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燕,張倩倩,張 娟,易君明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生物與化學學院,貴州 興義 562400)
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為樟科(Lauraceae)樟屬喬木,又名樟木、烏樟、番樟、芳樟等,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南方[1]。香樟作為原料可提取樟腦、樟油,廣泛應用于化工、醫(yī)藥衛(wèi)生及香精香料工業(yè)[2-3],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香樟具有溫中止痛、解毒消腫等療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香樟具有抑菌、抗氧化、趨避、拒食和殺蟲等活性[4-5],香樟在南方是常綠喬木,樹形挺拔秀美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凈化尾氣、滯納重金屬及滯塵能力,因而在城市綠化中應用較廣[6-7]。
香樟全株散發(fā)特有的香樟味,主要揮發(fā)油成分有芳樟醇、1,8-桉葉油素、樟腦、異-橙花叔醇和龍腦等天然成分,但不同地域及氣候條件下生長的香樟揮發(fā)油成分不相同,如張國防等發(fā)現(xiàn)福建省的樟樹(Cinnamomumcamphora) 存在芳樟型、腦樟型、桉樟型、黃樟型和雜樟型等5種化學類型[8],也有的研究者依據(jù)精油中主要成分把香樟分為油樟、腦樟、芳樟、異樟和龍腦樟[9]。貴州興義地區(qū)氣候溫潤多雨,香樟生長繁茂,對其揮發(fā)油的成分研究還未見報道,本研究以貴州興義產(chǎn)香樟為研究對象,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精油,對其可揮發(fā)性成分進行GCMS分析,采用對倍稀釋法對常見病原菌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原菌、熱帶假絲酵母菌、蘋果斑點落葉病原菌、油菜黑斑病和核桃膏藥病原菌進行了抑菌實驗;為了解香樟精油的抗氧化活性,檢測了不同濃度香樟精油對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以期為興義香樟的開發(fā)利用和樹種選育奠定理論基礎(chǔ)。
試驗材料: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新鮮植株,8月份采集于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校園內(nèi)。
實驗菌株: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il,ATCC-8739)、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ATCC-6633)、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ATCC-25923)、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ATCC-4532)、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ATCC-10231)、熱帶假絲酵母菌(Candidatropicalis,ATCC-13803)。蘋果斑點落葉病原菌(Alternariamali)、油菜黑斑病原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菌核桃膏藥病原菌(Septobasidiumbogoriense),本實驗室分離保存。
藥品和試劑: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青島科技工業(yè)園海博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2,2’- 聯(lián)氨 -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 -6-磺酸)二胺鹽、1,1-二苯基-2-苦肼基,麥克林試劑公司;水楊酸、硫酸亞鐵、過氧化氫、無水乙醇和二甲基亞砜、丙酮酸,二甲基亞砜、氯化鈉、無水乙醇、硫酸、氯化鋇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SW-CJ-1F超凈工作臺,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YXQ-SL-100G高壓蒸汽滅菌鍋,上海東亞壓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LRH-250生化恒溫培養(yǎng)箱,韶關(guān)市泰宏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DHG-9246A精宏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FA2004電子分析天平 0.1 mg~200 g,常州科源電子儀器有限公司;BILON-HX-200冷卻水循環(huán)機,上海比朗儀器制造有限公司;7890B-5977A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美國安捷倫公司。
1.3.1 水蒸氣蒸餾法提取香樟精油
摘取新鮮的香樟葉片及果實200 g放入200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1000 mL蒸餾水,用電熱套加熱,水蒸氣蒸餾法提取3~4 h至無揮發(fā)油產(chǎn)生,收集精油用無水Na2SO4除水干燥,4 ℃保存?zhèn)溆肹10]。
1.3.2 香樟精油可揮發(fā)成分分析
色譜柱:HP-5彈性石英毛細血管柱(0.25 mm×30 m,0.25 μm),載氣為高純氦氣,流速為1.45 mL/min,分流比50:1進樣量1 μL,進樣口溫度280 ℃,程序升溫為柱溫80 ℃,3 ℃/min的速率升至240 ℃。
質(zhì)譜條件[11]:電子轟擊(EI)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20 ℃,接口溫度250 ℃溶劑,延遲2 min,全掃描,質(zhì)量掃描范圍為50~400 m/z。
1.3.3 香樟精油抑菌活性的測定
精油樣品母液的配制:在分析天平上稱量0.5 g精油,加入到1.5 mL的EP管中用DMSO定容到1 mL,取20 μL溶于0.98 mL的LA或PDA中(稀釋50倍),終濃度為10000 μg/mL記作A液;配2%DMSO的LA或PDA 10 mL培養(yǎng)基,記作B液;用接種環(huán)挑取微量各供試菌株到5 mL無菌水中懸浮,與濁度為1的麥氏比濁液進行比對,取比對后的菌液10 μL加入到9.99 mL的LA或PDA中,記為C液,此時菌液濃度為1×105cfu。
