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玥
(山西傳媒學(xué)院 電影電視學(xué)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在DC漫畫宇宙中,哥譚市這座罪惡之城作為超級英雄蝙蝠俠和超級反派小丑的家鄉(xiāng)為人們所熟知。如果說蝙蝠俠是黑暗中的騎士,小丑就是地下的怪物,他的目的就是讓這座城市失去所有的秩序,墮入癲狂,歸于混沌?!靶〕蟆边@一形象所反映的人性之復(fù)雜,隱喻之深刻,即便在眾多超級英雄電影的反派形象中,也是非常令人側(cè)目的。
距離克里斯托弗·諾蘭執(zhí)導(dǎo)的《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上映已過去十余年,但影片中的“小丑”形象至今仍令人記憶猶新。希斯·萊杰近乎完美地演繹了這個DC漫畫中的超級反派,將他的癲狂、殘忍、偏執(zhí)、神經(jīng)質(zhì)等特點展露無遺。斑駁的白色面孔,涂抹暈染的黑色眼妝,夸張的鮮紅色“笑臉”、扭曲的步伐、不時抽動的臉頰和吞吐不已的舌頭,像一條潛伏在暗處的毒蛇,隨時會置人于死地。
在這種前提下,托德·菲利普斯執(zhí)導(dǎo)《小丑》(2019)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挑戰(zhàn),因為希斯·萊杰所飾演的“小丑”形象已經(jīng)深入人心,盡管《小丑》是一部獨立改編的電影,與DC漫畫宇宙中的“小丑”并不相同,但如果不能做出全新且合理的演繹,這將是一次失敗至極的愚蠢模仿。杰昆·菲尼克斯杰出的表演將“小丑”的面具層層剖開,讓人們近距離看到他的掙扎、痛苦、扭曲和瘋狂?!靶〕蟆本瓦@樣被杰昆·菲尼克斯從恐怖符號、惡毒反派的寶座上拉至觀眾面前,看著他一步步從潦倒落魄的青年變成恐怖邪惡的超級反派。
人性的善與惡從來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混沌交織,復(fù)雜難辨?!厄饌b:黑暗騎士》與《小丑》中的“小丑”形象,最顯著的區(qū)別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的“無”與《小丑》中小丑的“有”?!厄饌b: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已經(jīng)站在了這座城市罪惡的巔峰,他被自身的本能無序驅(qū)使,希望一切化為虛無與混沌;《小丑》中的小丑是“初始”的狀態(tài),他尚未成為“小丑”,他“有”很多欲望,這些欲望最終將他拽入深淵,也推上“巔峰”。
“無”與“有”這兩個鮮明的符號,令兩個不同的小丑形象對比強烈,本文將以這兩個符號為代表,剖析兩個經(jīng)典“小丑”形象的關(guān)聯(lián)與異同。
他猙獰、偏執(zhí)、狂躁、歇斯底里、滿嘴謊言,影片中三次提及小丑臉上疤痕的來歷,小丑給出了三種理由,每一種都足以令人毛骨悚然,但自始至終沒有人知道究竟哪一種更貼近事實,或者沒有任何一種是事實。
伴隨他的,只有“無”。
希斯·萊杰所飾演的小丑就像是哥譚這座城市的黑暗孕育出的一個怪物,影片中沒有闡述他的來歷,被警察抓住的他,“什么都沒有,沒有吻合的指紋、DNA,甚至牙齒。衣服是訂做的,沒有標(biāo)簽,口袋里只有刀和布。甚至沒有名字”。
這在現(xiàn)代化的都市中,是非常罕見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一張極具辨識度的臉,巨大而猙獰的傷疤是最明顯的特點。但即便這個人就坐在警察的面前,在牢籠里鼓掌、微笑,警察依然無法查找到他的真實姓名。他沒有犯罪記錄,甚至沒有就醫(yī)記錄,就這樣憑空出現(xiàn)在這座城市之中,就像來自“混沌”的猛獸,饑不可耐,擇人而噬。
小丑沒有同伴,他不需要同伴,只需要“工具”。
影片開場,小丑便展現(xiàn)了他的殘忍與癲狂。與他合作搶劫的罪犯被一個個槍殺,完成任務(wù)的那一刻便是殞命之時。直到最后一個同伴也死在他的槍下,他掀開面具,露出了面具后面的“面具”,慘白猙獰的“小丑”妝,寓意小丑的難以揣測與反復(fù)無常。
