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孟丹丹 劉樂 袁國徽 錢振官
摘要: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是拜耳股份公司生產(chǎn)的新型稻田除草劑,為了明確其在直播水稻田使用的除草效果以及對后茬作物生長的影響,開展了本試驗。結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對稗草、耳基水莧、鴨舌草和異型莎草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供試水稻品種滬早香軟1號生長安全。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防治直播水稻田雜草的適宜劑量為90~108 g a.i./hm2。直播水稻田使用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后,后茬可種植油菜、小麥和蠶豆等作物。
關鍵詞:氟酮磺草胺;呋喃磺草酮;直播水稻;后茬作物;油菜;小麥;蠶豆
中圖分類號:S451.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35X(2020)01-0062-06
Abstract:Tefuryltrione+triafamone 300 g/L SC is a new herbicide for paddy fields produced by Bayer AG.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its efficacy on weeds in direct seeding rice fields and the selectivity to rice and succeeding crops. Tefuryltrione+triafamone 300 g/L SC effectively controlled 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Ammannia arenaria H. B. K.,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Presl,Rel. Haenk.,and Cyperus difformis L.,and was selective to rice cultivar “Huzaoxiangruan No.1”. The optimum dosage for weed control in direct seeding paddy fields was 90~108 g a.i./hm2. The residues of the herbicide had no adverse effects on the succeeding crops such as rape,wheat,and broad beans.
Key words:triafamone;tefuryltrione;direct seeding rice;succeeding crops;rape;wheat;broad beans
水稻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我國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稻米消費量占全部糧食消費量的40%左右[1-3]。我國水稻的主要種植方式包括移栽和直播2種[4]。以人工或機械撒播的直播栽培方式,因省工、節(jié)本等優(yōu)點,近年來發(fā)展迅速,逐漸成為我國水稻栽培的主要方式[5]。雜草是制約直播水稻生產(chǎn)的主要因子之一,直播稻田前期田面濕潤無積水,墑情非常適合雜草的萌發(fā)和生長,濕生、沼生、潛水生及水生雜草均有發(fā)生[6-7]。直播水稻田有3個雜草萌發(fā)高峰,第1個發(fā)生高峰為播種后7 d內(nèi),以稗草和千金子為主。播種后15~20 d形成第2個萌發(fā)高峰,以莎草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為主。播種后35~40 d出現(xiàn)第3個萌發(fā)高峰,以闊葉雜草和多年生莎草為主[7]。針對直播稻田雜草發(fā)生特點,生產(chǎn)上常采用“一封、二殺、三補”的雜草防治策略[8]。化學除草劑是水稻生產(chǎn)中防治雜草的主要措施,然而長期、單一使用同一類型除草劑,容易導致雜草產(chǎn)生抗藥性,降低除草劑防效[9-10]。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商品名:墾多)是拜耳股份公司生產(chǎn)的新型稻田除草劑,登記在移栽水稻田防治雜草,兼具土壤處理和苗后早期莖葉處理除草活性。王義生等研究了其在移栽水稻田使用的除草效果以及對水稻的安全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1]。當前,關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在直播水稻田使用的研究報道較少,為了明確其在直播水稻田的應用技術以及對后茬作物生長的影響,開展本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藥劑: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200 g/L呋喃磺草酮懸浮劑,200 g/L氟酮磺草胺懸浮劑,拜耳股份公司生產(chǎn);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nóng)公司生產(chǎn)。供試作物:水稻(滬早香軟1號),油菜(滬油15),小麥(揚麥11號),蠶豆(啟豆1號)。水稻種子由上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提供,其他供試藥劑和作物種子均從市場購買獲得。
1.2 方法
