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巧瑾
一、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要求教師有一顆博愛之心,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德育影響。由此我區(qū)的“德育導師制”應運而生。人人都是學生德育導師,本案例就是在德育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走進一位特殊家庭小學生的內心,全心全意地與學生溝通的過程。
二、典型案例過程
小周是我班一個靦腆、內向的女生。在班級內常以差生自居,回家作業(yè)經常沒有,課堂作業(yè)也拖拉著。上課從不舉手,即便提問她,聲音小得可憐,而且漲紅了臉,還忸怩半天。以至于同學不喜歡與她同桌,也幾乎沒有人愿意和她一起玩。該怎么讓這位一個學生走出現在的局面,和同學們融成一片,激發(fā)起她的上進心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首先,我對小周的個人情況進行了分析:小周成績相對差,深究原因并不是因為她頭腦不聰明,而是被自卑、羞澀、恐懼、焦慮等負面心理所影響。去除心理枷鎖,讓她昂起頭正視自己是轉化她的關鍵之舉。
其次,我又開始著手了解她的家庭情況:小周的家庭并不完整,媽媽在她四年級的時候過世,所以小周對身邊的同學有一種距離感,爸爸對她學習、生活中做了錯事也不能及時發(fā)現,這是使她形成不良學習習慣又一因素。
后來,我又與她前任班主任進行了交流。班內同學沒有發(fā)揮良好的輿論和幫助作用。導致后來,家長與老師有點放任自流,喪失了進取心。
針對目前的現狀,我如何做呢?學校中的德育導師制使我眼前一亮,對,就從德育導師促使她轉化。
三、讓溝通走進學生的內心
面對像小周這樣不善于表達、性格內向的孩子,更要注意溝通的方法。多感情投入,逐步促使其感受到別人的期待,在平時,我主動接近小周,了解她最近的思想動向,并且不斷地鼓勵她。
在與小周的深入接觸中,我逐漸發(fā)現她的膽子變大了,會和我說心理話了,并且表示出她對我的信任和喜愛之情。于是我開始趁熱打鐵,提出我對她的期待。在往后的作業(yè)中,小周雖然也會偶爾出現缺作業(yè),但是完整、工整的作業(yè)次數明顯增加看不少,我又不失時機在班上予以表揚,并且展示了她的作業(yè)。從她略帶羞澀的眼神中,我讀到她的喜悅以及對未來的信心。在我和小周不懈地共同努力下,德育導師的關懷,激發(fā)小周的潛能,在小周身上已經初顯成效。
四、借集體力量調試行為的偏差
馬卡連柯說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奔w的習慣可以讓每一個班集體中的成員形成一定的習慣。德育導師要利用集體的力量,教會像小周這樣的孩子交往、合作和學習。
在集體中學會交往。在班級管理上,我放手讓小周參與其中,安排她負責同學們吃好飯的飯盒檢查,這個工作,讓小周來完成既是容易的,又是一次挑戰(zhàn)。因為母愛的缺失,讓她的生活獨立自主能力較強,可是和同學接觸是目前她所需要克服的一大障礙。這個安排使小周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在集體中學會合作。鼓勵小周積極參加活動,在班隊課上,文娛委員極力邀請小周來參加女生朗讀小組的表演,既給了小周展示的機會,又不會使她有特別局促的感覺。
在集體中學會學習。讓“外向陽光”型班委主動走近小周,讓小周感受同學的開朗活潑性格,同時伸出溫暖的手,與她一起進步,同學對她的看法轉變了,她也產生了要強的一面,能夠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五、家校合作中形成教育合力
家長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也是最直接的教育力量。德育導師的家訪工作很重要,在家訪中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了解家長的困惑,指導家長家庭教育的方法。
記得第一次去小周家,她的爸爸和奶奶不停地向我訴說小周的各種不好的表現,為了這樣的孩子感到心痛,即使小周在場也絲毫沒有給她留面子。我認識到這是家校合作的好機會,于是向家長介紹了小周在學校的進步,同時也向家長講述了一些教育理論,心理學知識。平時小周一有進步,就結合家校聯(lián)系冊、電話等不斷和家長溝通,努力使學校和家庭中的教育方法和內容一致,家校產生合力。一段時間下來,小周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不再動不動發(fā)脾氣,也不再擔心開家長會,還常常聯(lián)系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
六、納悅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
孩子自控力差,行為易反復無常,所以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不要簡單地認為通過一次談心就能徹底改好。遇到孩子不良行為的出現反復,德育導師一定要有耐心客觀分析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的原因,要及時發(fā)現、及時引導。
有一天早晨,天氣挺冷,小周又遲到了,她一臉尷尬地出現在教室門口,我關心地問:“你肯定有有事耽擱了是嗎?”小周不好意思地說:“我起晚了,老師,對不起。我以后不會遲到了?!蔽椅⑿Φ貙λf:“老師相信你,不過課后你要到我辦公室來一趟?!彼戳宋乙粫?,回座位了。下課后,小周低著頭來到我辦公室,又一次認錯,我拉著她的手:“晚起床,沒吃飯吧,這是老師的餅干,你要完成吃早飯這個任務,下次不能不吃早飯啊?!敝豢吹剑≈苡昧Φ攸c點頭。直到小周小學畢業(yè),真的沒有再碰到小周遲到的情況了。
七、案例反思
這個案例是我在德育導師的實施過程用愛引導學生的過程。我通過對一位特殊家庭的學生的教育引導,只有把關愛每一位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使命,那么才能走進愛的教育境界,才能讓師生的生命精彩。
教師轉變學生的信心和毅力,恒心和智慧源于愛。因為愛學生,教師能勇于直面一個問題學生的種種困難,就像小周這樣,一開始,小周很沉悶不肯配合,說實在的,我有過動搖,有過退縮之念,但是為了學生小周,我沒有放棄,后來工作順利多了。同時轉變學生的過程讓教師增長了教育的智慧,豐富了個體教育工作經驗。由此,我認識到:德育導師制讓素質教育理念融入教師的教育教學,讓學校的教育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