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許多人的精神健康狀況處于亞健康。全民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小學生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因家庭,學校,社會的多方面原因,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有愈發(fā)嚴重的趨勢,有些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改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刻不容緩。這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密切配合,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努力,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讓小學生朝著健康快樂的方向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 ? 癥狀 ? 因素 ? 應對措施
現代社會, 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發(fā)展瞬息萬變的世界??茖W技術發(fā)達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隨之提高,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的物質豐富了,精神層面的卻匱乏了。來自學習、社會工作、婚姻、身體等方面的壓力,許多事追求快捷高速,但內心卻容易浮躁。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人們的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出現。全民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小學生也是社會的一部分。 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令人擔憂。特別是這幾年,許多一線老師發(fā)現,心理健康有問題的學生人數有上升趨勢,類別更多樣化,問題更復雜典型化。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癥狀。
1,有厭學傾向。
統(tǒng)計表明,一般每個班級有1/3的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動作緩慢,生活懶散,或坐不住,自我約束能力差。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明確的學習目標,甚至學習動機扭曲,成就需要低。這主要體現在作業(yè)書寫質量上、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幾方面是被動的。
2,情緒波動大。
有些孩子不能和同學融洽相處,有暴力傾向,有破壞行為,容易大打出手,出現校園欺凌,甚至有自殘行為。遇到批評容易產生抵觸心理,未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為了小事輕易哭鬧,容易有負面情緒,經常呈現不愉快的精神面貌,更別說保持旺盛的精力來學習、生活了。
3,孤僻,交往情感封鎖。
每一個班級當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小學生存在孤僻心理,不習慣、不善于與同學交流,更不善于表現自己,甚至把自己封閉起來,自己做自己的事。有些已經發(fā)展到完全不參與別人的活動,完會跟不上集體的步伐。這是心理上的障礙,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如果不及時的科學的進行心理干預,將會發(fā)展為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二,造成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
1,社會因素。
有一小學生處在身體發(fā)育、心智還未成熟的時期,判斷能力差。面對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無法自覺抵制,加上現代社會電子產品泛濫。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有些孩子暴力游戲玩多了,時不時會情緒暴躁 ,甚至模仿游戲里的動作和情節(jié)去打別人。通宵玩游戲、看手機的人白天會精神頹廢,注意力很難集中。電視、網絡傳遞的有形無形的信息,對學生的思想影響很大,有時會盲目跟風,做出一些不良行為。
2,家庭因素。
隨著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離婚率越來越高。父母間的不和諧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思維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優(yōu)秀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許多問題孩子的背后,肯定是有許多問題家庭、問題婚姻、問題父母存在。如父母離異的,失獨的,或是父母性格急躁的,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的,這些方方面面的壓力,使得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地承受了過重的負擔,導致心理健康出現危機。這些危機到了一定程度,有時會爆發(fā),會產生極端行為,如逃學、抑郁,甚至有更嚴重的后果。
3,學校因素。
在集體生活中,有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會拖班級的后腿,會受到同學、老師施加的壓力,有時老師的方法不當,或缺乏耐心,當學生有了問題沒能及時發(fā)現,會使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不良影響。
教師也有來自工作,生活,家庭分等方面的壓力。如果一部分教師有負面情緒,也會對學生造成一定影響。
4,孩子自身原因。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流,承受能力低。有些孩子各方面表現一般,或者相對落后,不能受到重視,為了證實自己的存在,他們會下意識的做出一些與眾不同的舉動,比如無故欺負同學,上課故意做怪動作、弄出聲響,來吸引老師或者其他同學的注意,達到自己的目的。
根據聯合國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心理上和社會上的美好狀態(tài),心理的健康比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健康的人來說更為重要。國家教委新頒布的德育大綱第一句話就明確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明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更要加強對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意志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不僅要讓他們做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zhàn)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 ?讓他們從無知走向理性走向成熟,參與競爭,面對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教育因素互相協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多管齊下,才能攻克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難題。綜上因素,可以采取如下的應對措施:
首先,應全民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課堂。
讓公益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走入社會,更要走入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堂,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健康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對人們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把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融為一體。真正提高人們抗壓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定期在學校開展專業(yè)的心理健康課堂,減少心理障礙和其他心理問題,力求使每個學生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丶人際關系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其次,要加強家長的自身修養(yǎng),增強義務感。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F在的很多家長,以工作繁忙為理由,沒時間接送孩子,把他們丟在輔導中心。陪伴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奢侈品。陪伴的缺失,使孩子產生孤獨感,缺乏安全感。如果能讓家長也參與專業(yè)學習,科學教育孩子, 營造和諧融洽的親子關系,就可以避免在源頭上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再次,加強教師的專業(yè)學習,提高教師素質。
小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生活中度過的。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社會心理環(huán)境,小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應重視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條件可以讓老師進行專業(yè)的心理健康訓練。可以在學校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老師?;蜃尷蠋煻噙M行專業(yè)的心理學習,專業(yè)的心理訓練,釋放老師的壓力。老師在面對學生的不同心理問題上,可以直進行心理指導,防范于未然,把不良現象消滅在苗頭之中。
教師應重視利用各種教學契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在班會隊課上、課堂教學中注重滲透對學生的思想熏陶,讓孩子們懂得感恩,用一顆愛心去面對世界,熱愛自然,熱情幫助他人。重視對學生的陽光教育、正面教育,營造有愛心的互相幫助的集體氛圍。 營造和諧快樂的師生關系,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有愛的溫暖的集體中成長,有快樂的難忘的童年生活。只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創(chuàng)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正處在黃金發(fā)育期的小學生,他們的可塑性很強。他們的人生畫卷才剛剛開始,未來有無限可能。將來的人生之路是多彩的還是灰色的,取決于這剛剛邁出的前幾步。每個孩子就像嬌嫩的花兒和綠葉,讓每朵花都開得燦爛,讓每一片葉子都長得碧綠,是我們每位人民教師的使命。雖然我們只是從孩子們的世界路過,但我們能幫助他們轉向有光的方向。
參考文獻:
《判逆不是孩子的錯》杰弗里.伯恩斯坦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王曉青
《學生管理心理智慧》遲毓凱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文光鎮(zhèn)二小學 ? 李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