踐探究
(一)復習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古詩文閱讀興趣
中華古詩文可謂博大精深,在中華民族成長中作為滋養(yǎng)的重要精神營養(yǎng),為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實踐中,教師要致力于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尤其是要結合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古詩文閱讀興趣。比如在教學《小池》時,由于在上一課中學習了《池上》,此時可以引導學生復習《池上》中講述的是什么內容,并在學生講述的同時,在多媒體中同步顯示對應詩句,最后給學生出示《小池》的故事插圖,再將兩篇古詩文的插圖放在一起對比,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通過圖片來感受課文的意思。這樣在兩幅不同的夏日荷塘圖畫中讓學生感受池塘美,并通過用圖猜測詩意的方法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更加熱愛古詩文的閱讀。
(二)生字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古詩文閱讀興趣
在每篇古詩文中,都有一定的生字詞,為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就要引導學生加強對生字詞的理解。筆者在教學中為激發(fā)學生的古詩文閱讀興趣,經常采取字理識字的方式,通過學生對漢字結構的掌握,幫助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同樣以《小池》教學為例,其中的一個生字是“角”,筆者首先給學生展示一幅尖尖小荷花的形狀,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尖尖角”這個生詞的含義,再給學生利用多媒體對“角”字的演變過程進行演示,從甲骨文開始,隨后變化到小篆,再變化到隸書,最后變化到楷書,這樣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哪里存在“角”,這樣就能在學生尋找的過程中,更好地通過漢字的音形義來加深對生字的認識,從而達到以字促讀的效果,學生只有在弄懂生字詞的基礎上才能閱讀。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如何來認識生字“露”,學生可以從漢字字形和字音方面了解,而筆者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需要引導其結合生活實際,來強化對其的應用,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對其的認識。
(三)詩文品位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古詩文閱讀興趣
古詩文注重的是詩畫統(tǒng)一,所以教師們需要緊密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采取版畫的方式將所學所讀的景物畫出來,讓學生在詩文品位中利用景物畫來讀懂古詩意境,從中感受詩中的美感和畫面。比如在學習《小池》時,其中的細流、樹蔭、小荷、蜻蜓等,引導學生將其中的畫面畫出來,從而更好地走入詩人所描繪的場景之中,使得學生在品位詩文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激發(fā)小學一年級學生古詩文閱讀興趣,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切實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并在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閱讀技能不能刻意去灌輸,需要以興趣為導向,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針對性地進行古詩文的閱讀教學,尤其是要讓學生在古詩文學習中學會品位和鑒賞,從中感受到古詩文的浸潤美、文化美和意蘊美,才能更好地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出來。
參考文獻:
[1]楊淑蘋.小學低年級古詩文教學之我見[J].文學教育(下),2020(04):190.
[2]季文艷.有詩有情真語文——談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J].名師在線,2020(07):70-71.
[3]劉芹.比較閱讀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20(02):42.
[4]葉蓮芳.小學語文古詩文化閱讀實踐探討[J].文化產業(yè),2019(06):54-55.
[5]林欣欣.讓小學低年級的古詩課堂靈動充盈[J].華夏教師,2018(10):57-58.
[6]唐昌紅.“不求甚解”學古詩——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之我見[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六):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