1.2.1 除草效果評價試驗 試驗于2018年在上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莊行綜合試驗站內(nèi)進行。試驗田面積約為1 000 m2,土質(zhì)為青黃土,肥力中等,有機質(zhì)含量為2.1%,pH值為7.2。前茬作物為油菜,前茬作物田使用108 g/L高效氟吡甲禾靈EC 32.4 g a.i./hm2 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油菜收獲后翻耕、整地、上水泡田,于2018年6月5日人工撒播水稻,催芽播種,播種量90 kg/hm2。試驗共設9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4次,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試驗區(qū)四周設保護行,詳細試驗方案見表1。試驗田主要雜草為稗草、耳基水莧、鴨舌草和異型莎草。除草劑施用日期為2018年6月15日,即水稻播種后10 d,稗草、水莧菜等雜草1.5~2葉期施藥,施藥時田間保持1 cm左右的薄水層,施藥后24 h,逐步增加水層至1~5 cm,并保持該水層7 d以上,避免水層淹沒水稻心葉。施藥當天晴,最高溫度26.8 ℃,最低溫度22.4 ℃,施藥前后10 d平均溫度24.5 ℃,降水量20.8 mm。施藥工具為新加坡利農(nóng)私人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HD400背負式噴霧器,扇形噴頭,壓力為45 Pa,噴射速率 1 250 mL/min,用水量450 L/hm2。人工除草試驗區(qū)分別于施藥當天以及施藥后20 d進行2次人工除草,人工拔除小區(qū)內(nèi)所有雜草。
施藥后20、40 d分種類調(diào)查試驗小區(qū)內(nèi)殘存雜草株數(shù),計算株數(shù)防效,施藥后40 d調(diào)查殘存雜草株數(shù)的同時,加測殘存雜草地上部鮮重,計算鮮重防效。雜草防效調(diào)查采用絕對值調(diào)查法,即每個小區(qū)隨機取4個點,每個點0.25 m2。藥效計算方法參照GB/T 17980.42—2000《農(nóng)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除草劑防治玉米地雜草》,即株數(shù)(鮮重)防效=[對照區(qū)雜草株數(shù)(鮮重)-處理區(qū)雜草株數(shù)(鮮重)]/對照區(qū)雜草株數(shù)(鮮重)×100%。
1.2.2 對當茬水稻的安全性試驗 對當茬水稻的安全性調(diào)查與除草效果調(diào)查同步進行,即施藥后20、40 d目測調(diào)查水稻生長情況。每個小區(qū)取均勻分布的4個點進行評估,如果發(fā)生了藥害,則詳細記錄藥害癥狀,如壞死、扭曲、葉片卷曲、黃化、葉片損失等,并按照藥害分級標準(表2)記錄藥害等級,水稻收割時小區(qū)實收測產(chǎn),并折算成每公頃的產(chǎn)量。
1.2.3 對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試驗 試驗地條件、施藥日期、施藥器械和施藥方法等同除草效果評價試驗“1.2.1”。水稻田噴施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的劑量為90、180、270 g a.i./hm2,另設空白對照處理,每個處理重復4次,小區(qū)面積3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水稻收割后,保留原來的區(qū)組和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采用齒耙單獨翻耕。翻耕整地完成后,將每個小區(qū)平均分成3畦,每畦分別定量播種油菜、小麥和蠶豆,播種日期為2018年11月10日,播種當天晴,最高溫度19 ℃,最低溫度15 ℃,播種前后10 d平均溫度15.6 ℃,降水量32.8 mm。播種后進行常規(guī)栽培管理。小麥播種量為 187.5 kg/hm2,油菜播種量為12 kg/hm2,蠶豆采用定量穴播的播種方式,每穴播種蠶豆2粒,株行距20 cm。
作物播種后20、40 d取樣調(diào)查作物株高和地上部鮮重,小麥和油菜每個小區(qū)隨機取20株,蠶豆每個小區(qū)隨機取5株。作物播種后20 d加測單位面積作物出苗數(shù),計算相對出苗率,每個小區(qū)隨機調(diào)查4個點,每個點0.25 m2,記錄單位面積作物出苗數(shù)。作物收獲時(2019年5月20日),每個小區(qū)實收測產(chǎn),并折算成每公頃的產(chǎn)量。
1.3 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for Windows 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應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除草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67.5~180 g a.i./hm2對直播水稻田稗草、耳基水莧、鴨舌草和異型莎草均有較好的防效,且劑量越高,防效越好。施藥后20 d調(diào)查,上述劑量對稗草、耳基水莧、鴨舌草和異型莎草的株數(shù)防效分別為87.78%~95.40%、89.23%~9411%、82.08%~95.63%和86.21%~9553%,總草株數(shù)防效為86.79%~95.00%。方差分析結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中、高劑量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且都顯著優(yōu)于低劑量處理,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各供試劑量的總草株數(shù)防效均顯著優(yōu)于2個單劑對照藥劑200 g/L氟酮磺草胺懸浮劑 30 g a.i./hm2 和 200 g/L 呋喃磺草酮懸浮劑 60 g a.i./hm2 處理(表3)。
藥后40 d調(diào)查,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對供試雜草的防效依然穩(wěn)定,除低劑量外,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中、高劑量對供試雜草的株數(shù)防效和鮮重防效均大于90%。方差分析結果與藥后20 d調(diào)查趨勢一致(表4)。
2.2 對當茬水稻生長的影響
施藥后不定期觀察結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各供試劑量對供試水稻品種滬早香軟1號生長安全,未見明顯藥害癥狀。施藥后20、40 d目測調(diào)查結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67.5~180 g a.i./hm2 對水稻的目測藥害等級均為0級,水稻生長正常。
2.3 對后茬作物生長的影響
