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玲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三三五醫(yī)院,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扁桃體切除術這一手術類型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即便該手術方式需要較短的手術時間,然而具有較強的刺激性,術后出血和分泌物增多會導致呼吸道阻塞情況發(fā)生,使麻醉蘇醒期的風險增加[1-2]。所以必須積極探究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本文主要探究對扁桃體摘除術患者行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輸注的麻醉效果。
選取60例在2017年2月~2020年2月本院進行扁桃體摘除術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人。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21.36±5.26)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20.36±9.19)歲。兩組基本信息存在可比性,P>0.05。
進入手術室后,為所有患者開放靜脈通道,將多功能監(jiān)護儀連接妥當,穩(wěn)定數(shù)值以后實施麻醉誘導。給予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咪達唑侖靜脈輸注治療,在無反應的情況下再注射順阿曲庫胺,進行氣管插管,使患者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維持在35~45 mmHg范圍內(nèi)。結束麻醉誘導以后進行麻醉維持。繼續(xù)給予兩組輸注丙泊酚,同時讓對照組患者吸入七氟烷,維持七氟烷的濃度在0.4~1.0 MAC,觀察組維持瑞芬太尼3 ng/ml。并給予患者芬太尼0.1 mg/kg靜脈輸注,手術期間為維持肌肉松弛,給予患者輸注0.5 mg/kg阿曲庫胺,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監(jiān)測。在手術結束前半小時,阿曲庫胺停止應用,縫合腹膜以后,將芬太尼的濃度調(diào)整為4 μg/kg,并將丙泊酚、七氟烷的濃度減少。結束手術以后,停止應用麻醉藥物,并嚴禁使用肌松藥拮抗劑。
比較平均動脈壓、血壓、心率水平和拔管時間、睜眼時間。
運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用“(±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比較血液動力學指標(±s)
表1 比較血液動力學指標(±s)
檢查指標 觀察組(n=30) 對照組(n=30) t P舒張壓(mmHg) 麻醉前 76.16±7.22 76.37±7.01 2.034 >0.05麻醉后 77.51±8.20 107.11±8.39 15.056 <0.05收縮壓(mmHg) 麻醉前 117.29±16.15 122.29±11.15 1.639 >0.05麻醉后 122.21±12.80 162.27±23.27 13.017 <0.05心率(次/分) 麻醉前 82.21±15.07 83.30±16.41 2.694 >0.05麻醉后 89.22±23.11 106.51±11.02 10.124 <0.05
表2 比較拔管時間、睜眼時間(±s,min)
組別 n 拔管時間 睜眼時間觀察組 30 9.19±5.11 5.36±4.08對照組 30 15.30±5.22 10.61±5.11 t 12.741 10.874 P<0.05 <0.05
迅速實現(xiàn)麻醉誘導,維持充分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且結束麻醉以后,患者清醒時間較快,沒有藥物殘留作用出現(xiàn)時是麻醉效果良好的表現(xiàn)[3]。瑞芬太尼屬于阿片受體激動劑,它具有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且存在藥效消除快、作用時間短及起效快等顯著優(yōu)勢,然而會使患者的心率減慢、血壓降低,與丙泊酚聯(lián)合應用能夠發(fā)揮協(xié)同效果,使瑞芬太尼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減少[4-5]。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麻醉后血液動力學相關指標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且拔管時間、睜眼時間較短(P<0.05)。綜上所述,對扁桃體摘除術患者行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輸注,能夠有效維持患者的血壓、心率水平,縮短拔管時間和睜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