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心,黃光智,趙 寧
(山東建筑大學 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隨著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當今教育的理念也在相應轉變。校園景觀作為一個提供學習交流、接受教育的平臺,既是一個大學的象征,同時具有很重要的文化傳承功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熏陶作用。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有利于人們的交往,可為學生豐富的校園戶外活動提供優(yōu)美、舒適的場所,激發(fā)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人們停留休息、交流,減輕或消除心理煩惱,愉悅心情。人性化景觀設計根據(j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以期達到景觀環(huán)境舒適、方便、美觀。所以校園景觀設計要遵循人性化設計的原則,這對學校以及學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能夠在促進師生交往的同時,滿足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充滿活力和文化氣息,具備個性和特色。建構“安全、穩(wěn)定、優(yōu)美并富有文化”的景觀環(huán)境是當代景觀設計的基本準則[1]。但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在景觀設計時過于注重形式化而忽視使用功能的本質,造成了校園景觀中人性化設計的沒落,大學校園景觀作為一個主要服務于具有一定文化涵養(yǎng)且人文關懷需求相對更強烈的大學師生,其人性化設計既有典型性又有代表性,有必要予以探討。
校園與公園、道路、工廠、居住區(qū)、商業(yè)區(qū)等公共服務空間相比,主要服務對象及其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特點明顯,與之相應優(yōu)秀的校園景觀設計也就應呈現(xiàn)出顯著的特色。
校園景觀在功能方面,除提供交往、休息、娛樂、學習等多種形式的場所外,還要能夠給大家提供舒適、輕松、愉悅、幽靜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并對學校教育具有引導和輔助作用。
校園景觀作為一個綜合體,在滿足其基本功能以外,還應通過對綠地、道路、水體等進行生態(tài)化設計,創(chuàng)造具有凈化空氣、水體、土壤,改善學校小氣候,降低光照強度和噪聲,減輕或避免自然災害等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綠色空間,協(xié)調植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教書育人、傳播文化的場所,課堂以外的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道德水準、欣賞水平等方面十分必要,甚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景觀作為學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但要展現(xiàn)學校尤其是與本校歷史、文化相關的文化符號,校園景觀還應圍繞著校園文化精神和內涵,設計包括具有勵志性的名言警句、具有獨特意義的雕塑、具有文化傳承的文字等在內的多種載體。
學生作為校園景觀的主要使用者,其設計要以了解學生的空間需求為基礎。學生除學習以外的行為特點是動多于靜,戶外活動主要有娛樂、學習、散心、休息、交流、運動等,這些活動需要的適宜空間環(huán)境不盡相同。
人性化景觀設計就是把握景觀使用者的行為活動特征和生理、心理需求,以及不同戶外行為對適宜環(huán)境的不同要求,設計和創(chuàng)造出適宜不同人群和不同活動的戶外環(huán)境景觀。環(huán)境本身、人的使用空間心理需求及在景觀環(huán)境中的行為特點,是影響人性化設計的三個主要因素[1]。分析和準確把控景觀主要使用者的心理特征、環(huán)境特征、使用方式是人性化景觀設計的前提條件。若要實施更高層次的人性化設計,就必須深刻了解和分析人們精神需求以及延續(xù)和傳承地域文脈[2]。因此,人性化設計第一要義就是要摒棄“唯我思想”,強化“為他意識”[3],充分分析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行為規(guī)律,從人的情感、行為特征等方向出發(fā),并考慮各種環(huán)境因素,例如降水、光照、土壤等,設計適宜活動場所,滿足不同特征人群的需求。
