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新
摘要:研究背景:酒精性精神障礙患者會出現許多的電生理變化,國內有一些項目檢測方面的報道,但與精神分裂癥進行對照比較的數據相對較少,為了補充此類疾病的循證依據。我院對2011-2013年收治136例男性酒精性精神障礙患者及隨機148例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入院時腦電圖、心電圖的電生理變化作對比研究。,排除腦器質性、軀體疾病性精神障礙,排除各種傳染病,排除各種軀體疾病。
【中圖分類號】R3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200-01
一、對象、方法
1、對象:我院選取的136例男性酒精性精神障礙與隨機148例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均符合國際精神疾病分類診斷標準(ICD-10)診斷標準[1] 。其中136例為酒精性精神障礙患者,年齡:22.5-62.5歲,平均42.5±20.38歲;飲酒年限:4.5年-19.6年,平均飲酒年限:12.05±8.68年。病程:1月至180個月,平均 90.5±89.5月。14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年齡:16.5-72.5歲,平均44.5±39.6歲。病程:1月至192個月,平均 96.5±81.1月。所有診斷均符合國際精神疾病分類診斷標準(ICD-10)[1]。
2、方法:分別在入院時對上述兩組患者的腦電圖、心電圖進行檢查。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結果,檢驗方法設定:x2<或=3.84(P>0.05)x2 >3.84或<6.63 (P<0.05)x2>6.63(P<0.01)。
二、結果:
(一)酒精性精神障礙的EEG:正常60例(44%),異常76例(56%),其中輕度異常42例(31%)以a為主,a波幅雜亂、變慢,中度異常29例(21%)呈現以θ波為主及高波慢波,重度異常5例(3.6%)呈棘波,尖波、多棘漫綜合波,可見少量δ波。精神分裂癥EEG:正常131例(88%),異常17例(11%)。其中輕度異常14例(9%)以a為主,波幅變小、變慢。中度異常3例(2%)呈現不規(guī)則的a波及β波。
(二)酒精性精神障礙EEG異常特征:主要分為失律型和慢波型。失律型46例:均為低波幅,無優(yōu)勢頻帶,呈a、β、θ、和(或)δ波不規(guī)則混合表現,彌漫性分布、波型雜亂,調節(jié)調幅極差。對睜閉眼、過度換氣和閃光刺激誘發(fā)均無明顯改變。慢波型30例:以8-8.25HZ慢a波為主者18例,波幅在20-40UV;以4-6HZθ波改變?yōu)橹髡?例,波幅在30-45UV,呈彌漫性出現;以2-3HZ,δ波改變?yōu)橹髡?例,波幅在20-30UV以散在的方式出現。76例異常波出現部位,額顳部為主者53例,頂枕部為主者14例,全頭部者5例,部位不定者4例。誘發(fā)效應:睜閉眼試驗40例,不受抑制30例,部分抑制10例。過度換氣試驗20例,無變化18例,3例出現暴發(fā)性棘波,2例出現陣發(fā)性高波幅與活動伴尖波發(fā)效。閃光刺激試驗10例,均無變化。
酒精性精神障礙的ECG正常15例(11%),占66.7%。異常121例(89%),異常心電圖年齡集中于32-68歲之間。異常心電圖以心動過速多見67例(49%),其次是竇性心律不齊29例(21%),心動過緩8例(5.8%),肢導低電壓9例(6.6%), ST-T改變5例(3.6%),左心室高電壓及左室肥厚3例(2.2%)。精神分裂癥ECG正常131例(88%),異常42例(28%),其中心動過速多見11例(7.4%),心動過緩8例(5.4%),其次是竇性心律不齊9例(6%),肢導低電壓8例(5.4%),ST-T改變6例(4%)。
以上結果說明酒精對腦及心血管的影響較大,對比結果顯示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
三、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酒精對腦及心臟有直接及間接的危害。而精神分裂癥沒有大量酒精飲用及酒精依賴情況,所導致的腦及心臟的電生理改變也不一樣。酒精性精神障礙患者部分生理生化改變:腦電圖異常多為廣泛性異常,為波形雜亂,波率變慢,波幅變低,多以θ波為主,極少數患者可見癲癇波(棘波、尖波、棘慢綜合波)及部分δ波,有時呈現局部明顯,多見于額、顳頂枕部導聯。神經系統(tǒng)損害如未梢神經損害,癲癇和小腦病變,罕見伴發(fā)癥如視神經萎縮,基底神經節(jié)中央灰質出血,共濟失調,更加持久方式可以有癡呆等;據臨床病例資料顯示,酒依賴患者常很少進食或不愿進食,導致營養(yǎng)障礙較普遍,如蛋白質、脂肪、糖及B族維生素缺乏,還可導致水鹽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等等;過量過頻飲酒,對機體損害較大,值得高度重視。酒精性精神障礙患者的生理生化變化較大,宜采取全面的綜合性治療,消除戒斷癥狀,改善精神癥狀,降低死亡率,并做好認知及支持性心理治療和行為矯正治療,監(jiān)督其戒酒,防止重復飲酒。
四、今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酒精性精神障礙患者除人格改變、智能障礙難予通過治療逆轉外,多項生理生化指標變化通過治療是可以恢復及逆轉的,但也有持續(xù)大量飲酒后出現肝硬化、胃潰瘍等難予恢復的病例,所占病例數相對較少,其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明確。
參考文獻:
[1]國際精神疾病分類診斷標準(ICD-10),[M],劍橋大學出版社,1988,16-242
[2]謝秀東、王曉云、聶宇波.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心電圖及相關因素分析[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30(02):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