像這樣的隨手殺戮或利用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小丑從未將與他合作的人視作同伴,他利用他們開車、開鎖、襲擊、爆破……然后再一腳踢開。擋住他的,無論是路人、同伴、敵人,他都可以毫不猶豫地清除。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小丑被關(guān)在審問室里時,一個同伴被他提早在皮膚下植入了手機與炸藥,伴隨一聲巨響,四分五裂,火光沖天,小丑面無表情的臉上絲毫不見波動。對于他來說,這些人只不過是“工具”,區(qū)別只是好用與不好用而已。
“財富”從來不是小丑追逐的目標(biāo)。
影片后半段他得到了“報酬”——足以堆滿一間屋子的鈔票,在小丑眼中與廢紙無異。財富、地位等人們趨之若鶩的欲望載體,對于小丑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蛘哒f,唯一的意義便是可以令其他人瘋狂,令世界變得更加混亂。所以他選擇澆上汽油,燒光鈔票。
破壞他人眼中珍視的一切:愛人、親人、朋友、財富、信仰……什么都好,只要能讓邪惡再增一分,小丑都愿意去做,這是他僅有的欲望。或者連欲望也不是。
就像沒有同伴一樣,小丑也沒有所謂的對手,他從未將蝙蝠俠視為自己的對手?!澳阕屛易兊猛暾?。”小丑對蝙蝠俠說,“怪胎,我們都是怪胎。”在這一層面上,他甚至覺得蝙蝠俠與自己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人們眼中的異類。
正如黑暗與光明,小丑與蝙蝠俠,是鏡子的內(nèi)與外,是混沌中誕生的惡與善。是互為表里、互相依存、互相映襯的硬幣的正反面。小丑不覺得自己惡,亦不覺得蝙蝠俠善。所以他既會挑唆煽動哈維·丹特去尋找所謂的“公平”,也會試圖殺死揭穿蝙蝠俠身份的“叛徒”,一邊在人群中制造傷亡和騷亂,一邊倒吊在空中與蝙蝠俠侃侃而談。
小丑的目的是將一切歸于初始,即混沌。“……你知道混沌是什么嗎?是公平……”小丑所追尋的“公平”是將所有人扔進自然選擇的叢林,是一場無序者的狂歡,烏合之眾的饕餮盛宴,是一切原始欲望的深淵。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他來自混沌,走向虛無,最終歸于混沌,他就是——“小丑”。
“小丑”神經(jīng)質(zhì)的特質(zhì),在杰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他依然是那個從黑暗中走出來的超級反派,但同時,他也是一個無法自控的精神病與神經(jīng)病患者。
通過杰昆·菲尼克斯不落窠臼的演繹,成功地將小丑從恐怖符號、惡毒反派的形象中剝離出來,再一步步塑造骨架,填補血肉。把那個《蝙蝠俠:黑暗騎士》中令人戰(zhàn)栗的殺人狂魔拉至觀眾面前,摘掉他的面具,擦掉他臉上的油彩,指著這個卑微落魄的青年說:“看,這就是小丑。”他并非來自混沌虛無,他有名字,他是亞瑟·弗萊克,他看似曾經(jīng)擁有很多,但卻一件件失去,最終一無所有。這一切,從他生活的崩塌開始。
亞瑟·弗萊克,脫口秀演員,滑稽小丑扮演者。他瘦骨嶙峋,脊背彎曲,還有失控狂笑的神經(jīng)癥狀。為此,他不得不隨身攜帶一張卡片,以便對那些被自己突如其來的狂笑嚇到的人們解釋緣由。在哥譚市這座城市里,他依靠自己的技藝賺取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生活。
影片開場,坐在簡陋化妝間里的亞瑟對著鏡子擠出笑容,他臉部僵硬,笑容艱澀,也許是覺得自己的笑容不夠有說服力,他用手指拉扯嘴角,強行扯開一個扭曲夸張的笑臉。這像是整部影片中小丑命運的寫照——他試圖對生活露出笑臉,生活卻從未回報給他任何笑容。
亞瑟有精神方面的困擾,需要長期去看心理醫(yī)生,并且服用大量的藥劑,來緩解自身的精神狀況。這無疑會令他的經(jīng)濟狀況雪上加霜,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治療,而是嚴(yán)格遵循心理醫(yī)生的指導(dǎo),認(rèn)真記日記,以便記錄自身的狀況。但是,亞瑟的努力與堅持,只換來羞辱與嘲笑。他扮作小丑舉著廣告牌做廣告,卻被小混混們?nèi)蚰_踢,極力想保住的廣告牌也被徹底地破壞。這導(dǎo)致他不但沒有得到報酬,還需要賠償廣告牌。亞瑟所仰慕的脫口秀主持人莫瑞,則給了他最沉重的打擊,也令他徹底瘋狂。