在96孔板上采用微量對倍稀釋法測定香樟精油的最低抑菌濃度(MIC),每個菌株一個96孔板,A1~A11孔為實驗組,A12孔為培養(yǎng)基空白對照組,重復三列。細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LA),真菌用馬鈴薯葡萄糖培養(yǎng)基(PDA),第1孔和第2孔各加100 μL的精油A液,第2~12孔各加100 μL培養(yǎng)基B液,依次對2~11孔做梯度稀釋;稀釋完后分別在1~12孔中加入100 μL的菌液(C液),使得第1~11孔香樟精油的濃度為:5000、2500、1250、625、312.5、156.25、78.125、39.062、19.531、9.765和4.882 μg/mL。加完菌液的96孔板置于30 ℃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比較檢驗組與空白對照組的混濁度的差異,無可見細菌生長、液體相對澄清且無沉淀的孔板內(nèi)所含的精油濃度即為最小抑菌濃度(MIC值)[12]。
1.3.4 香樟精油抗氧化活性的測定
(1)香樟精油工作液配制。稱取適量香樟精油,用無水乙醇定容成100 mg/mL母液,依次稀釋成80 mg/mL、60 mg/mL、40 mg/mL、20 mg/mL和10 mg/mL不同濃度工作液。
(2)ABTs·清除試驗[13]。取96孔板,依次加入不同濃度香樟精油50 μL,再加入150 μL的ABTs工作液,混勻、避光靜置6 min后,在734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值,記作Ai(樣品吸光度值);取精油不同濃度樣液50 μL,以ddH2O代替ABTs溶液,同法測定吸光度值,記作Aj(樣品本底吸光度值);取50 μL的ddH2O加入150 μL的ABTs溶液,同法測定吸光度值,記作A0(陰性對照),每個濃度重復3次。
ABTs自由基清除率=[1-(Ai-Aj)/A0]×100%
(3)DPPH·清除試驗[14]。取96孔板,依次加入不同濃度香樟精油100 μL,加入0.1 mmol/L DPPH工作液100 μL,混勻、避光靜置30 min,在517 nm波長處用酶標儀測定吸光度,記作Ai(樣品吸光度值);另取不同濃度樣液100 μL加入無水乙醇100 μL,同法測定吸光度,記為Aj(樣品本底吸光度值);另取無水乙醇 100 μL加入DPPH工作液100 μL,測定吸光度記為A0(陰性對照)。 DPPH清除率=[1-(Ai-Aj)/A0]×100%。
(4)·OH清除試驗[15]。取不同濃度樣液100 μL,依次加入9.0 mmol/L水楊酸乙醇溶液100 μL、9.0 mmol/L FeSO4溶液100 μL、8.8 mmol/L H2O2溶液100 μL啟動反應,混勻后37 ℃水浴30 min,取200 μL各樣液在51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記為Ai(樣品吸光度值);另以ddH2O代替樣液,同法測定,記為A0(陰性對照)。
·OH清除率=(A0-Ai)/A0×100%
1.3.5 數(shù)據(jù)處理
用EXCEL 2010、ORINIG 9.0處理數(shù)據(jù)。
圖1為香樟精油可揮發(fā)性成分總離子流程圖,各組分質(zhì)譜碎片在質(zhì)譜檢索標準庫NIST 14中進行匹配解析,匹配度達85%以上的有25個成分,占揮發(fā)性組分的97.19%,按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成分的相對質(zhì)量分數(shù),結(jié)果如表1所示。
圖1 香樟精油揮發(fā)性成分總離子流程圖
表1 香樟精油的化學成分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Cinnamomum camphora essential oil
香樟精油對不同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濃度見表2,由表可知,香樟精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熱帶假絲酵母的抑制效果較好,最小抑菌濃度MIC值分別為9.77、19.53、156.25和9.77 μg/mL,對大腸桿菌沒有抑制活性;對植物病原菌引起的蘋果斑點落葉病、油菜黑斑病和核桃膏藥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分別為1250、2500和625 μg/mL。
表2 香樟精油對不同病原菌生長的抑制(μg/mL)
1、2、3、4、5、6、7、8、9、10、11分別表示5000、2500、1250、625、312.5、156.25、78.125、39.062、19.531、9.765和4.882 μg/mL。
圖2所示,香樟精油對ABTs和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經(jīng)各自回歸方程計算,EC50值分別為33.09和44.26 mg/mL,對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不明顯。
圖2 香樟精油對ABTs、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
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的香樟精油,顏色呈淡黃色,散發(fā)濃郁的芳香味。經(jīng)GC-MS分析,共鑒定出25種物質(zhì),主要成分是松油烯(29.69%)、異樟醇(12.36%)、乙酸肉桂酯(9.65%)、檸檬烯(9.41%)、α-松油醇(4.02%)、萜品油烯(3.93%),這些成分為興義香樟特有香味的主要來源。如圖3所示,本研究中的主要成分都屬于單環(huán)單萜類,結(jié)構(gòu)上以萜烯和含氧萜烯為主。
圖3 香樟主要單萜類型
抑菌實驗表明,香樟精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熱帶假絲酵母菌的抑制效果較好,對植物病原菌蘋果斑點落葉病、油菜黑斑病和核桃膏藥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細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與精油中豐富的松油烯、樟醇有關(guān),這類次生代謝物有抑菌驅(qū)蟲、抗菌消炎的作用,其中具有倍半萜成分的沃伯格醛(warburganal)具有明顯的殺菌活性,倍半萜類成分的8,9-二醛基和7,8位不飽和的Drimane骨架化合物,對病原菌具有很強的拒食活性[16-17]。香樟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表現(xiàn)良好,尤其對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較好,這與精油中豐富的萜類物質(zhì)有關(guān)[18]。香樟精油良好的抑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為深入了解和開發(fā)興義香樟的生物活性及經(jīng)濟價值提供了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