青島大學中心校區(qū)(浮山校區(qū))占地146 hm2,校園背依浮山,面向黃海,總體如同浮山腳下的一個優(yōu)雅秀麗風景區(qū),博文樓前的草坪,廣場中豎立的孔子雕像,流動地面鋪裝的道路等都增添了樂趣;道路旁的座椅,給學生提供了休息的場所。除道路和雕塑外,以草坪和樹木種植為主,整個空間清新雅致。
同時,與我國很多高校一樣,建筑外觀與其他院校區(qū)別不大,未能較好體現(xiàn)學校獨有個性以及學習和文化氛圍。校園景觀造型比較單調,功能單一,缺乏美感,并導致校園可用空間沒有得到很好利用。整個校區(qū)被青大路分隔為西院和東院,二者以地下通道相貫通,地下通道造型呆板,缺乏靈動,學生上下課時交通擁擠,空氣不流暢,通道內商場營業(yè)使得交通更加堵塞,通道側壁的廣告公示欄雜亂無章、毫無吸引力。
教學樓、宿舍樓周邊的空地是學生最近的交流空間,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場所,但由于缺乏休息設施等,這類場地并沒有得到很好利用。校園中沒有大型集散廣場,位于校園東院南門入口西邊的海月廣場,只有簡單綠化,沒有休息設施,僅能滿足學生練習、集會等基本需求,及教師等應急停車需求,缺乏人性化設計。
校園地面坡度較大,騎行者和自行車停放點極少。道路兩側設置的坐凳高度高于按人體工程學要求的大學生室外座椅適宜高度(38~42 cm左右)。校園內公告欄造型簡陋失美、浪費寶貴空間資源,基本全是小廣告,清理難度大。
3.2.1 以人為本 環(huán)境與人的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兩者相互影響。景觀環(huán)境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創(chuàng)造人性化的空間環(huán)境,滿足不同人群的行為需求。學生是校園景觀中的主要使用者,校園景觀設計要以學生為服務主體,以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特征及其對活動空間的需求為基礎。同時還要針對教師在教學、科研、交流、休息等方面的環(huán)境需要,尤其不能忘記特殊通道。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不僅促進人們的交往,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園戶外活動,特殊的環(huán)境和場所會吸引不同的人群,從而形成不同的行為和心理特征,所以在校園景觀設計上要充分分析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和行為上的規(guī)律,根據(jù)分析的結果找出設計中的共性,這對校園景觀人性化設計有著重要的作用。
3.2.2 滿足功能需求 所有的校園景觀都是活動主要為學生服務的,必須滿足學生學習、生活、交往、娛樂、運動等各項功能。校園景觀人性化設計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為師生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施以及適合交流學習的場所,可以滿足師生不同功能的需求。例如:舒適的座椅、可供學生讀書的私密空間、可以歡聲笑語聊天的場地等等。
3.2.3 安全性原則 在設計校園景觀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安全性問題,安全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物理環(huán)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物理環(huán)境安全就是指在設計校園景觀時就要注重校園環(huán)境建筑安全,提高校園防震、防火以及其他防災的功能及校園師生安全性問題。校園入口設計要合理,選擇對人物無傷害的植物,道路設計要人性化,坡度不能太陡,必要道路上要設置無障礙通道。心理安全是指不同的環(huán)境對不同人產(chǎn)生的影響,我們的校園人性化景觀設計就是要讓學生感到舒適、安全。
3.3.1 校園入口 校園入口是進出校園的開始,代表著學校的形象,也是交通樞紐和校內與校外的分界線。入口的設計要在滿足設計規(guī)范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位置,與周圍環(huán)境相呼應,達到方便、美觀的效果。作為學校的門面,校門的人性化設計要從多方面考慮,比如設計的含義、色彩搭配等方面。青島大學校園東院的入口分為進口和出口,進口又分為校內車道和校外車道,并且在校園的入口處設置一個交通指示標牌。
3.3.2校園設施的尺寸 在校園景觀中為了能體現(xiàn)出人性化設計,在景觀設施方面需要符合人體功能學,要與人體的尺度以及人的行為習慣相符合,從而便于人們發(fā)現(xiàn)以及使用時感到舒適。以坐凳為例,其設計要根據(jù)人體的結構進行設計其高度以及寬度(圖1)。