如果將藍(lán)道對亞瑟的“援手”姑且算作友情的話,這友情的泡沫隨風(fēng)即散。正是他給了亞瑟一把槍防身,才導(dǎo)致亞瑟在兒童醫(yī)院不慎掉落手槍。而他去告發(fā)亞瑟的舉動,直接導(dǎo)致亞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和希望。
一切崩潰都從這把不該由亞瑟持有的槍開始?!吧響牙?,殺心自起”,作為精神病人,亞瑟根本沒有資格持槍,更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來使用槍支。藍(lán)道應(yīng)該比任何人都了解這個情況。所以,這份所謂的友情,其實是充滿了虛偽與背叛的海市蜃樓,比從不曾擁有更令人憤怒。
母親潘妮,是亞瑟的依靠,即使這個女人精神失常。多年來,亞瑟和母親相依為命,他們互相陪伴,母親給編織了許多夢境。然而,隨著過往真相的逐漸揭露,命運再次對亞瑟露出了猙獰的嘴臉。
他只是一個被收養(yǎng)的孩子,甚至在童年時期遭受到了母親和男友的虐待。正因為童年時期的悲慘遭遇,才令他處于如今精神異常的狀態(tài)。而一無所知的他,曾經(jīng)是那樣信賴與依賴著這個女人。
夢境如同幻境一樣令人追思,而現(xiàn)實則殘酷得如同當(dāng)頭棒喝。被現(xiàn)實壓迫得走投無路的亞瑟,通過弒母切斷了精神聯(lián)結(jié),完成了自我的毀滅與重塑。這成長是扭曲而畸形的,最終孕育出了真正的“小丑”。
曾經(jīng)的亞瑟,沒有父親。他不曾追根究底,麻木地將其視為人生中的一部分,就那樣存在,固然殘缺,畢竟是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然而,在某一刻,他幾乎擁有了一個父親,那就是母親口中所說的拋棄了他們母子,多年來不聞不問的大富豪托馬斯·韋恩。為什么說“幾乎”擁有?因為亞瑟通過令人難堪的方式尋找到了“真相”——母親的妄想癥讓她編造了自己和韋恩戀愛的過往,他只是一個父母不詳?shù)臈墜?。所以,他短暫地“擁有”父親之后,又永遠(yuǎn)地失去了。而他的精神“父親”,他所信賴和仰慕的脫口秀主持人莫瑞,也死在了他的槍下。
弒父,斬斷了亞瑟精神上的航標(biāo);弒母,切斷了亞瑟內(nèi)心的根基。無序與混亂由此愈演愈烈。
貧困、怪異、偏執(zhí)、癲狂的亞瑟,自然無法尋覓到屬于自己的愛情。缺位的父愛,虛假的母愛,讓亞瑟內(nèi)心極度渴望一份情感。他將自己的愛慕投向了女鄰居——單親媽媽索菲。這份愛慕與追求一開始根本無法打動索菲的心,甚至為她帶來了恐懼。后來,在小丑亞瑟似真似幻的描述中,索菲答應(yīng)了他的求愛,但這是否真實其實是存疑的??峙聛喩恢倍紱]能收獲一份情感,獲得哪怕些許靈魂的慰藉。
從他用不同手書寫日記的舉動來看,小丑仿佛是他分裂出來的人格,作為精神病人的亞瑟努力維系著表面的正常,而作為小丑的亞瑟則渴望發(fā)泄胸中的怒火與欲望。綜上所述,亞瑟所有的努力都伴隨著精神世界的逐步崩塌而土崩瓦解,直至最終癲狂。亞瑟并非沒有為生活、為正常而努力,無論是他求助于醫(yī)生的舉動,抑或是解釋病情的紙條,都是他努力與命運和解的舉措,然而,這些舉措一一失敗。
亞瑟終于成了“小丑”。
舞臺上的小丑,亦是生活中的小丑,這個被卑微的身世、貧賤的生活、尷尬的疾病、沉重的負(fù)擔(dān)壓得脊背佝僂的青年,何嘗不是蕓蕓眾生的代表,是平凡生活的側(cè)寫?每一個人在最落魄的時候,心中都藏著小丑。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兩艘即將爆炸的船上的乘客皆為烏合之眾。《小丑》中,街頭騷亂的人群皆為烏合之眾,他們陷入集體意識之中,被喧囂的聲音推動,隨著群體的無措而逐漸失控,聲音越多,精神越迷茫,然而在這黑漆漆的烏合之眾中,也有令人意外的閃光。
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總會觸發(fā)思考,無論是超級英雄還是超級反派,愚蠢的對手只能拉低主角的評分。真正強大的、真實可信的反派,才能讓人們敬仰英雄形象的崇高,讓人們相信人性有深淵,但人生總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