直播水稻田噴施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90、180、270 g a.i./hm2,水稻收獲后播種小麥、蠶豆和油菜。播種后20、40 d調(diào)查以及產(chǎn)量測定結果表明,藥劑處理區(qū)作物的出苗率、株高、地上部鮮重以及產(chǎn)量等指標,與空白對照區(qū)相比,均沒有顯著差異。表明,直播水稻田使用 300 g/L 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后,后茬可安全種植小麥、蠶豆和油菜(表5、表6)。
3 小結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具有安全性好、殺草譜廣、持效期長等特點,可安全應用于直播水稻田防治稗草、耳基水莧、鴨舌草和異型莎草等禾本科、闊葉和莎草科雜草。從高效、安全、環(huán)保等角度綜合考慮,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防治直播水稻田雜草的適宜劑量為90~108 g a.i./hm2,適宜施藥時期為雜草苗后早期,施藥時田間保持薄水層有利于藥效的發(fā)揮。使用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的直播水稻田,后茬可安全種植小麥、蠶豆和油菜等后茬作物。
近年來,隨著栽培、耕作制度的改變,直播稻田的草相變得越來越復雜,雜草防治難度加大[13-15]。五氟磺草胺、芐嘧磺隆等ALS抑制劑做為稻田主導除草劑品種,在國內(nèi)使用年限已超15年,長期使用單一類型的除草劑品種加快了抗性雜草的發(fā)生[16]。曾曉宇等報道了稗草對五氟磺草胺的抗藥性[17-18],劉冰研究了耳葉水莧對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19],蔣易凡等研究了馬唐對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情況[20]。氟酮磺草胺屬磺酰胺類除草劑,為ALS抑制劑,以根系和幼芽吸收為主,對稗草活性高,呋喃磺草酮屬三酮類除草劑,為HPPD抑制劑,根、莖、幼芽、葉片均能吸收,對闊葉雜草和莎草高效。二者復配可擴大殺草譜,提高除草效果。300 g/L呋喃磺草 酮· 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具有ALS和HPPD多重作用位點,對于治理或緩解稻田抗性雜草具有重要的意義。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的研制成功豐富了稻田雜草化除體系,給水稻種植戶在除草劑使用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試驗中觀察到,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對千金子的防效較差,對于以千金子為主要危害雜草的稻田,建議與其他藥劑混配使用。
參考文獻:
[1]楊意青,阮思婷. 新農(nóng)村水稻專業(yè)合作社水稻效益淺析——對博羅縣水稻專業(yè)合作社成本與收益的調(diào)查[J]. 發(fā)展改革理論與實踐,2017(9):43-45.
[2]李初軍,劉建萍,賈麗穎,等. 我國水稻育種的現(xiàn)狀與展望[J]. 中國種業(yè),2007(1):11-12.
[3]羅錫文. 我國水稻生產(chǎn)機械化現(xiàn)狀與發(fā)展思路[J]. 農(nóng)機科技推廣,2010(12):10-12.
[4]齊國峰. 水稻直播栽培方式發(fā)展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J]. 北方水稻,2017,47(4):61-64.
[5]楊 戈,彭貴喜. 水稻直播技術探討[J]. 農(nóng)業(yè)科技與裝備,2009(2):90-91.
[6]唐洪元. 中國農(nóng)田雜草[M]. 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991.
[7]董立堯,王紅春,陳國奇,等. 直播稻田雜草防控技術[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6.
[8]沈素文,閆 微,盧 凱,等. 直播水稻高產(chǎn)栽培的基本模式及雜草防除關鍵技術[J]. 雜草科學,2009(1):13-15.
[9]彭學崗. 我國水稻田雜草對除草劑的抗性現(xiàn)狀及防治策略[J]. 湖北植保,2012(3):62-63.
[10]王 莉,王玉全. 水稻田一次性化學除草技術試驗研究[J]. 中國農(nóng)技推廣,2005(3):44-44.
[11]王義生,劉煜財,李衛(wèi)東,等. 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懸浮劑防除移栽稻田雜草藥效和安全性[J]. 農(nóng)藥,2016,55(1):76-78.
[12]李 濤,沈國輝,錢振官,等. 336 g/L苯唑草酮懸浮劑防除玉米田雜草技術研究[J]. 雜草學報,2012,30(4):48-51.
[13]田志慧,沈國輝,袁國徽,等. 1.4%甲磺·五氟·異顆粒劑防除移栽稻田雜草應用技術研究[J]. 雜草學報,2018,36(1):42-47.
[14]黃克玲. 稻田抗性雜草有藥可除[J]. 農(nóng)村新技術,2017(9):40.
[15]張建萍,唐 偉,于曉玥,等. 機直播水稻“播噴同步”機械化除草新技術[J]. 雜草學報,2018,35(1):37-41.
[16]徐 蓬,吳佳文,王紅春,等. 雙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對水稻的安全性[J]. 植物保護,2017,43(5):198-204.
[17]曾曉宇. 內(nèi)生菌對稗草抗五氟磺草胺的影響[D]. 長沙: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7.
[18]王 瓊. 水稻田3種主要稗屬(Echinochloa spp.)雜草對五氟磺草胺的抗藥性研究[D]. 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5.
[19]劉 冰. 耳葉水莧對ALS抑制劑的抗性及其ALS基因表達研究[D]. 哈爾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
[20]蔣易凡,陳國奇,董立堯. 稻田馬唐對稻田常用莖葉處理除草劑的抗性水平研究[J]. 雜草學報,2017,35(2):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