3.3.3 材料的選擇 校園景觀的鋪裝設計,需要進行材料的選擇,鋪裝材料也要符合人性化設計。木質材料主要以防腐木為主,軟質材料主要選擇橡膠墊、人造草皮等。道路以及廣場鋪裝以青石板、鵝卵石、大理石、透水磚、馬賽克瓷磚為主,停車場以植草磚為主(圖1、2)。
圖1 沁湘亭
圖2 百木園
3.3.4 植物選擇與配置 景觀設計中校園綠化起關鍵性作用。植物種類選擇既達到美觀又要經(jīng)濟合理,既要多種多樣又要各具特色,既要季相變化豐富又要整體和諧,主要選擇鄉(xiāng)土樹種,避免選擇有臭味、有毒、帶刺、易引起過敏的植物樹種[5]。植物種類配置的人性化設計要求植物造型及色彩的搭配,將喬木、灌木以及花草類進行合理的搭配,注意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從而確保每種植物的生態(tài)效益正常發(fā)揮,綠化、美化、凈化校園空氣[6](圖3-6)。設計時為達到“實用、經(jīng)濟、美
圖3 西院紫藤花架
圖4 芳香谷
圖5 水景園
圖6 花之廊道
觀”效果,功能分區(qū)動靜結合,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都可尋找到適合的空間,產(chǎn)生心曠神怡的感受。
3.3.5 青島大學浮山校區(qū)東院人性化景觀設計 本案例選址為青島大學東院東教12號樓北一地段,南鄰瀅園,為重要的交通中心,背靠浮山,地勢北高南低,陽光充足,四周有東教12號樓、學思樓、靜思樓、化工學院教學樓等,是學生以及教師上下課、餐后回宿舍等活動的主要通道,可以保證人群暢通數(shù)量。
場地現(xiàn)為荒地,僅有幾棵保留樹木和道路,周圍人流量較大,缺少供學生以及教師休息與活動的場所,場地北面地面高差較大,南面相對較緩。出入口數(shù)量較少。道路流線不順暢,而且選擇性較少(圖5)。
根據(jù)地形特征以及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的需求設計。在設計之前,通過對同學們行為活動的觀察以及分析得出:大多數(shù)學生的戶外活動主要有娛樂、學習、散心、休息、交流以及運動,根據(jù)使用者的需求在設計功能分區(qū)時,在保留原有地形的基礎上,注重點、線、面之間的有機結合,促進場地與教學樓之間良好互動,從而激發(fā)場地作為最優(yōu)活動場所的潛力,同時功能分區(qū)動靜結合,可以讓學生尋找到適合的空間,產(chǎn)生心曠神怡的感覺。
設計理念是采用幾何線形分布的人行通道,再結合文字景墻的走向創(chuàng)造一種“迷宮”的感覺(圖7)。
圖7 總平面圖
下沉廣場,橢圓形,位于場地中心,在廣場設計以中國古代文字“小篆、甲骨文”為主的空間景墻,意義在于把中國甲骨文、小篆等字體與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結合,創(chuàng)造豐富多樣的體驗空間,從而營造出具有學習氛圍的健康景觀。在景墻周圍設置高低不一的坐凳,不同身高、年齡的人群都可以找到舒適的位置(圖8)。
圖8 下沉廣場
空間景墻,以中國紅和白色為基調,整體造型如同大樹根部,不斷地往下生長,往兩邊延伸,最終根深蒂固,寓意學生在校以接受教育為基礎,不斷吸取營養(yǎng),不斷成長壯大,學校給予學生更多關懷和教育,希望學生擁有樹根精神,不畏生活艱難迎難而上,在困境中吸取教訓,這就是樹根精神的意義所在(圖9)。
圖9 空間景墻
道路,青島大學校園道路坡度較大,校園主路盡量保持平坦,次路變化稍加豐富,一般坡度不能超過8%。人性化道路設計既要注重疏導人流量和分隔空間等功能,有效控制人們的觀景節(jié)奏和交通,還要體現(xiàn)出豐富的層次感,增強學生們的空間體驗。道路的走向與周圍環(huán)境以及綠化相結合,不僅滿足交通的要求,還要有設計的形式感。校園內的建筑面積較大,主要以教學樓及宿舍樓為主,道路設計與綠化設計相結合,對校園內大路的高低、走向進行分析,確保每段道路可以使交通得到緩解。在人流較為集中以及樹蔭下的道路應設置座椅,為學生提供休息場所,體現(xiàn)出人性化設計。根據(jù)場地節(jié)點的分布以及周邊環(huán)境,利用原有場地的地形高差,創(chuàng)造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草坪,根據(jù)地形高差設計階梯狀開放性陽光草坪,供學生及教師休息、娛樂,草坪上開敞式種植少量樹木,提供一定的遮陽庇蔭。人們可以在草坪或坐或躺或站,草坪設置還應保證兒童玩耍的安全性,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情感(圖10,圖11)。
圖10 陽光草坪
圖11 生態(tài)座椅
人性化景觀環(huán)境要根據(jù)人的心理以及生理層面的問題進行升級化設計,大到舒適、方便目的。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不僅能夠促進人們的交流,而且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園戶外活動,校園景觀設計更要遵循人性化原則,這也是今后更需探索、總結和完善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