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府是清朝特殊封爵制度的產物,恭王府因其存世時間長、建筑輝煌而聞名,再加上府主和珅、奕?為清中后期權臣,因此有不少學者認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恭親王奕?薨逝的第二天,也即光緒二十四年(1898)四月十一日,奕?之孫溥偉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承襲恭親王爵位。奕?的世襲罔替親王爵位所以落到孫輩溥偉頭上,是因為奕雖有4個兒子,但三子、四子早殤,長子載澄早卒無嗣,次子載瀅也早早過繼給鐘郡王奕詥為嗣,后來只得把載瀅長子溥偉承嗣載澄,承繼恭王支脈。
隨著1912年2月的清帝退位,原屬皇家的清代王府成為王公私產,恭王府很自然地完成了它的第一次產權變更。恭王府的第二次產權變更,則是因為它的主人恭親王溥偉。
在局勢動蕩、風雨飄搖的1911年末,作為清政權的堅定擁護者,溥偉極力反對共和,并對袁世凱不抱好感。有人向袁世凱建議,鏟除溥偉以絕后患,溥偉得知消息后,即從恭王府出逃。
溥偉先是避居京郊,很快就前往青島。按公元紀年,溥偉應是1912年1月末離開恭王府的,自此再也沒有回過恭王府。
溥偉留居青島后,一方面繼續(xù)復辟,另一方面還大講王爺排場,據說吃的咸菜,都必須專門從京城的六必居購買,日漸入不敷出,開始打起了王府的主意。
關于恭王府被抵押借款,后變成輔仁大學校舍的經過,說法不一,這里選擇幾種流行的說法。
溥偉之子毓瞻先生的《恭王府典賣房產、土地之經過》文章:
由我大母親回到北京,找人繪制了一份恭王府親王府的藍圖。據藍圖測得恭王府占地面積130余畝,房屋有1000多間,府后有一座極為精致的花園,有人工湖和假山,并廣植樹木。便憑藍圖抵押,向西什庫教堂借用了大洋3.5萬元,教堂的經手人神甫是一個叫包士杰的法國人。那時也許覺得是件便宜事呢,后來泥坑越陷就越深,直到斷送了恭王府。
毓瞻先生在文章下文還提到,這3.5萬元不幾年滾到了28萬元,還不起,溥偉、溥儒和溥僡兄弟3個以及西什庫教堂只好打起官司,結果恭王府被劈成兩半,前邊的房屋全部給了教堂用來抵債,后花園中所有房屋給了叔父溥儒和溥僡,整個王府的土地權歸教堂所有,后花園的房產權歸叔父,地權歸教堂。后來叔父以15萬元賣掉了花園房屋。
趙迅《恭王府及花園》文章:
恭王府的府邸部分也被溥偉抵押給北京天主教會的西什庫教堂,自己去大連和肅親王善耆搞復辟活動去了。十余年后利上滾利,從原押款9萬銀元變成了12萬銀元,溥偉早已無力償還這筆巨額債款了,以后由羅馬教廷辦的輔仁大學以教會之間的關系,用108條黃金代償了這筆債款,產權遂歸了這所天主教大學。輔仁大學將府邸作為女院,并把后罩樓通向花園的通道砌死,這樣府和園開始分隔開了?!捌咂摺笔伦兒螅呷逵謱⑤湾\園以10萬銀元賣給輔仁大學,隨后去西山隱居。
2013年1月22日《北京日報》發(fā)表的《老照片:滄桑恭王府》文章。
該文說1921年溥偉以8萬銀元的價格將恭王府抵押給北京天主教西什庫教堂,后無力贖回,恭王府歸天主教會所有。1926年溥偉的同父異母兄弟溥儒、溥僡從西山戒臺寺回京居住,發(fā)現(xiàn)恭王府早已易主,于是將北京天主教會告上法庭。溥儒兄弟倆稱,作為恭王府的合法業(yè)主之一,教會未與二人交涉,購得恭王府,有違民國法律。經法院“和稀泥”的判決,恭王府府邸部分歸天主教會所有,后花園歸還給溥儒兄弟。1937年輔仁大學為滿足不斷擴大的辦學規(guī)模,用108根金條從北京天主教會購得了恭王府府邸。同年,溥儒因母喪,以10萬銀元的價格將恭王府后花園也賣給了輔仁大學。
對比上述3文,相同的都是恭王府被抵押向西什庫教堂借款,后變成輔仁大學,不同之處在于抵押借款的錢數、輔仁大學購置恭王府的途徑和錢數、溥儒售賣花園房屋的錢數以及時間。這些不同之處恰恰是一些關鍵的細節(jié),他們的說法依據是什么?可惜文中都沒有提及。
基于北平地方法院書據、北京特別市公署財政局買契和輔仁校史,基本可以邏輯推導恭王府變身輔仁大學校舍的大體脈絡:溥偉因為經濟困難,指使家人向西什庫教堂一個叫包士杰的法國神甫借款,以恭王府作抵押。由于不斷的續(xù)借以及利滾利,幾年后數額已是很大。溥偉于民國二十五年(1936)病逝,包士杰于是向北平地方法院起訴,法院將位于地安門外三座橋路,東至府夾道、南至什剎河,西至什剎海河,北至西煤廠街的房屋569間、廊60間,以及花園地畝,合計49畝3分進行了拍賣。
