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僑汐
教師在寫作指導中只講技巧,脫離了特定的生活情境,學生就會“難為無米之炊”,對寫作失去興趣,喪失信心。真實的寫作應該是基于真實情境下的一種表達和交流。江蘇省特級教師袁源老師的《袁源的家常作文課》一書,以鮮活的課例告訴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寫出有生活氣息和真情實感的作文。下面,筆者以書中提到的幾節(jié)課為例,從三方面來闡述應該創(chuàng)設怎樣的情境來提升寫作課的教學效益。
一、創(chuàng)設能降低寫作難度的情境
“從生活中學習寫作”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作課,其目標主要有:1.認識生活的豐富多彩;2.學習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其重點在于學習觀察。這是相對抽象的,而生活的范圍是廣闊的,可以觀察的事物很多,寫什么?為什么要寫?這在無形當中增加了寫作的難度,初一的學生往往都無從下手。
在“我有一支棒棒糖”這個課例中,袁老師別出心裁,讓學生品嘗棒棒糖,并設置了五個活動,幫助學生多角度進行觀察:
第一步,請大家隔著包裝袋摸一摸它,然后用一句話寫出這顆糖摸上去的感覺。
第二步,看一看它,寫下它的形狀、顏色等,然后用一個比喻句,表達你摸著、看著這顆棒棒糖的感覺。
第三步,抓住包裝袋的一角,輕輕搖動棒棒糖,然后,你會很容易地抽出這支棒棒糖。慢著!不能吃!請你用鼻子聞一聞,然后寫下它的氣味。
第四步,現(xiàn)在你可以把糖放進嘴里了,好好嘗嘗,把你舌尖上的感覺寫下來,接著再用一個比喻句,寫寫聞到的和嘗到的味道。
第五步,請你用牙齒將糖咬碎。注意,不是吞下去,而是用耳朵聽一聽咬碎時它在你嘴里發(fā)出的聲音,然后寫下來。
這是初一階段的第一節(jié)寫作課。袁老師將“生活”這個寬泛的概念,細化到一支小小的棒棒糖上,在這樣真實的情境之下,寫作目標更加明確,寫作難度自然降低,學生寫作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起來了。教科書“寫作導引”中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等抽象的要求,也在一步一步的寫作指導中變得具體起來。生活即寫作。一邊吃著棒棒糖,一邊去寫作,寫作再也不是什么令人畏懼的難事了,學生在寫作活動中信心大增,自然逐漸愛上寫作這件事。
這樣的例子在“漫游我的夢想屋”中也有。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條理清楚”時,袁老師將這節(jié)課分為四大塊,以“我有一塊地”“我當設計師”“歡迎來參觀”等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整節(jié)課。如果單純地講授“條理清楚”的知識,告誡學生寫作順序、寫作角度,學生運用知識的難度高,投入寫作的興趣就會減少。而請學生解說設計理念及評價解說詞的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真實的情境,降低了寫作的難度,使課本上靜態(tài)的知識變得靈動起來,在層層推進的交流活動中,學生學會了“條理清楚地表達”這個寫作知識。降低寫作難度,并不意味著學生毫無所得,相反,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學生更樂于參與到寫作活動中,課堂更加高效。
二、創(chuàng)設能喚醒生活經(jīng)驗的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袁老師在教學“我家的‘文物”一課中,將自己珍藏的平底鍋以圖片形式屏顯出來,并且講述了這個平底鍋背后的故事,尤其敘述它之所以成為自家“文物”的原因:它承載了家人互相關愛的情感。袁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能喚醒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情境,啟發(fā)學生把目光轉向生活中“有紀念意義、能寄托情感”的一類物品上來,將寫作內容進行了激活和重塑,這樣學生就有“話”可寫了。
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說真話,抒真情”的教學中,袁老師設置了一個“真心話大冒險”的游戲,要求學生以“我的教室真————”“我的同桌真————”“我的班級真————”“我的老班真————”為題目寫一段話,其他學生判斷其是否說了真話,抒了真情,并根據(jù)其真實度打分。學生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被喚醒,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
生:我的教室真亂,每天吃完午飯后,同學們就在班里把零食拿出來吃,搞得到處是垃圾。
生:我的同桌真兇猛,她不怕男生,天天和男生斗嘴,真乃女漢子也。
生:我的班級真團結,軍訓時,教官教唱歌,大家很用心學,很快就會了。
在以上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選取了“教室”“同桌”“班級”“老班”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交流內容,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并且不再是“虛情假意”地說了。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一改以往學生因為“沒的寫”而導致的“閉門造車”“虛假敘事”的作文狀態(tài),為學生建立起了“作文需要貼近真實生活”的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激活了寫作教學的課堂。
三、創(chuàng)設能活躍學生思維的情境
很多學生覺得寫作文時“無話可說”,其本質是因為思維沒有被激活,思路沒有被打開,這往往跟教師忽視學情,照本宣科,因循守舊的授課模式密不可分。而袁源老師幾乎每節(jié)作文課都不忘創(chuàng)設能幫助學生活躍思維的情境,課堂中處處可見靈動的瞬間。
如“回家,真好!”這節(jié)課中,袁老師借助了微電影來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電影故事梗概:春運期間,一個女孩與老人同乘火車,發(fā)現(xiàn)小偷偷了老人的錢包,卻因為害怕沒敢提醒老人。后女孩心有愧疚,幾經(jīng)周折幫助老農(nóng)在春運中順利返程,老農(nóng)給女孩發(fā)來短信,寫道:“謝謝你,小姑娘!祝你新年快樂!”)
師:假如你是電影里的女孩兒,你總該給老爺爺回個短信吧。我事先寫了一個,同學們看看。
(屏顯)
爺爺,你終于安全到家,真是太好了,你不知道我有多擔心。你一個老人家,出門在外,怎么也不小心一點呢?現(xiàn)在你終于到家了,就太好了,以后一定要提高警惕啊!你們在煮餃子嗎?你們的餃子是什么餡兒的?一定也很好吃吧?我也在煮餃子,祝你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另外,提醒你一句,買不到票,可以上網(wǎng)買的哦。
恰當抒情時需要注意真誠、適時、得體、豐富。這些抽象的寫作知識,學生未必能夠快速學會并運用到寫作中,而袁老師通過一個巧妙的情境創(chuàng)設,借一個不太合適的“短信”所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將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在“回復短信”這個任務的指引下,學生會產(chǎn)生活躍的思維意識:如何真實抒情?怎樣說才得體?學生會很自然地去思考這些問題,進而對寫作材料和內容進行提煉、重組、完善,對寫作方法進行優(yōu)化。在寫作過程中,學生享受了思維碰撞的樂趣,獲得了成 ? ? ?就感。
同樣,在“請大師幫忙”這個課例中,為了使學生樹立“文從字順”的寫作意識,袁老師別出心裁地借用精心設計的動畫,讓學生把一堆隨機出現(xiàn)在屏幕上的字組成一段話,學生興致大增,在游戲中將一個一個漢字不斷組合,反復琢磨、體會,不斷推翻、試錯,找到了語言運用的樂趣。這種新穎的方式,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為后面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幫助學生明確交流和寫作的目的。在實際的運用中,降低寫作難度的情境增強了學生寫作的信心,喚醒生活經(jīng)驗的情境激活了沉悶的作文課堂,而那些能活躍學生思維的情境給寫作教學帶來了無窮的活力。這些都讓學生不再畏懼寫作,寫作課的教學效益自然得到提升。
(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學;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