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小小的角落,這個角落一直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我分不清它是在我的身旁,還是在我的心里,抑或是在靈魂深處??傊?,我能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它的存在。我也分不清楚它是在什么時候到我這里的,或許是與生俱來的,或許是后天形成的,也或許,在更久遠的年代,它已經(jīng)在另一個地方等著我了。
角落沒有圍墻,但它卻分明地把我與身旁的這個世界隔離開來——隔得很遠很遠。
在那個黑白的年代里,我的目光里沒有父母的影子。我只知道,每一天,他們便早早地開了門。隨著一道亮光射進,門又掩上,于是,我的視覺重歸黑暗。那一整天,我便待在那個幾乎目不視物的屋子里。那是個簡陋破敗的平房,氈瓦頂,水泥墻,有沒有窗,我的記憶里已經(jīng)沒有清晰的印痕了。我只知道,即使是白天,整個屋子也是黑暗的。父母把門掩上,我就棲身于那個無盡的黑暗之中。我蜷在床上、躲在墻角,注視著屋里勉強看到的一切。盡管時間如水,但是,在我的空間里,我竟覺察不到它的流逝。
我對那樣的世界從來沒有一絲恐懼與拒絕,相反,天長日久,我竟對它有了一種親切感,一種喜悅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竟喜歡上了那空無一人的黑暗。
在那些數(shù)不盡的日子里,我蜷于我的角落,數(shù)著我的淺淺流年。屋后是山,與這個世界隔絕的時候,我便會推門,去往山腳,看山,看樹,看蟲;聽風,聽雨,聽蟲。依靠在巖石的角落里,靜靜地待在沒有人的地方,聽著自然界里最安詳?shù)穆曇簟Lь^看高不可攀的巖石,看高不可觸的浮云,我知道,我的世界離喧囂很遠。
家里沒有電視機。每天吃完晚飯,我放下碗,飛快地去往鄰家,俯在窗臺,透過那大大的窗,癡癡地看著電視機里的人影閃動。我多么想進屋,想跟他們一樣,盯著那迷人的畫面??墒?,許多次,我都被大人趕走。不忍離去的我,只得躲在屋外的那個墻角,偶爾探出腦袋,怯怯地張望。
在那個沒有記憶的年代里,我與我的角落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光明不曾屬于我,熱鬧與繁華也不曾青睞于我,我有的,只是那個黑白的、凄涼的、落寞的一角。
到了上學的時候,我早已經(jīng)習慣待在我的角落里了。坐在那個沒有人留意的地方,我不舉手、不說話、不妄動,不交友。身旁不遠處,小伙伴們或并肩拉手,或玩跳皮筋,或圍著課桌打鬧,我卻只能獨自張望那個熱鬧的世界。我想進,卻不能進;我可進,卻又怕進。在進退兩難之間,我終究還是選擇了那個落寞的無人問津的角落,眼里流露出滿心的向往。
身外的世界小了,心內(nèi)的世界便大了。當把自己藏于那個無人知曉的小小角落時,我便用那個空蕩的角落裝下游云,裝下夜色,裝下冷雨,裝下寒風,裝下落葉,裝下蟲鳴……我的那個小小的角落,竟容得下如此之多、如此之寬廣的東西。我也把自己埋進書頁里,去往書店、圖書室、風雨亭,只有在那樣的天地中,我才漸漸意識到,自己并不是孤獨的。我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清香,角落里的物什是如此淡雅而又芬芳。然而,我卻無法觸摸它們,更無法把它們掬捧出來,給我,給我身邊的人看一看,撫一撫,嗅一嗅。但,我的的確確地感受得到——它們是存在的,是存在我那個無人問津的小小角落里的。
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張賀卡,上面畫了個大大的心,除此之外,別無其他。我至今無法想象,一個呆滯木訥的孩子,當時哪來那樣大的勇氣。我只想告訴她,我有一個小小的角落,就藏在我的那顆心里。我只想邀請她到我的角落坐坐,分享我的喜悅。
那是一個沒有完結(jié)的故事。
正因為如此,在那個本是輕狂的青春歲月里,我卻一直居于那小小一隅,不與人往,不與世接。我看著一個又一個人從我的眼前走過,我在看,有沒有一個人與我一樣,也坐在某一個角落里,不為人知。我要找的人,一定是能夠與我一同安于世界一隅的人。不論世間如何喧囂,如何浮華,我們都能夠安于那個清靜而芬芳的小角。
在人來人往中,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我離塵世已經(jīng)太遠了,遠得我已經(jīng)不屬于塵世,塵世也不屬于我。我在承受那個角落帶給我寒涼的同時,也在享受著它帶給我的寧靜、恬淡與豐盈。
與生俱來的孤獨體驗讓我在塵世間構(gòu)筑了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可是,那個角落不寒涼,也不狹窄,那是個大得足以容納整個天地的角落。它裝進了藍天,裝進了碧海;裝進了春花,裝進了秋月;裝進了濃烈之思,裝進了繾綣之情……那個世界里的東西,比任何人任何地方的思緒與情感都來得廣大,來得深沉,來得熱烈。
我收獲了這個形而上的角落帶給我的光明、溫暖與芬芳。當世人在這個喧囂的世間沉溺享受時,我卻在塵世間偷得一片安寧與靜謐。我知道,自己終究不會是孤寂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總有某些靈魂也像我一樣,獨享恬淡與寧靜。我知道,終歸有一天,我會與某個人相見,會與那個人走進屬于我們的那個安然、溫暖而芬芳的小小一隅。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當你讀懂人生的時候》 ? ?作者: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