有個叫張維篤的前來拍買,以19.9萬元依法購得。法院進行了公告,后依法宣判房產歸新業(yè)主張維篤所有,與舊業(yè)主溥偉無染,并發(fā)給了張維篤書據,時間是民國二十六年(1937)。同年,張維篤憑借法院的書據辦理了買契。張維篤的身份乃圣言會牧師,此時的輔仁大學財務運作者已由美國的本篤會變?yōu)榈聡氖パ詴?,所以張維篤拍買恭王府,乃是受圣言會委托,代輔仁大學購置。至此,恭王府府邸房屋、地權以及花園地權歸屬輔仁大學?;▓@房屋仍由溥儒、溥僡兄弟住著,后兄弟倆把花園房屋也賣給了輔仁大學,離開恭王府,從此,恭王后人與恭王府再沒關系。至于溥偉哪一年向包士杰借款以及借了多少,后來又滾到了多少,由于材料欠缺,目前仍無法說清楚。
輔仁大學購置恭王府,乃是出于學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濤貝勒府校址教舍不敷之考慮。1939年9月輔仁大學開始大范圍招收女生,恭王府隨改稱輔仁女院,女院由圣神修女會管理。王府變校舍,拆改是免不了的。府邸多福軒成了女院圖書閱覽室、后罩樓成了女生宿舍,錫晉齋成為女生唱歌、下棋娛樂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輔仁大學在1937年購得恭王府后,不久即邀請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劉致平、莫宗江等人到恭王府進行測繪,留下了輔仁大學未拆改前的測繪圖紙和不少照片。這些珍貴的圖紙和照片對恭王府的府邸修繕保護工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952年,輔仁大學并入北京師范大學,恭王府成為師大女院。1956年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美術系與東北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合并,在恭王府府邸成立北京藝術師范學院。1960年恭王府府邸又設立了培養(yǎng)話劇導演、表演人才的北京藝術學院。1961年北京藝術師范學院和北京藝術學院合并,校名為北京藝術學院。1964年,北京藝術學院拆解,在原音樂系的基礎上,成立中國音樂學院。
到20世紀80年代初,恭王府基本是個“大雜院”格局,府邸中有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中國藝術研究所、中國文聯(lián)等;花園中有公安部宿舍、國管局幼兒園、北京市冷風機廠、天主教愛國會等,此外府邸花園還住了200多戶居民。1982年,恭王府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復、開放恭王府逐漸成為社會共識?;▓@方面,到1986年基本完成了北京市冷風機廠、公安部的居民住戶、國管局幼兒園等的搬遷工作;府邸方面,1988年中國音樂學院完成搬遷,200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完成搬遷,2003年中國文聯(lián)完成搬遷,2006年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完成搬遷。
恭王府的這些騰退、修復、開放工作都是在文化部領導下完成的,20世紀80年代初最先成立的是文化部恭王府修復委員會,后在此基礎上于1987年成立文化部恭王府管理處,2003年升格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2007年中編辦批復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2018年掛牌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
(摘自學苑出版社《清恭王府研究》 ? ?作者:孫其剛 ?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