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杉
摘要:目的:對替奈普酶在院前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以我院2020年5月-2020年8月院前溶栓的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為對象展開研究,使用第三代溶栓藥物替奈普酶對其進行治療,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變化,統(tǒng)計患者血管再通率、TIMI血流分級,以及治療期間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和治療結束后30d內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結果:治療結束后24h,5例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舒張早期充盈峰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數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在溶栓后的120min,患者血管再通率達到100%。整個用藥期間,1例患者出現輕微藥物不良反應,治療結束后的30d內無患者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結論: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療中應用替奈普酶有較好效果,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標、提高血管再通率,且藥物安全性高,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不會導致不良心血管事件。
關鍵詞:替奈普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溶栓;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175-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現代臨床較為常見,冠狀動脈內出現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致使冠狀動脈閉塞是導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具有發(fā)病急、病程進展快的特點,及早開通血管、恢復缺血心肌再灌注是治療的關鍵所在[1]。
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是目前臨床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多數基層醫(yī)院并不具備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的條件和資質。而為了避免轉院之前患者冠狀動脈進一步閉塞,及就近治療原則,就需要及時使用藥物溶栓[2]。當前,靜脈溶栓藥物的發(fā)展十分迅速,替奈普酶作為最新的第三代溶栓藥物,其無論是在用藥安全性還是有效性方面,較前兩代均有明顯優(yōu)勢[3]。本次研究在使用替奈普酶對5例院前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展開溶栓治療后,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院2020年5月-2020年8月院前溶栓的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關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發(fā)病時間在6h以內。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本次研究內容以及可能發(fā)生的后果全部悉知,自愿參與并簽署同意書。包括3例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小41歲,最大68歲,平均(54.71±6.15)歲,發(fā)病至送院的平均時間為(3.15±1.26)h。
1.2方法
在溶栓前對患者展開常規(guī)基礎治療,口服拜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100mg/次,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20mg/次,1次/d;口服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83),75mg/次,1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兆科藥業(yè)合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166),100IU·kg-1,1次,每間隔12h注射1次。
在此基礎上,靜脈推注替奈普酶(廣州銘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50001),將3ml的無菌注射用水與16mg的替奈普酶混合,在5-10s內完成靜脈推注,再使用2mL的無菌注射用水進行沖管處理。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結束后24h的心功能指標進行測量,包括舒張早期充盈峰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數。
統(tǒng)計患者溶栓后30min、60min、90min、120min的血管再通率。
用藥期間觀察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頭痛、惡心、非顱內出血等,計算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
對患者治療結束后30d內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包括嚴重心律失常、再缺血胸痛、左心衰竭等,計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總體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研究中所得數據進行分析,以百分率(%)表示組內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Fisher's確切概率法檢驗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結束后24h,5例患者心功能指標得到顯著改善,舒張早期充盈峰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數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數據如表1所示。
2.2患者溶栓后30min、60min、90min、120min的血管再通率
在溶栓后的30min,5例患者血管再通率達到60%;溶栓后120min,所有患者全部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達到100%。數據如表2所示。
2.3患者用藥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在整個治療期間,僅1例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表現為惡心和輕微頭痛,在停藥后患者藥物不良反應自行消失。
2.4患者治療結束后30d內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在治療結束后的30d內,無患者出現再缺血胸痛、左心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2小時內及時轉出上級醫(yī)院介入治療,患者預后良好。
3.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5例患者舒張早期充盈峰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數等心功能指標在治療結束后的24h得到顯著改善,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P<0.05),其中,舒張早期充盈峰速度較治療前改善17%以上、左室射血分數改善60%以上。院內以往臨床使用第二代溶栓藥物(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尿激酶原)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數據顯示,患者舒張早期充盈峰速度在治療后24h通常提高10%、左室射血分數提高30%,據此認為,替奈普酶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標方面有顯著優(yōu)勢。
在治療后的30-120min,患者血管再通率逐步上升,到治療后的120min,血管再通率達到100%,而以往臨床數據顯示,第二代溶栓藥物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療后120min的血管再通率平均在68%-81%之間[4-5],由此可見,第三代溶栓藥物替奈普酶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保證治療效果。
此外,5例患者在本次治療期間,僅1例出現輕微藥物不良反應、無患者在治療結束后的30d內出現不良心血管事件,表明替奈普酶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較高的藥物安全性。
綜上所述,第三代溶栓藥物替奈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有較好應用效果,能夠在短時間內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標,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且患者用藥后不易出現不良反應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綜合來看,是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藥物,使用操作便捷,可以常溫保存,特別適應基層胸痛救治單元使用、院前溶栓使用,值得臨床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牛小偉,張晶晶,白明,等.溶栓藥物治療中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網狀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7,17(7):798-809.
[2]梁峰,王立中,胡大一,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替奈普酶溶栓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6):514-517.
[3]林榮,邱利利,吳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用溶栓藥物及其進展[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0,12(6):16-21.
[4]朱玉紅,謝創(chuàng)意.替奈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療效比較[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0,30(1):146-147.
[5]梁峰,胡大一,吳明營.替奈普酶的纖溶特性及臨床應用評價[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0,04(8):1316-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