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架從西安飛往延安的飛機上,幾個人正用俄語進行交流。
“瞧,那是王家坪,那是棗園。延河封凍了,像條銀蛇?!崩蠈④娙鐢?shù)家珍般地介紹著。
“阿洛夫將軍,您到過延安?”年輕的軍官很驚奇。
“到過,到過,我這回是故地重游了。謝遼沙,延安可是個土得出奇的地方。你回來后,生活上會變化很大,可以說,一個在天上,”他用手指向頭上指指,又把手掌向下壓壓,“一個在腳底!中尉同志,你要有思想準備呀!”
另一位身穿西裝的中年人說:“阿洛夫將軍,你多慮了,謝遼沙中尉是毛澤東的兒子,他怎么會吃苦呢?”
“你錯了!”阿洛夫將軍以教訓的口吻說,“你完全錯了!你不了解毛澤東!”
飛機上用俄語交談的這些人是誰呢?
原來,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毛澤東由于積勞成疾,得了一種怪?。荷硇牟荒芫o張,一緊張便頭暈目眩,四肢發(fā)顫,大汗淋漓。當時國內的醫(yī)療條件有限,周圍的大夫也診治不出病因。大家束手無策,只好向蘇聯(lián)求助。
斯大林親自指派了蘇聯(lián)紅軍將軍級外科醫(yī)生阿洛夫和內科醫(yī)生米爾尼柯夫到中國來,近日即可飛抵延安,同行的還有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
載著蘇聯(lián)專家和毛岸英的飛機從莫斯科起飛,在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郊區(qū)的機場降落,換小飛機飛往西安,再從西安秘密飛向延安。
毛澤東的兒子怎么成了謝遼沙,而且成了蘇聯(lián)紅軍的中尉軍官呢?這還得從18年前說起。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開完“八七”會議,毛澤東回岳父楊昌濟先生的老家湖南板倉,看望先期回板倉的夫人楊開慧和3個兒子。沒待幾天,他便踏上征程,去發(fā)動和領導“秋收起義”了。
當時,長子岸英才5歲,次子岸青3歲多,三子岸龍剛出世。為了革命,毛澤東別妻離子,從湖南登上了井岡山,點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1930年10月,毛岸英與母親一同被捕。楊開慧犧牲后,毛澤東十分惦念3個孩子。在中共地下黨的努力下,找到了毛岸英三兄弟,歷盡艱險,將他們秘密送到上海,安排到大同幼稚園。不久,毛岸龍因患細菌性痢疾逝于上海。后來,毛岸英兄弟在上海四處流浪,住在破廟里,靠賣報賺錢糊口,還經常到外白渡橋推車,備受欺凌。毛岸青還被巡捕、特務打成了腦震蕩。后幾經周折,直到1937年年初,他倆才由黨組織送到了蘇聯(lián)。在那里,他們接受了正規(guī)的教育和訓練。
在延安的毛澤東十分關心遠在蘇聯(lián)的兩個兒子的成長。
1939年,毛澤東接到兒子的來信,十分高興,立即回了信。在來往的信件中,毛澤東具體指導兒子的學習。他諄諄教導兒子:“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p>
毛澤東不僅關心兒子在知識方面的長進和發(fā)展,更關心他們思想方面的成長。他夸獎兒子:“你們長進了,很歡喜的。岸英文理通順,字也寫得不壞,有進取的志氣,是很好的?!蓖瑫r,他也嚴厲地告誡兒子,“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你們有你們的前程,或好或壞,決定于你們自己及你們的直接環(huán)境。我不想來干涉你們,我的意見,只當作建議,由你們自己考慮決定??傊?,我歡喜你們,望你們更好?!?/p>
1941年年底,按照聯(lián)共(布)中央的規(guī)定,蘇聯(lián)老師建議毛岸英加入蘇聯(lián)國籍。毛岸英堅決不同意。在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刻,他寫信給斯大林,堅決要求上戰(zhàn)場。在蘇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曼努意爾斯基將軍的幫助下,他先后到蘇雅士官學校快速班、莫斯科列寧軍政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并于1943年1月加入聯(lián)共(布)(1946年回國后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軍校畢業(yè)后,毛岸英獲得中尉軍銜,被任命為坦克連的黨代表,參加了蘇軍的大反攻。在毛岸英回國前夕,斯大林接見了他,送給他一支手槍,作為他參加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的最高獎賞。
飛機終于降落在延安簡易的機場上。站在跑道邊的毛澤東以及歡迎的同志馬上迎上前去。
從飛機上第一個出來的便是毛岸英。盡管有18年沒有見過父親,但這些年來,毛岸英從父親寄到莫斯科的照片以及電影、畫報上已無數(shù)次地看到過父親的魁偉形象。他一下就認出了父親。
毛澤東仔細打量著兒子:腳蹬牛皮靴,身穿蘇軍呢子大衣,那英俊秀氣的面龐上,特別是開闊的眉宇間,既有母親楊開慧的影子,也有父親的遺傳特征——天庭飽滿。兒子也盯著父親,見父親穿著一身又肥又大的土灰棉衣,操著那一口改不了的韶山土話,覺得既好笑,又親切。
父子倆在別人的眼里,一個是洋得瀟灑,全副戎裝,英姿颯爽;一個是土得出奇,一副陜北農村干部的打扮。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苯涍^蘇聯(lián)專家的治療,闊別了18年的兒子回到自己的身邊,這比任何特效藥都有療效。毛澤東的病很快痊愈了。
回到延安后,1946年2月,毛岸英被安排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當時,中央機關經常組織干部參加修公路、開荒、收莊稼之類的義務勞動。為了調劑生活,延安的周末常舉辦舞會。毛岸英不僅會跳舞,而且很著迷。他身材高大,又有身份,常常有一些年輕漂亮的姑娘往他身邊湊。起初,毛澤東對兒子的衣著,對兒子說話手舞足蹈、比比畫畫、聳肩吐舌,只是默默地瞟去兩眼,后來,他終于忍不住了。他先是讓毛岸英脫下蘇軍制服和大皮靴,換上自己穿過的舊棉衣棉褲和江青用邊區(qū)紡的粗毛線織的毛背心、毛襪子,不多久,又讓兒子從自己身邊搬到中央機關住。
一天,他突然問毛岸英:“你吃什么灶?”
