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亮亮
摘要: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我作為體育老師,擔任班主任7年,不僅引導學生“讀萬卷書”,更帶領(lǐng)學生“行萬里路”,學生在體育老師的引領(lǐng)下,獲得其他學科老師當班主任所無法給予的那份青春陽光的自信。
關(guān)鍵詞:體育教師;班主任;自述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6-0118
有這樣一個不一般的新集體,有什么不一樣呢?難道是什么特殊班級?原來他們的班主任是體育老師。從小到大我們的班主任都是語文老師,英語老師,數(shù)學老師,哪有什么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的呢?爸爸媽媽們放心嗎?學校放心嗎?學習成績會不會下降?。课疫€真不敢想呢。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想文化學習就交給任課老師吧,而我就負責帶領(lǐng)孩子們“行萬里路”。我們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801班孩子的馬拉松從蘇州到杭州,從太湖到西湖,既有波瀾壯闊,還多了一份平靜優(yōu)雅;從紹興到桐廬,從曹娥江到富春江,既有活潑可愛,還多了一份溫婉柔美;從校園到城市,從教室到山野,既有朗朗的讀書聲,還多了一份屬于青春陽光的自信。
我在班主任這個崗位上,已經(jīng)堅持了7年。經(jīng)歷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以前總覺得當體育老師少了點什么?現(xiàn)在我知道了,少了一點與孩子們的“親子情”。這份情,只有班主任才體會最深?,F(xiàn)在,孩子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我的喜怒哀樂,我們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起生活,一起“戰(zhàn)斗”,雖有偶爾“吵嘴”“不開心”,但孩子、家長、老師,我們始終是一家人。
一、走出誤區(qū),正確認識體育
健康的體魄和精神,是一個人全面發(fā)展的根基,是人生幸福事業(yè)成功的保障。體育的意義并不止于跑多快、跳多高,實際上還是人全面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的基礎(chǔ)。不管一個人將來有怎么樣的成就,沒有強健的身體和積極的精神,人生的幸福都是不完全的。
無論是從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還是從生命教育、素質(zhì)教育的高度,我們都需要對體育教育進行重新定位。而現(xiàn)實的情況卻讓我們憂心:學生越來越“宅”,近視人群不斷擴大,大量“刷題”擠占了鍛煉的時間,體育成績在教學評價中權(quán)重較低,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也存在誤區(qū)。在升學壓力巨大,教育焦慮越來越重的現(xiàn)在,讓體育真正回到教育中應(yīng)有的位置,是緊迫而且必須的。不管是高等教育階段,還是基礎(chǔ)教育階段,體育教育都需要采取更多方法和措施來推進體育課程的實施。
二、凝聚精神,全班同跑馬拉松
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育不僅枯燥,還容易招致青春期孩子的反感。通過體育活動對孩子進行道德禮儀規(guī)范的培養(yǎng),相比單純的說教而言,會有超乎尋常的效果。
說的再多也不如真正去體驗,于是我?guī)ьI(lǐng)班上的孩子們?nèi)ヅ荞R拉松。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孩子們酣暢淋漓的快樂。從報名到住宿,從裝備到方案,再到參與現(xiàn)場的熱鬧氛圍,這一切都是難忘的經(jīng)歷,難得的體驗,回想起來還是快樂的享受!
全班學生一起跑馬拉松,孩子們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爸爸媽媽們攜手共進,互相關(guān)懷。這樣特別的體育活動,鍛煉了班集體,加深了親子情。801的34位學生和家長們都順利完成了10公里小馬,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班集體教育。
三、增進交流,體育溝通親子情感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物質(zhì)生活和教育資源,我們整日忙碌,勞苦奔波,甚至不惜給孩子寫下了一張又一張空頭支票。然而你所忽略的是,游戲可以過一陣再玩,但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你以為自己在為孩子的前程打拼,但是卻錯過了孩子的每一次進步,給他再優(yōu)越的生活,也不如一次全身心的陪伴。其實高質(zhì)量的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案例。
案例:張同學,是班級里體重最重的男孩子。每次班級組織活動,憨厚的他都不敢上前,擔心自己給班級拖后腿。只要身體健康允許,班級馬拉松人人都可參與。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們的小張也克服心理壓力踴躍報名。雖然桐廬馬拉松報的是10公里,但對于他來說,依然是一個艱巨的任務(wù)。在體育課中,他開始積極鍛煉,參與耐久跑,為跑馬作準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同學們的鼓勵下,他用時1小時10分鐘完成了10公里小馬,進步明顯。他說,支撐他跑下來的動力就是耳邊同學們給他的吶喊聲和加油聲。
四、再度探討,如何“學則學,玩即玩”
體育本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可是如果以考試心態(tài)來對待,就會變得沉重很多。我希望孩子們是學習的時候認真學,而玩的時候開開心心地玩。家長和教師不要介意孩子的“瘋玩”,不是只有乖乖孩子才是好學生,才能有出息。玩是孩子的天性,只是我們在學習、社會的壓力下,覺得學習才是最重要的,而對玩耍顯得并不那么關(guān)心,反而覺得玩多了會影響文化課學習。
我的觀點是:孩子要懂得父母的期盼,提高學習有效性,給自己擠出玩的時間,而不是和爸爸媽媽打“疲勞戰(zhàn)”,最后是“兩敗俱傷”。這里也和大家交流一個小案例。
案例:趙同學,年級學霸,平時看上去“弱不禁風”,也從來沒有參加過學校的運動會。但是她在“杭馬”中的表現(xiàn),讓我大吃一驚。那天出發(fā)3公里之后,同學們慢慢跑散了,而我和小趙、小宋一直在一起跑,慢慢地我覺得我和小宋有點跟不上小趙的腳步,我心想可不能落后,于是咬牙堅持“跟”在她的后面,就這樣“搖搖晃晃”完成了8.8公里小馬,心里對她自然冒出了“佩服”二字。小趙很棒,她媽媽功不可沒,她可是跑馬的忠實鐵粉。
五、一起跑馬,給自己一個“玩”的理由
也許有些家長和學生覺得馬拉松是一件很陌生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厲老師告訴你,只要有一顆堅持運動的心,你一定可以完成的。當孩子們學會提高學習效率去“擠”時間,我想爸爸媽媽肯定是非常樂意和孩子們一起去參加馬拉松的。
我們班級很多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參加了班級跑馬,也都樂在其中。學霸小曹的媽媽、有愛心的小張媽媽、愛運動的小姜媽媽、小李的媽媽、小錢的爸爸媽媽、小葉的爸爸媽媽……他們都深有體會。
跟著我們一起來跑馬,給自己一個玩的理由吧。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310006)