毛岸英如實地回答:“中灶?!?/p>
毛澤東一聽便生氣了,責問兒子:“你有什么資格吃中灶?你應該跟戰(zhàn)士一起吃大灶!”
雖然毛岸英腸胃有毛病,但仍聽從父親的勸說,改吃大灶。一個受歐式教育、習慣吃西餐的人,從吃面包、喝牛奶到啃小米窩頭,這是一個多么大的轉變??!
接下來,毛澤東又開始教兒子如何待人接物。他說:“你回到了國內,要按照國內的習慣方式來生活,不僅是吃飯、穿著,其他也應該按中國的傳統(tǒng)方式和人們交往?!鄙晕⑼nD了一下,毛澤東接著說,“你先去探望老同志,見了人不要沒大沒細(?。┑?。年紀大些的,你喊伯伯、伯母、叔叔、嬸嬸;最老的要喊爺爺、老爹爹、老奶奶;跟你差不多大的,或者喊哥,或者稱同志,不要隨便喊人家的名字?!蓖A送?,毛澤東又說,“都是參加革命好多年的,他們對革命有貢獻,有豐富的斗爭經驗,要多向他們學習。”
后來,毛澤東又讓毛岸英深入社會這個大課堂,拜工農為師,上“勞動大學”,向實踐求真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毛澤東又讓兒子到工廠學習管理生產,接受工人階級的教育。
1947年10月8日,毛澤東在給毛岸英的信中教育兒子:“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作(做)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泵队⑹终湟暩赣H在這封信中關于人生、事業(yè)的教誨,并把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不僅對20多歲的兒子這樣嚴格要求,即使對幾歲大的女兒,毛澤東也不例外。
毛澤東對兒女是極富憐愛之情的。他共有過10個子女,在艱難困苦的戰(zhàn)爭年代,幸存下來的只有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及李敏、李訥兩姐妹。1940年,李訥降生后,李敏又赴蘇聯(lián)與賀子珍團聚,年近半百的毛澤東渴望得到兒女親情的慰藉,因此,他再也不忍心讓李訥離開自己,盡管工作繁忙,也沒把她送進保育院,而讓她在自己身邊長大。然而毛澤東從來不允許李訥在生活上有絲毫特殊。
1947年,胡宗南率大批軍隊進犯陜北,陜北的糧食供應困難。一天晚飯后,毛澤東囑咐阿姨:“以后,你就帶李訥吃大食堂吧?!?/p>
大食堂的伙食是一天兩頓水煮黑豆,連皮都不去,大人吃了脹肚子,放屁放個不停,小女孩兒怎么受得了呢?衛(wèi)士長忍不住勸道:“孩子才7歲,還是跟媽媽一起吃吧?!?/p>
毛澤東的手臂彎著,大手由里往外一揮:“陜北老鄉(xiāng)的娃娃吃黑豆一樣長得壯。你不要說了。”
毛澤東說定了的事,不會輕易更改。阿姨第二天便帶李訥去和戰(zhàn)士們一起吃大食堂。每到開飯的時候,小李訥也像戰(zhàn)士們一樣,自己拿著小碗,打一碗飯、一份菜。最困難的時候,甚至一個多月天天吃黑豆。
如果說戰(zhàn)爭年代條件太艱苦,小孩子只能隨遇而安,那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條件大為改觀,毛澤東總該對小女兒有些照顧了吧!其實不然,一次,阿姨要求毛澤東帶李訥一起用餐時,毛澤東斷然做著手勢:“不要跟我,還是跟你,你帶她一起吃大食堂吧?!逼饺绽?,毛澤東仍然不允許家人與他同餐共桌。
李訥和李敏考上大學后,繼續(xù)過著與工農子弟畫等號的生活。她們吃住在學校,同普通群眾的子女一起,七八個人住一間宿舍,睡上下鋪,吃一樣清淡的伙食,一樣下鄉(xiāng)參加勞動,一樣回家擠公共汽車。只有到了周末,大家都可以回家的時候,她們才能得到回家見見父母的機會,而就是在這種時候,她們一般也照例去機關食堂就餐。
父母對子女有舐犢之情,同時父母又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毛澤東對青年一代的希望,實踐在對子女的嚴格要求上。他希望青年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的子女做到。他所耕種的“教子實驗田”,對于小家雖無五谷豐登,對于大家卻是功德垂范。
(摘自長江文藝出版社《垂范:引燃真理之火的共和國領袖》 ?作者:史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